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雄斌

作品数:15 被引量:91H指数:6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衰老
  • 7篇半乳糖
  • 7篇D-半乳糖
  • 6篇细胞
  • 5篇小鼠
  • 4篇当归
  • 4篇当归多糖
  • 4篇多糖
  • 4篇氧化应激
  • 4篇免疫
  • 4篇骨髓
  • 3篇蛋白
  • 3篇造血
  • 3篇人骨髓
  • 3篇基质
  • 3篇基质细胞
  • 3篇骨髓基质
  • 3篇骨髓基质细胞
  • 2篇胰腺
  • 2篇造血干

机构

  • 15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市妇幼保...

作者

  • 15篇陈雄斌
  • 10篇王亚平
  • 10篇王璐
  • 9篇陈粼波
  • 4篇姚辉
  • 3篇姜蓉
  • 3篇宋小英
  • 3篇向玥
  • 2篇唐勇
  • 2篇王顺和
  • 2篇黄国宁
  • 2篇刘永刚
  • 2篇刘颖
  • 2篇李曌
  • 2篇熊伟
  • 2篇叶柳
  • 2篇邱竹
  • 1篇张梦思
  • 1篇彭彦
  • 1篇李晶

传媒

  • 6篇解剖学报
  • 3篇基因组学与应...
  • 2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草药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健康人骨髓CD34^+造血干/祖细胞衰老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增龄过程中健康人CD34^+造血干/祖细胞(CD34^+HSC/HPCs)衰老的变化过程。方法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骨穿室提供正常人骨髓9例,将其分为青年组3例(女性31岁、男性26岁、男性28岁)、中年组3例(男性59岁、男性57岁、女性52岁)和老年组3例(男性70岁、男性70岁、女性62岁)。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s)后,免疫磁性细胞分选法分离纯化CD34^+细胞群,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纯度,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活性,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观察各年龄组阳性细胞百分比;造血干/祖细胞混合集落培养比较各年龄组CD34^+造血干/祖细胞形成混合集落能力。结果分选前每106个BMNCs中CD34^+细胞群比例为(1. 31±0. 54)%;免疫磁性分选后每106个细胞中CD34^+细胞群比例为(92. 5±0. 39)%。各年龄组人骨髓CD34^+造血干/祖细胞存活率可达99. 1%以上。人骨髓CD34^+造血干/祖细胞的SA-β-gal染色阳性率出现明显的随增龄变化趋势,老年组明显高于中年组及青年组。CD34^+造血干/祖细胞形成的干细胞混合集落能力随年龄增加降低。结论随年龄增加人骨髓CD34^+造血干/祖细胞出现明显衰老,表现为造血增殖能力下降,可能是造成一些老年人血液学疾病的原因。
耿珊陈雄斌湛斌封莎季遥鹰谢宝芬
关键词:CD34+Β-半乳糖苷酶衰老
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睾丸结构与功能变化及其氧化应激相关机制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建立D-半乳糖(D-gal)致小鼠衰老模型,探讨睾丸结构与功能变化及相关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衰老组和对照组。衰老组小鼠皮下注射D-gal;对照组等时等量注射生理盐水。模型复制完成第2d,采集小鼠内眦静脉血测定血清睾酮水平;取小鼠睾丸测定睾丸指数;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形态学;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生精细胞衰老;TUNEL法检测生精细胞凋亡;制备睾丸组织匀浆上清,ELISA检测TNF-α、IL-1β、和IL-6的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酶学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ABTS法检测总抗氧化能力(TAC);Western blotting检测衰老相关蛋白p21与p53表达水平。结果衰老模型组小鼠血清睾酮水平显著下降,睾丸脏器指数无明显差异,生精小管结构紊乱,生精细胞病理损伤明显,SA-β-Gal染色阳性的生精细胞百分率上升,细胞凋亡指数上升,睾丸匀浆上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上升,SOD活性、TAC能力显著降低,MDA含量上升,睾丸组织中衰老相关蛋白:p21与p53表达水平显著提高。结论 D-gal建立的衰老动物模型可见睾丸形态结构与功能出现衰老的生物学表现,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损伤及p21/p53通路激活有关。
汪子铃邱竹陈雄斌陈粼波侯吉颖姚辉向玥宋小英熊丽溶夏婕妤王璐王亚平
关键词:D-半乳糖睾丸氧化应激P21P53
当归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睾丸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SP)对D-半乳糖(D-Gal)所致衰老小鼠睾丸的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C57BL/6 J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SP对照组、衰老模型组ASP衰老模型组,每组10只。衰老模型组: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Gal(120 mg/kg,qd×42);对照组小鼠皮下注射等时与等量生理盐水;ASP对照组小鼠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5 d,第16天开始腹腔注射ASP(140 mg/kg,qd×27);ASP衰老模型组小鼠建立方法同衰老模型组小鼠,第16天开始腹腔注射ASP(同ASP对照组)。模型复制完成第2天,采集各组小鼠内眦静脉血测定血清睾酮水平;取睾丸测定脏器指数;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学形态;做冷冻睾丸组织切片,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观察睾丸组织细胞衰老情况;制备睾丸组织匀浆上清液,酶学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法检测总抗氧化能力(T-AOC),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衰老相关蛋白P53、P21表达水平。