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发平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支气管
  • 3篇气管
  • 3篇文献复习
  • 3篇复习
  • 2篇胸膜
  • 2篇胸膜肿瘤
  • 2篇血管内皮
  • 2篇上皮
  • 2篇上皮样
  • 2篇肿瘤
  • 2篇内皮
  • 1篇道炎症
  • 1篇血管瘤
  • 1篇血管内皮瘤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炎症
  • 1篇支气管舒张
  • 1篇支气管舒张剂

机构

  • 6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6篇王发平
  • 5篇毛辉
  • 2篇王赓
  • 1篇刘婷
  • 1篇郑禾
  • 1篇罗凤鸣
  • 1篇英英
  • 1篇叶成
  • 1篇李莹
  • 1篇刘婷
  • 1篇卢海燕

传媒

  • 4篇中国呼吸与危...
  • 2篇国际呼吸杂志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胸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罕见的血管肿瘤,来源于胸膜的胸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leural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PEH)更为罕见。PEH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咳嗽和呼吸困难,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胸腔积液及胸膜增厚,组织学特征主要为上皮样瘤细胞及血管内皮标志物CD31、CD34阳性,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就该病的病因、临床特征、诊疗特征及预后进行综述,以提高人们对PEH的认识,加强对其发病机制与诊治的研究。
王发平范瑛琪毛辉
关键词:胸膜肿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茚达特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2
2019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慢性不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目前,慢阻肺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第四大死因,并且在2020年将有可能位列第三。2012年全球因患慢阻肺死亡的人数超过三百万,占全部死亡人数的6%。药物治疗慢阻肺主要以改善症状,减少急性加重的次数和严重程度,提高活动耐力和健康状态为主要目的。目前,吸入型支气管舒张剂是稳定期慢阻肺的主要治疗药物,2017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指出与口服支气管舒张剂相比较更推荐使用吸入型支气管舒张剂来控制稳定期慢阻肺的症状,主要包括短效/长效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short-acting and long-actingβ2-adrenoceptor agonists,SABA/LABA)、短效/长效胆碱能受体阻断剂(shortactingand long-acting muscarinic antagonist, SAMA/LAMA)。
王赓刘婷王发平蒲银毛辉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支气管舒张剂慢阻肺受体阻断剂气流受限
无创可视分子成像技术在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2019年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不同程度的支气管阻塞、气道高反应性和黏液分泌增加为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评估气道炎症对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以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无创可视分子成像是一种新型的无创、实时监测气道炎症的成像方式,探索其对支气管哮喘评估价值显得意义重大。
郑禾罗凤鸣王发平卢海燕
关键词:哮喘分子成像生物标记物
气管血管瘤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气管血管瘤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例气管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气道血管瘤"或"支气管血管瘤"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以"Trachea"OR"Bronchus"AND"Hemangioma"为检索词检索Pub Med、Ovid Medline及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76年1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结果患者为32岁男性,主诉为"背痛、咯血10^+d"。其胸部增强CT提示食管壁全程增厚,食管管腔变窄,纤维支气管镜显示气管及双侧支气管广泛血管瘤样改变,胃镜检查提示食管静脉瘤。患者气管内病变广泛,但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咯血症状明显缓解,随访至今病情未复发。经上述数据库检索,有34篇文献36例患者明确诊断为气管血管瘤并且具有相关临床资料。其临床症状主要为反复咯血,影像表现不具有特征性,组织病理学表现为扩张、薄壁、管腔大小不一的血管或增生的毛细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CD34及Ⅷ因子阳性。结论血管瘤是一种常发生于婴儿及儿童头颈部的良性肿瘤,其在成人气管、支气管内极其罕见。病因尚不清楚。临床及影像表现不具有特征性,与淋巴管瘤易混淆。确诊需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及CT胸部血管三维重建成像在整个诊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气管血管瘤的预后较好。
刘婷王发平王赓毛辉
关键词:血管瘤气管支气管
骨髓结核的临床特点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骨髓结核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反应及预后,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62例通过骨髓活检诊断骨髓结核的患者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辅助检查、病理检查、治疗及预后随访等。结果本组患者中,男34例,女28例,发病年龄15~80岁,平均年龄(45.3±35.7)岁。21例(33.9%)伴有慢性疾病及脏器功能不全,包括晚期肾病、肝病、慢性呼吸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糖尿病等。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61例(98.4%),症状缺乏特征性。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减少、贫血或者血小板减少者有59例(95.2%),两系或三系同时减少38例(61.3%)。胸部影像学提示典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22例(36.1%),继发性肺结核6例(9.8%),26例(42.6%)无典型结核征象。腹部影像学发现脾脏长大32例(55.2%),肝脏长大16例(27.6%),肝脾同时长大13例(22.4%)。62例患者均行骨髓相关检查,其中53例(85.5%)患者骨髓活检标本中查见肉芽肿病变,57例骨髓活检标本行抗酸染色,28例(49.1%)阳性。25例完成电话随访,因结核及并发症死亡8例。结论骨髓结核是播散性结核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肺外结核的少见类型,发热是常见的症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减少、贫血或者血小板减少,可作为重要线索,骨髓组织活检是确诊本病的主要手段。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应警惕此病,并尽早完善骨髓活检。由于骨髓结核感染部位的特殊性,常常引起白细胞减少,导致患者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更容易造成不良结局,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地明确诊断,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李莹王发平毛辉
胸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胸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PEH)的临床表现、影像、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以"胸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为检索词检索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住院患者资料,仅有1例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符合条件,就此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胸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以"pleural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为检索词检索PubM ed、Embase、Ovid及Cochrane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75年1月至2015年4月。结果68岁女性患者,临床表现胸背痛,查体发现除左侧胸腔积液体征外,有新近发生的脊柱侧弯畸形及杵状指。胸部增强CT示左侧胸膜弥漫增厚伴胸腔大量积液,部分包裹,左肺舌叶及下叶压迫性不张,不张舌叶内见密度减低影,右肺散在结节。经胸膜活检获得病理,组织学上查见异型细胞巢,进一步免疫组化染色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蛋白阳性,至此明确诊断。本例患者拒绝化疗,明确诊断11个月后死亡。文献复习显示,在上述数据库中共检索到74篇文献,经筛选后,有26篇文献40例患者明确诊断为PEH且具备相应临床资料,符合检索条件。此类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胸痛及呼吸困难,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胸腔积液,胸膜不规则增厚,组织病理学呈现血管内皮源性免疫标志物阳性。结论 PEH为罕见的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病因不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不具有特征性,与肿瘤胸膜转移、胸膜间皮瘤等疾病易混淆,其诊断主要依靠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现有的治疗手段有限,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预后与性别、年龄及病变累计范围等多种因素有关。
范瑛琪王发平叶成英英毛辉
关键词:胸膜肿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