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李宝惠

李宝惠

作品数:22 被引量:78H指数:4
供职机构:临沂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0篇理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篇污染
  • 3篇光谱
  • 2篇有机污染
  • 2篇有机污染物
  • 2篇增强拉曼光谱
  • 2篇数据处理
  • 2篇污染物
  • 2篇离子
  • 2篇难降解
  • 2篇拉曼
  • 2篇拉曼光谱
  • 2篇表面增强拉曼
  • 2篇表面增强拉曼...
  • 2篇层析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电纺
  • 1篇电纺丝
  • 1篇电纺丝技术
  • 1篇电化学

机构

  • 10篇临沂师范学院
  • 9篇临沂大学
  • 3篇临沂教育学院
  • 2篇广州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济南教育学院

作者

  • 22篇李宝惠
  • 3篇冯尚彩
  • 2篇陈鸿琪
  • 2篇欧阳雨
  • 2篇平梅
  • 2篇宋建华
  • 2篇林秋华
  • 1篇夏其英
  • 1篇赵兴云
  • 1篇高振坤
  • 1篇刘军涛
  • 1篇张海娟
  • 1篇杨厚玲
  • 1篇高振珅
  • 1篇商志远
  • 1篇赵大传
  • 1篇莫俊英
  • 1篇张建华
  • 1篇庄会荣
  • 1篇杨秋玲