结果各组间睾丸湿重及睾丸器官指数无明显差异,但衰老模型组小鼠睾丸组织结构损伤明显,生精小管的细胞层数减少,生精细胞出现退变,睾丸间质细胞明显减少;血清睾酮水平显著降低;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密度显著增加;睾丸组织匀浆中SOD活性及T-AOC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P53、P2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衰老模型组比较,注射ASP干预衰老过程,睾丸组织学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生精细胞退变与睾丸间质细胞减少均不明显;血清睾酮水平降低不明显;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密度减少;SOD活性和T-AOC增高,MDA含量降低;P53、P2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ASP具有拮抗致衰剂Dgal对睾丸的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SP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及抑制衰老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邱竹姜蓉汪子铃陈粼波陈雄斌王璐黄国宁王亚平
关键词:当归多糖D-半乳糖免疫印迹法衰老小鼠
当归多糖延缓D-半乳糖所致巢蛋白-绿色荧光蛋白小鼠脑衰老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SP)延缓D-半乳糖(D-Gal)所致巢蛋白(Nestin)-绿色荧光蛋白(GFP)小鼠脑衰老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6~8周龄雄性Nestin-GFP转基因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10)、ASP正常组(n=10)、脑衰老模型组(n=10)、ASP脑衰老模型组(n=10)。脑衰老模型组:小鼠皮下注射D-gal 200 mg/kg qd×42 d;ASP脑衰老模型组:从脑衰老模型建立的16d起腹腔注射ASP 140 mg/kg qd×27 d;ASP正常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16天起腹腔注射ASP(剂量与时间同上);正常组:小鼠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2d。模型建立完成第2天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小鼠的空间记忆能力;取海马制备冷冻切片,观察海马区神经干细胞荧光强度;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观察海马组织中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酶标比色法检测海马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海马区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炎症因子变化。结果脑衰老模型组小鼠空间记忆能力减退,海马齿状回(DG区)荧光强度降低,SA-β-Gal染色阳性颗粒增加,海马组织SOD活性和T-AOC降低,MDA含量升高,IL-1β,IL-6和TNF-α含量增多。与脑衰老模型组比较ASP脑衰老模型组小鼠空间记忆能力有明显改善,海马DG区荧光强度增强,SA-β-Gal染色阳性颗粒减少,海马组织SOD活性和T-AOC升高,MDA含量降低,IL-1β,IL-6和TNF-α含量减少。结论 ASP能延缓D-Gal所致小鼠脑衰老,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损伤、下调炎症因子水平、维持海马区神经干细胞数量有关。
姚辉陈粼波陈雄斌刘颖夏婕妤汪子铃向玥熊丽溶王璐王顺和王亚平
关键词:当归多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全文增补中
衰老模型小鼠胰腺结构与功能的变化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D-半乳糖(D-gal)致衰小鼠胰腺结构与功能变化。方法 2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衰老组:小鼠皮下注射D-gal(120mg/kg),每天1次,共42 d;对照组:小鼠皮下注射等时与等量生理盐水。衰老模型建立完成第2天,采外周血测定空腹血糖(FBG)与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称小鼠体重(g)与胰腺湿重(mg)计算胰腺脏器指数;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胰腺光学显微镜下形态;制备胰腺冷冻切片,检测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阳性胰腺细胞的相对吸光度(RA);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胰腺组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的RA;制备胰腺组织匀浆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衰老组小鼠FBG显著升高,FINS水平降低;胰腺湿重和胰腺脏器指数明显升高;胰腺光学显微镜下结构未见显著改变,但胰岛内单个有核细胞所占面积增加;胰腺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AGEs阳性表达区域RA值明显升高;SOD与T-AOC含量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结论 D-gal复制衰老小鼠可致其胰腺损伤,其机制与D-gal致胰腺组织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有密切关系。
肖名贺陈粼波夏婕妤陈雄斌汪子铃熊丽溶姜蓉王璐王亚平
关键词:D-半乳糖衰老模型胰腺氧化应激损伤免疫组织化学小鼠
