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钢

作品数:28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细胞
  • 12篇肝细胞
  • 10篇细胞癌
  • 10篇肝细胞癌
  • 8篇基因
  • 7篇肝癌
  • 6篇肿瘤
  • 4篇胆囊
  • 4篇胆囊癌
  • 4篇蛋白
  • 4篇免疫
  • 4篇内皮
  • 4篇肝癌细胞
  • 4篇癌细胞
  • 4篇PARKIN
  • 3篇胆囊肿瘤
  • 3篇血管
  • 3篇原发性
  • 3篇缺氧
  • 3篇缺氧诱导

机构

  • 15篇温州医学院附...
  • 13篇华中科技大学
  • 7篇温州医学院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广州军区武汉...
  • 2篇温州市第二人...
  • 1篇浙江省温州市...

作者

  • 28篇陈钢
  • 14篇易继林
  • 13篇沈文状
  • 10篇李兴睿
  • 7篇王怡
  • 7篇刘峰
  • 6篇施红旗
  • 6篇余正平
  • 5篇刘谨文
  • 4篇朱智
  • 3篇徐迈宇
  • 3篇周蒙滔
  • 3篇金约朋
  • 3篇杨文军
  • 3篇杨志芳
  • 3篇金炜东
  • 2篇金肖丹
  • 2篇陈峰
  • 2篇张启瑜
  • 2篇蒋进发

传媒

  • 5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肝胆胰外科杂...
  • 3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华中医学杂志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医学信息(中...

