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莹

作品数:11 被引量:125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幸福感
  • 3篇少年
  • 3篇社会
  • 3篇社会行为
  • 3篇亲社会
  • 3篇亲社会行为
  • 2篇青少年
  • 2篇STROOP...
  • 1篇性别
  • 1篇中介
  • 1篇中介作用
  • 1篇少年儿童
  • 1篇偶像
  • 1篇偶像崇拜
  • 1篇旁观
  • 1篇旁观者
  • 1篇主观幸福
  • 1篇主观幸福感
  • 1篇自主性
  • 1篇阈限

机构

  • 9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东南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市朝阳区...
  • 1篇应用实验心理...

作者

  • 9篇杨莹
  • 4篇周仁来
  • 4篇寇彧
  • 2篇张梦圆
  • 1篇冯姬
  • 1篇刘攀
  • 1篇刘潇楠

传媒

  • 2篇心理科学
  • 2篇心理发展与教...
  • 1篇中国特殊教育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科教导刊(电...
  • 1篇全国“普通与...
  • 1篇中国心理学会...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亲社会互动中的幸福感:自主性的作用被引量:39
2015年
亲社会行为是人际互动中对他人、群体及社会有益的积极行为,是个体获得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但只有满足个体自主性需要的亲社会行为才能提升亲社会互动中的行为实施者、行为接受者及旁观者的幸福感,促进个体间积极的人际关系。行为实施者通过自主动机增加幸福感;行为接受者一方面因接受实施者自主的亲社会恩惠而产生感恩之情,另一方面因自身自主性需要得到满足而获得幸福感;旁观者作为潜在的实施者和接受者,通过观察施-受双方的积极行为和感受,参与亲社会行为的传递。
杨莹寇彧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幸福感自主性旁观者
新视角论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对于个体健康发展及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个体对亲社会行为的概念表征有其特殊性,前期研究发现青少年认同的亲社会行为包含利他性、遵规公益性、关系性、特质性四个方面。本研究采用基于亲社...
张梦圆杨莹寇彧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青少年
文献传递
主、客观觉察阈限对阈上与阈下启动差异的鉴别作用
2009年
本研究采用Stroop与oddball结合的实验范式,检验了中、英文色词启动刺激在不同SOA条件下所引发的阈上与阈下Stroop启动效应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阈下Stroop启动效应既可在严格的辨别阈限与客观觉察阈限条件下产生,也可在辨别阈限与客观觉察阈限之上主观觉察阈限之下产生,主观觉察阈限是可靠的,但是阈下刺激需要一定的持续时间以引发阈下知觉加工;启动刺激对目标刺激的阈上启动作用需要一定的间隔时间以引起受控制的反应。
刘潇楠杨莹周仁来
关键词:STROOP效应
家庭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运动行为习惯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与题目相关方面进行阅读和剖析,试图探讨并获取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运动行为习惯的影响因素及一些促进策略。使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对整个课题的数据收集。采用数据统计法,对调查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处理。最后对统计整理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运动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行为认知、行为意向等认知类因子与父母积极教养方式有显著相关,行为态度、目标态度等态度类因子与父母教养方式也有着相关联系。
杨莹
关键词:家庭儿童教养方式
阈上与阈下知觉启动之间的差异:来自Stroop效应的证据被引量:9
2004年
本研究采用Oddball与Stroop相结合的范式,对导致Merikle与Daza等研究结果之间的矛盾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在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之间的SOA为300毫秒的即时掩蔽条件下,启动刺激"红"和"绿"对随后的目标刺激的判断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前者表现出典型的Stroop效应,后者表现出反转的Stroop效应;主观觉知阈限测验显示,启动刺激"红"是在阈下状态被知觉的,而启动刺激"绿"是在阈上状态被知觉的。结果表明,阈下知觉启动具有一定的时间延续性,并不局限在某一特定时间点上,启动刺激的知觉状态受多种因素影响。
周仁来杨莹
关键词:STROOP效应
学校恐惧儿童的注意偏向——来自情绪Stroop任务的证据
本研究采用emotional Stroop范式要求8-12岁学校恐惧儿童和控制组儿童对计算机上呈现的红色或绿色的学校相关词或家庭相关词的颜色尽可能快地做出判断.结果发现,学校恐惧儿童对学校相关词具有反应偏向,随着刺激重复...
杨莹周仁来
文献传递
初中生偶像崇拜及其与生活目标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性别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5
2016年
本研究以3587名初中生为对象,采用问卷测量法,考察了初中生偶像崇拜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及其与生活目标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探究了性别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女生的偶像崇拜水平显著高于男生的,且偶像崇拜高水平组中女生人数显著多于男生,偶像崇拜低水平组中则相反;初一与初二年级间偶像崇拜的水平及在不同水平上的人数分布均无显著差异。(2)外在生活目标能够正向预测初中生的偶像崇拜水平,其中性别起调节作用,外在生活目标对女生偶像崇拜水平的影响大于男生。(3)性别对偶像崇拜影响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上也具有调节作用,即偶像崇拜水平负向预测初中女生的主观幸福感,对男生的主观幸福感则影响不显著。
时嘉惠张梦圆杨莹冯姬寇彧
关键词:偶像崇拜主观幸福感性别初中生
亲社会自主动机对青少年幸福感及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中介作用被引量:26
2017年
本研究探讨了亲社会自主动机对青少年幸福感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并检验了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中介作用。研究1以293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法考察了亲社会自主动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幸福感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2以205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法操纵亲社会自主动机(vs.受控动机),并考察其对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幸福感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亲社会自主动机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的幸福感和亲社会行为,并且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亲社会自主动机对幸福感和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中都起到了中介作用;相反,亲社会受控动机则不利于青少年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进而不能有效地提升其幸福感和亲社会行为。
杨莹寇彧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幸福感青少年
学校恐惧儿童的注意偏向特点被引量:3
2008年
学校恐惧症是儿童对学校环境异常恐惧,强烈拒绝上学的一种情绪障碍。针对学校恐惧症是否与特定的注意加工机制相关联这一问题,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比较了学校恐惧儿童和普通儿童在情绪Stroop任务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学校恐惧儿童仅对学校相关刺激产生注意偏向,学校相关刺激在学校恐惧儿童身上获得了优先加工;这种注意偏向只在学校恐惧儿童身上出现,并会受到重复呈现效应的影响,随刺激重复出现次数的增多而消失。这表明,学校恐惧儿童与普通儿童对学校相关刺激具有不同的认知加工机制。
杨莹周仁来刘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