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定地区孕妇弓形虫感染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0
- 2007年
- 李伟
- 关键词:弓形虫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孕妇妊娠合并症刚地弓形虫免疫力下降
- 胚胎停育绒毛染色体培养与分析
- 目的:探讨胚胎停育绒毛染色体分析在诊断流产病因的作用,以及原位培养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可行性推广应用。
方法:对53例自然流产患者取无菌绒毛进行细胞培养和染色体制备及核型分析。
结果:53例流产绒毛中培养...
- 李伟郝娜周京
- 关键词:胚胎停育绒毛细胞染色体分析流产诊断
- 文献传递
- 孕妇弓形虫不同感染状态对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
- 王新英杜宝琴李伟宋兰萍周淑景孙瑞华孟洁
- 课题的创新点是在业内提出的孕妇感染弓形虫造成不良妊娠结局的基础上,研究了孕妇弓形虫不同感染状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得出不良妊娠结局从大到小次序为急性感染、活动性感染、既往感染和无感染,既往感染和无感染者无差异。同时提出To...
- 关键词:
- 关键词:弓形虫感染
- 胚胎停育绒毛染色体培养与分析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胚胎停育绒毛染色体分析在诊断流产病因的作用,以及原位培养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可行性推广应用。方法对53例自然流产患者取无菌绒毛进行细胞培养和染色体制备及核型分析。结果 53例流产绒毛中培养成功51例(96.2%)。51例染色体中异常31例(60.8%),异常核型以数目异常为主,并以三体征最常见。结论胚胎染色体异常是导致早期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流产绒毛染色体检查有利于查明本次流产的原因,并对下次妊娠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原位培养法在实际工作中可推广应用。
- 李伟郝娜周京
- 关键词:胚胎停育绒毛细胞染色体分析
- 防治孕妇弓形虫感染降低出生缺陷的研究
- 李伟王新英杨金兰刘君黄瑛
- 该项课题在调查研究孕妇感染弓形虫情况,及其与孕妇年龄、地区、接触动物否的关系,降低出生缺陷。弓形虫尤其是先天性弓形虫病对人类的危害日益受到重视,孕妇由于妊娠的生理变化、免疫力下降对弓形虫易感性增加,因感染弓形虫而出现流产...
- 关键词:
- 关键词:先天性弓形虫病
- 孕中期孕妇产前筛查结果分析
- 2007年
- 目的利用DELFIA方法,对我院门诊1331例孕中期孕妇静脉抽血2ml,进行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及神经管畸形(NTD)的产前筛查。结果1331例孕妇中21三体筛查阳性高危31例,占2.3%;18三体筛查阳性高危18例,占1.4%;NTD筛查阳性高危4例,占0.3%。经羊水细胞培养检测,在21三体筛查阳性高危31例和18三体筛查阳性高危18例中,发现2例证实为21三体,1例NTD筛查阳性高危,B超检查为无脑儿。结论产前筛查、诊断对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意义。
- 李伟
- 关键词:产前筛查先天缺陷优生
- 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降低出生缺陷的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羊水染色体异常核型类型、分布及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异常核型检出情况。方法选取在保定市妇保健院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1305例,进行羊膜腔穿刺术及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305例羊水标本共检出异常核型92例,检出率为7.05%,包括数目异常68例(73.91%)和结构异常24例(26.09%);异常核型以21-三体最常见(48.91%),其次是性染色体数目异常(23.91%)。在单项指征中,检出率最高为无创产前筛查(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高风险(50.00%),其次是夫妇一方染色体异常(38.46%);高龄合并NIPT高风险组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纯高龄(P<0.001)。结论孕中期对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助于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核型,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NIPT对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准确率较高,临床上可以考虑高龄孕妇首选NIPT筛查策略。
- 宋静岚于俊娜田敬茹李伟阳剑李强
- 关键词: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
- 防治孕妇弓形虫感染降低出生缺陷率的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调查研究不同年龄孕妇与弓形虫感染情况的关系,降低出生缺陷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弓形虫病IgM抗体,随机采3500名孕妇静脉血液,将孕妇按年龄、地区、接触动物否,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对IgM阳性和随机抽查IgM阴性的孕妇结局进行随访及统计比较。结果近期孕妇弓形虫抗体IgM阳性3.6%,随年龄增加有上升趋势,但3介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来自农村孕妇阳性率高于市区孕妇,差异显著(P〈0.05),接触动物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不接触动物者(P〈0.01),阳性孕妇流产、早孕、死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孕妇(P〈0.005)。结论积极开展弓形虫病防治,对孕妇进行弓形虫IgM检查,常规进行产前超声筛查,及早诊断,早检出胎儿畸形,对降低出生缺陷有重要意义。
- 王新英李伟黄瑛
- 关键词:孕妇弓形虫感染
- 时间荧光分辨法产前筛查402例孕妇结果分析
- 2007年
- 目的:降低本市先天缺陷儿的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方法:利用时间荧光分辨法(DELFIA),对我院门诊402例孕妇静脉抽血2ml,进行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及神经管畸形(NTD)的筛查。结果:402例孕妇中21三体综合征筛查阳性高危者12例,占3·0%;18三体综合征筛查阳性高危者7例,占1·7%;NTD筛查阳性高危者1例,占0·2%。转到省产前诊断中心检测,21三体综合征筛查阳性高危者6例,18三体综合征筛查阳性高危者4例。经羊水细胞培养检测发现,在402例中1例为21三体综合征。孕16周孕妇甲胎蛋白(AF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二联法筛查为21三体综合征阳性高危者,于孕22周时引产。结论:产前筛查对降低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出生率有重大意义,是减少缺陷儿出生的重要手段。
- 李伟
- 关键词: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神经管畸形
- 46,XX,t(2;4)(p15;p16)伴习惯性流产一例
- 2007年
- 患者女,29岁,结婚后怀孕6胎,均于孕80天左右流产。妇科检查正常,夫妻双方体健,无药物及毒物接触史,表型、智力正常,非近亲结婚。细胞遗传学检查:取夫妇外周血细胞培养、常规收获制片、G显带分析,患者核型为46,XX,t(2;4)(2qter→2p15∷4p16→4pter;4qter→4p16∷2p15→2pter),其丈夫染色体核型正常。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无不良生育史。
- 李伟
- 关键词:习惯性流产细胞遗传学检查毒物接触史G显带分析不良生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