年份

  • 4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phrin—Al/Fc融合蛋白对人肝癌细胞系Huh-7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探讨Ephrin-Al基因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以及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人肝癌细胞系Huh-7分别经Ephrin—Al/Fc融合蛋白和IgG/Fc作用后,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基质黏附实验检测对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通过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检测Ephrin-Al/Fc融合蛋白对Huh一7细胞体内致瘤能力的影响,并计算瘤体的微血管密度(MVD),判断其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Huh7细胞的黏附率为(131.25±9.57)%,细胞侵袭实验显示Ephrin-Al/Fc融合蛋白作用后,穿过滤膜的细胞数,明显多于IgG/Fc组和空白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裸鼠成瘤实验结果显示,6周后Ephrin-Al/Fc组裸鼠体积为(186.35±16.24)mm^3,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瘤体内的MVD值EphrinAl/Fc也明显高于IgG/Fc组和空白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phrin-Al/Fc融合蛋白对Huh-7细胞并无增殖促进作用(P〉O.05)。结论Ephrin—Al基因在肝细胞癌的侵袭及血管生成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望成为肝细胞癌基因治疗新的靶点。
陈钢王怡沈文状李兴睿刘谨文金炜东易继林
关键词:肝细胞血管生成基因治疗
肝细胞癌中Lumican和Parkin的表达及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组织中Lumican蛋白及Parkin蛋白的表达及意义,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肝癌患者癌组织及62例癌旁组织中Lumican及Park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1)肝癌组织中Lumican、Park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5%、32.3%,与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比较(66.1%、7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Lumican蛋白的表达与Edmondson分级及是否伴有门静脉癌栓相关(P<0.05),而与性别、肿瘤大小、HBsAg、肝硬化和AFP无关(P>0.05);(3)Parkin蛋白的表达与患者肝癌Edmondson分级、AFP水平、是否伴有门静脉癌栓相关(P<0.05),而与性别、肿瘤大小、HBsAg和肝硬化无关(P>0.05);(4)Lumican与Parkin呈正相关(r=0.450;P<0.05)。结论 Lumican与Parkin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率均较低,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两者对肝癌的诊断和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有望成为肝癌治疗的新靶点。
徐迈宇陈钢陈峰陈雷金肖丹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Parkin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Parkin基因mRNA及其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肝细胞癌中Parkin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Parkin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意义。结果肝癌组织中Parkin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阳性率分别为22.4%(13/58)和25.9%(15/58),明显低于癌旁肝组织的表达阳性率:94.8%(55/58)和89.7%(52/5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arkin基因蛋白表达的缺失与病人的性别、肿瘤的大小、甲胎蛋白(AFP)、HBsAg、以及有无肝硬化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包膜及有无门静脉癌栓有关(P<0.05)。结论Parkin基因在肝细胞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其表达水平可能成为肝细胞癌诊断及判断其生物学特性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指标。
陈钢王怡易继林李兴睿刘谨文沈文状刘峰
关键词:肝细胞癌PARKIN临床病理
缺氧对HepG2细胞表达CD44v6 mRNA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探讨缺氧环境对人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用Transwell小室筛选高侵袭能力的HepG2细胞株,用氯化钴(150μg/ml)对该高侵袭细胞株进行化学诱导缺氧培养,分别于培养24,48,72h后,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HIF-1α蛋白的表达,用RT—PCR方法检测CD44v6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统计学分析两者的改变。结果随着缺氧培养时间的增加,HIF-1α蛋白和CD44v6 mRNA的表达量的改变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且两者呈同步改变。结论缺氧可以通过增加肝癌细胞的迁徙能力促进肿瘤的转移。
沈文状刘谨文易继林李兴睿陈钢刘峰
关键词:缺氧缺氧诱导因子-1ΑCD44V6肿瘤侵袭
野生型Parkin基因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探讨野生型及突变型Parkin基因的表达对人肝癌细胞株Huh-7在体内外生长情况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法将野生型及突变型Parki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肝癌细胞株Huh-7,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通过逆转...
陈钢张启瑜施红旗余正平周蒙淘杨文军单云峰陶崇林金约朋
文献传递
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对Ephrin—A1介导的肝癌细胞运动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在Ephrin—A1介导的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Ephrin-A1/Fc融合蛋白作用人肝癌细胞系Huh-7细胞前后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分子的表达,利用LY294002特异性的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后,检测细胞运动能力、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Ephrin—A1/Fc融合蛋白作用后p-Akt磷酸化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上升(t=4.564,P〈0.05),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为Ephrin—A1/EphA1作用的下游信号传导通路;LY294002明显抑制Ephrin—A1/Fc融合蛋白对Huh-7细胞中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p-Akt磷酸化蛋白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Ephrin-A1介导肝癌细胞的运动能力及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0.05)。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在Ephrin—A1介导的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陈钢王怡周蒙滔施红旗余正平朱椰凡俞富祥单云峰
关键词:信号传导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组织Occludin的表达变化被引量:1
2012年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引发局部和全身性过度炎性反应,导致远隔器官损害及多器官功能障碍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SAP多器官功能障碍最易累及肺脏,并且是其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认为多种因素参与其发展过程,可能与微循环、细胞凋亡、炎性介质以及免疫失衡等有关。
吴芳陈钢孟庆彬彭晶晶沈文状朱智余正平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OCCLUDIN大鼠肺组织多器官功能障碍器官损害细胞凋亡
EphrinA1基因小干扰RNA的构建及其在Huh-7细胞中的沉默效应
2009年
目的:构建针对EphrinA1基因的发夹状RNA(ShRNA)表达载体pSilencer2.1-EphrinA1-SiRNA,观察其对人肝癌细胞Huh-7中EphrinA1基因表达的特异性抑制效应。方法:设计合成针对EphrinA1 mRNA的RNAi核苷酸片段,并定向克隆到pSilencer2.1-U6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Silencer2.1-EphrinA1-SiRNA,同时构建不针对任何序列的重组质粒pSilencer2.1-EphrinA1-ScrRNA,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入Huh-7细胞,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小干扰RNA的沉默效应。结果:酶切鉴定证实pSilencer2.1-EphrinA1-SiRNA和pSilencer2.1-EphrinA1-ScrRNA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转染Huh-7细胞后,pSilencer2.1-EphrinA1-SiRNA组EphrinA1 mRNA表达较pSilencer2.1-EphrinA1-ScrRNA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ilencer2.1-EphrinA1-SiRNA载体的成功构建为下一步研究以EphrinA1基因为靶位点的肝细胞癌基因治疗奠定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王怡陈钢陈必成刘佳明黄陈平
关键词:EPHRINA1小干扰RNA
肝细胞癌中Lumican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组织中Lumican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Lumica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细胞癌组织中Lumican阳性表达率为35.48%,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66.13%,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umican蛋白的表达与Edmondson分级及是否伴有门静脉癌栓相关(P<0.05),与性别、肿瘤大小、HBsAg、肝硬化和AFP无关(P>0.05)。结论 Lumican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率均较低,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该蛋白对肝细胞癌的诊断和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徐迈宇陈钢陈雷金肖丹陈峰
关键词:肝细胞癌LUMICAN免疫组化
45例胆囊癌的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男女发病率比例大约为1:3,发病年龄大多为50岁以上。由于CT以及MRI等在临床上的广泛运用,明显提高了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使胆囊癌的诊治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胆囊癌仍是一种早期诊断困难、根治切除率低、预后差的恶性疾病,且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生命杀手。
陈宗静施红旗宋其同陈钢金约朋张启瑜
关键词:胆囊肿瘤外科手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