传媒

  • 2篇理化检验(化...
  • 2篇山东环境
  • 2篇临沂师范学院...
  • 2篇济南教育学院...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化学世界
  • 1篇化学教学
  • 1篇原子与分子物...
  • 1篇分析仪器
  • 1篇应用化学
  • 1篇光散射学报
  • 1篇中药材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临沂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6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羟基四配位硅/聚乙烯醇缩丁醛复合膜的制备及其热性能被引量:2
2004年
A high reactive penta-coordinated organic silicon compound(KSi(OCH 2CH 2O) 2(OCH 2CH 2OH)) was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silica with ethylene glycol and potassium hydroxide, and di-hydroxy tetra coordinated silicon (OCH 2CH 2O)Si(OCH 2CH 2OH)(OCH 2CH 2OCH 2CH 2OH)(DHTS) was prepared by reacting penta-coordinated silicon complex with ClCH 2CH 2OH. Composite film of DHTS/polyvinyl butyral(PVB) was prepared by a sol-gel method. The thermal property, including glass-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the composite film were examined. When the mass ratio of PVB to tetra coordinated silicon was 1∶1.7, the on set mass loss temperature of the composite film was increased by 27 ℃ in comparison with PVB. The transparency and tenacity of the composite film were all increased. But increase of the mass fraction of DHTS could decrease the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of the film.
宋建华张建华李宝惠许家瑞
Origin7.0在科技绘图、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被引量:10
2005年
Origin7.0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科技绘图和数据处理软件之一.本文详细研究了目前国内应用Origin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处理方面的进展情况,又研究了曲线拟合后,作某点切线和求该点切线斜率的方法、三角坐标纸的制作及三组分相图的绘制等新的应用.
李宝惠平梅
关键词:切线
用传统方法和Excel处理物理化学实验数据的比较被引量:3
2002年
分别用传统的线性回归方法和Excel处理物理化学实验数据表明Excel是我们进行数据处理的好帮手 ,用Excel进行物理化学实验数据处理更简洁、更精确。
李宝惠杨秋玲平梅
关键词:物理化学数据处理EXCEL电子表格高等教育
一种金银花山楂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银花山楂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金银花山楂复合饮料按照重量份数比包括:金银花0.4%,山楂片2.4%,平菇0.8%,白砂糖5%,甘草片0.2%,山泉水91.2%;该制备方法包括:采用中医中药泡制方法获取...
朱有才李宝惠高振坤李德梅朱国卉刘相郭绍芬宋学省冯尚彩
文献传递
中国东部亚热带地区树轮δ^(13)C方位变化的谐波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对浙江天目山2株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分别简称为CF-1,CF-3)及南京紫金山8株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分别简称为PM-1—PM-4,PM-7—PM-10)树轮δ13C平均值方位序列及2株柳杉树轮δ13C方位平均值年序列进行了谐波分析。分析结果及相关性检验表明,树轮δ13C值的方位变化有很强的谐波特征。第1次谐波与第2次谐波分量的方差贡献率占原序列总方差的百分比,除PM-8与PM-10低于70%外,其余均在70%以上,其中,CF-1与PM-9分别达到了93%和96.5%。第1次与第2次(或第3次)谐波的拟合序列与原序列的相关性极高,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都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而且,两次谐波的拟合度均比较高,均在75%以上,拟合效果较好。分析结果表明,用2π与π(PM-1与PM-7为2π/3)两个主要谐波周期就可以较好地拟合各树轮δ13C序列的方位变化。初相位值的计算结果显示,第1、2次谐波的初相位值存在明显差异,这表明:不同树体2次谐波振幅的峰值出现的方位区域不同,即以2π及以π(PM-1与PM-7为2π/3)为周期的树轮δ13C方位变化的极大值并不出现在固定方位区。所以,两次谐波叠加的结果使树轮δ13C极值出现的方位区域更复杂。对天目山2株柳杉树轮δ13C各方位均值年序列的分析结果表明,2树轮δ13C极值均存在明显的年际漂移,其极大值出现频率较高的方位随树木生长坡向而发生转移。两树轮相比,多数年份其δ13C的主极大值出现的方位区基本发生45°的方位转移。而主、次极大值叠加的结果却使δ13C极值出现的方位基本发生90°的转移,这种极值转移的方向及转移度数与2株树所在坡向的变化和坡向变化度数正好相一致。
赵兴云李宝惠王建商志远钱君龙
关键词:谐波分析树轮
白藜芦醇脂质体的制备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制备白藜芦醇脂质体。方法:采用薄膜法等多种方法制备白藜芦醇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进行处方筛选。对脂质体的包封率、渗漏率、形态等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薄膜法制备白藜芦醇脂质体的包封率最高(86.74%),筛选出的最优处方为:胆固醇与磷脂1∶5,V E为0.09 g,RES为0.012 g,Tween-80为0.02 g。结论:薄膜分散法制备白藜芦醇脂质体简便可行,包封率高,稳定性好,体外释放具有缓释性。
孔圆圆高振珅张海娟李宝惠
关键词:白藜芦醇脂质体均匀设计
临沂市空气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初探
2001年
李宝惠
关键词:空气污染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遭淘汰被引量:2
2001年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一类性质十分稳定 ,难于通过光降解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曾经对人类的生存做出过重大贡献 ,然而它们对人类生存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日益严重 ,已渐为人们共识。日前 ,国际社会已制定了全球公约加速淘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李宝惠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机氯农药难降解性
基于纳米纤维LaCoO_3修饰的酪氨酸电化学传感器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静电纺丝的技术合成了纳米纤维LaCoO3,并将其作为电极修饰材料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酪氨酸电化学传感器。
褚中运张振李宝惠
关键词:静电纺丝技术纳米纤维电化学传感器酪氨酸
簇合物(I_2InN_3)_n(n=1~4)的结构和稳定性的理论研究(英文)
2013年
为寻求单一源前驱体,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系统研究新的第IIIA主族叠氮簇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关系.结果表明,簇合物(I2InN3)n(n=2~4)的优化构型均为由不同子体系的叠氮基α-N和In原子相连形成的环状结构,叠氮基以直线型存在.研究了几何参数随聚合度的变化趋势,并对计算获得的IR谱进行归属.能量和聚合焓均揭示簇合物的稳定性次序为3A>3B和4B>4C>4A>4D.簇合物(I2InN3)n(n=1~4)的热力学函数随温度升高和聚合度n增大而増加.热力学分析表明聚合反应在温度高达500K均可自发进行.
李宝惠张旭夏其英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IR谱热力学性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