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基于Cloudsat探测的一次非典型东北冷涡结构及其降水被引量:10
- 2013年
- 采用ERA-Interim气象分析资料、云顶亮温TBB资料、Cloudsat云雷达资料、降雨量资料等,对2009年6月10日至12日我国东北地区的一次冷涡天气过程进行研究,重现了该冷涡的精细三维结构和演变过程.分析表明冷涡发生前,东北亚地区处于南北双槽结构之间,随后北槽向赤道发展切断后形成东北冷涡.南槽背景的冷涡热力结构特殊,强冷空气集中在涡内西北象限,暖湿空气在东北象限,南部为相对中性空气,该配置导致北部暖锋强盛,西部冷锋仅在发展初期较强,冷涡过程没有经典挪威学派的气旋锢囚锋出现.冷涡发展初期,狭长冷舌快速入侵南下,冷舌前冷锋对流降水较强,冷舌后部左侧还有暖锋降水;冷涡发展后期,冷锋减弱,冷锋上的高层云停止降水,系统内主要为冷涡北部的暖锋雨层云降水;冷涡成熟后,中心辐合加强,有较强的对流性降水.
- 施春华李慧郑彬郭栋
- 关键词:东北冷涡切断低压对流降水锋面降水
- 2009年6月一次南北双槽作用下的东北降水分析
- 2012年
- 本文综合利用多种气象分析资料和降雨量资料,对2009年6月8日-11日我国东北地区一次大范围持续性降水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本次降水过程发生前,东北亚地区处于南北双槽结构之间,随后北槽向赤道发展切断后形成东北冷涡。8日东北南部是对流降水,9日过渡为南部对流消亡,北部建立冷涡锋面降水。其中,8日辽宁的对流性天气,是南槽东移,中层辽东半岛从反气旋性气流转为气旋性气流,从辐合区变为辐散区;低层的辽东半岛从位于西南急流的平直中部,变为位于急流尾部的强辐合区;垂直方向,局限于中上层的上升运动,发展到整层上升,促发本次对流。
- 李慧
- 关键词:冷涡降水
- 新时期提高高校教学秘书素质的途径思考
- 2007年
- 根据高校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中角色及职责,探讨了在新时期中高校教学秘书应具备的素质,以期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教学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以适应当今社会新技术革命及社会信息化浪潮对高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 李慧李霞
- 关键词:高校教学秘书
- 一次切断低压诱发的暖区深对流与异常副热带锋及其平流层-对流层交换被引量:10
- 2014年
- 采用Cloudsat/CPR云雷达,FY2C/TBB亮温,Aura/MLS大气成分等卫星遥感资料,结合ECMWF气象分析资料和HYSPLIT4轨迹模式,研究了2009年6月一次东亚切断低压的暖区深对流和异常副热带锋面的结构和演变.分析表明,由于低压切断前的旧槽背景,在低涡的近成熟期,内部冷、暖锋降水偏弱,边沿的高空副热带锋面异常发展到对流层底部,低空西南暖湿水汽在副热带锋前聚集,形成千公里长的暖区深对流降水带.随着该锋面的快速东移,副热带锋区进入原暖区雨带,锋区热力间接次级环流的强上升支,加强了锋下冷侧(原暖湿区)的深对流,但该锋面阻挡了来自暖侧的水汽补充,降水结束.该异常副热带锋区还发生了强烈的平流层-对流层相互交换,在高空急流出口区的下方,平流层1.5PVU等位涡线向下入侵可达5.5km(约500hPa)处,锋下向上的深对流注入可达10km,在入侵-注入混合区,臭氧和水汽的散点图上出现了二者浓度双高和双低的特殊气团.
- 施春华李慧郑彬郭栋刘仁强
- 关键词:切断低压深对流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