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胰腺炎患者
  • 1篇愈疡汤
  • 1篇子机
  • 1篇腺炎
  • 1篇疗效
  • 1篇疗效研究
  • 1篇结肠
  • 1篇结肠炎
  • 1篇空肠
  • 1篇溃疡
  • 1篇溃疡性
  • 1篇溃疡性结肠炎
  • 1篇急性胰腺炎
  • 1篇急性胰腺炎患...
  • 1篇健脾
  • 1篇健脾愈疡汤
  • 1篇分子
  • 1篇分子机制

机构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陆健
  • 2篇杨怡莎
  • 2篇黎文华
  • 2篇柳堤
  • 1篇龚镭
  • 1篇唐学军

传媒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年份

  • 2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健脾愈疡汤对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估健脾愈疡汤治疗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并探索其分子机制。方法将59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健脾愈疡汤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健脾愈疡汤治疗组给予健脾愈疡汤治疗,每次200 m L,每日2次;西药治疗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每日4 g,分4次口服。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均行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检测,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测定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血清和黏膜组织IL-17、TNF-α及IFN-γ表达水平。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后,健脾愈疡汤治疗组患者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率显著低于西药治疗组。健脾愈疡汤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活动指数(Z=-1.967,P>0.05)和内镜指数(Z=-1.967,P>0.05),而西药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活动指数(Z=-3.025,P<0.05)和内镜指数(Z=-3.225,P<0.05)显著大于治疗前。健脾愈疡汤能够抑制外周血和黏膜组织IL-17、TNF-α和IFN-γ表达,同时上调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比例,有效维持溃疡性结肠炎的长期缓解。结论健脾愈疡汤通过下调IL-17、TNF-α、IFN-γ表达及上调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较柳氮磺胺吡啶更为有效地维持溃疡性结肠炎的长期缓解。
黎文华杨怡莎柳堤陆健龚镭
关键词:健脾愈疡汤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子机制
3种放置鼻空肠管方法建立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效果比较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比较常规置管法联合促动力药物、X线辅助及内镜辅助3种方法放置螺旋型鼻空肠管建立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 45例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分别采用常规置管法联合促动力药物、X线辅助和内镜辅助法放置鼻空肠管建立肠内营养,每组15例。比较3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前、中、后舒适度(VAS评分)以及营养管平均留置时间。结果 3种置管方法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并发症(如鼻咽部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穿孔,误吸、呼吸困难等)发生率、置管远期并发症(如鼻窦炎、咽炎、鼻肠管移位、肺部感染等)发生率、营养管平均留置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置管法较X线辅助法和内镜辅助法的VAS评分低(P<0.05),常规置管法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常规置管法、X线辅助法和内镜辅助法均是重度急性胰腺炎病人早期放置鼻空肠管的安全、可行方法。常规置管法可作为一般病人的首选方法,其并发症少,特别有利于后期营养支持治疗及疾病康复;对实施机械通气、持续血液滤过治疗或十二指肠狭窄、并发胰性脑病的重度急性胰腺炎病人,首选内镜辅助法。
杨怡莎唐学军柳堤陆健黎文华
关键词:鼻空肠管肠内营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