人钙结合蛋白S100A9基因克隆表达纯化及其对SH-SY5Y细胞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钙结合蛋白S100A9在许多慢性疾病中聚集并可能在一些自身免疫性如老年痴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量的报道也表明S100A9日益获得人们的注意。通过获取足量重组人S100A9蛋白,探索其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作用及机制。运用全基因合成法合成人S100A9基因,构建人S100A9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 ET28a-S100A9,经单酶切法及PCR法鉴定重组质粒已构建成功。利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在18℃、25℃、37℃分别诱导表达,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显示18℃时蛋白大量表达于上清中,在37℃时大量表达于包涵体。采用镍亲和层析法分别纯化两种来源重组蛋白,透析后低温冻干获得蛋白粉。使用CCK-8法检测上清来源和包涵体来源的S100A9蛋白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两种来源重组蛋白对SH-SY5Y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在浓度为0.05 mg/m L时即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且二者作用无明显差异(p<0.01)。采用AO/EB双重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初步检测S100A9对SH-SY5Y细胞的增殖抑制机理,结果显示该蛋白可促进SH-SY5Y细胞的凋亡。两种来源蛋白之间的比较也显示二者对于SH-SY5Y细胞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成功获得足量S100A9重组蛋白,且两种来源S100A9蛋白作用于SH-SY5Y细胞的生物学效应一致。
叶柳李曌陈振银刘笃强廖键梅陈雄斌熊伟刘兆雨熊丽荣李晶黄琴李伟彭彦唐勇刘永刚
关键词:S100A9重组质粒蛋白表达SH-SY5Y
氟西汀对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细胞模型保护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本研究初步探讨氟西汀(fluoxetine)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神经细胞模型小鼠神经纤维瘤细胞,野生型N2A/WT细胞和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过表达型N2A/APP695swe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CCK-8法进行氟西汀对APP695细胞抑制率的测定,以半数抑制率(IC50)的氟西汀浓度作为后续实验的药物浓度。后分为WT组、APP695+氟西汀组、APP695组,三组细胞分别培养48 h后,进行细胞原位凋亡染色。最后以Western测定Aβ和BDNF的表达量。实验结果测得半数抑制率(IC50)的氟西汀浓度10-7mol/L。细胞凋亡染色结果显示APP695组凋亡的细胞明显多于其他两组(p<0.01),与APP695+氟西汀组相比凋亡细胞增加(p<0.05),而WT组与APP695+氟西汀组凋亡细胞无显著性差异(p>0.05)。Western结果显示APP695组Aβ表达多于其他两组(p<0.05)而BDNF表达明显少于其他两组(p<0.01),与APP695+氟西汀组相比Aβ表达增加(p<0.05)但BDNF表达减少(p<0.05),而WT组与氟西汀组相比Aβ和BDNF的表达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氟西汀可以通过抑制APP695过表达Aβ,从而减少有毒Aβ对BDNF的影响,增加BDNF的表达量,对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为氟西汀治疗AD提供新的思路。
李曌况超李刚叶柳熊伟陈雄斌李晓朋戴颂扬朱殷青张蕾孟赞唐勇刘永刚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氟西汀Β-淀粉样蛋白BDN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动态生物学研究
衰老是生物体不可避免的生命规律。随着生物体年龄的增加,机体器官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性衰退,最终引起衰老相关老年性疾病。目前,对于衰老研究形成了多种衰老学说,其中干细胞衰老学说是解释机体衰老的最新学说,该学说认为:生物...
陈雄斌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氧化应激炎症因子
骨髓基质细胞衰老对造血细胞衰老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BMSCs)衰老对骨髓造血细胞衰老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贴壁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传代BMSCs至P3代时分组。对照组:常规培养;衰老组:常规培养基础上加入D-半乳糖(D-Gal)诱导BMSCs衰老,两组细胞分别培养48h。收集培养上清液,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干细胞因子(SCF)、白细胞介素(IL)-6、IL-1β,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BMSCs衰老。分离提取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在衰老组与对照组BMMSCs上种植正常BMMNCs共培养24h,收集上层悬浮BMMNCs。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多向造血祖细胞集落(CFU-Mix)半固体培养法检测细胞增殖及分化能力;SA-β-Gal染色观察衰老细胞百分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DCFH-DA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活性氧簇(ROS)水平;酶学法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衰老组BMSCs增殖能力显著下降,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增加,细胞分泌GM-CSF、SCF、IL-6、IL-1β水平明显降低,IL-2、TNF-α水平显著升高。与衰老BMSCs共培养后,BMMNCs的增殖能力显著下降,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显著上升,BMMNCs形成CFUMix集落数量明显降低,细胞周期呈现阻滞且细胞凋亡率上升,细胞内ROS、MDA含量上升,SOD含量下降。结论本实验中D-Gal成功复制了BMSCs衰老,衰老的BMSCs可诱导骨髓造血细胞衰老,其机制可能与BMSCs导致造血细胞氧化损伤有关。
陈雄斌陈粼波刘颖景鹏伟侯吉颖夏婕妤宋小英熊丽溶王璐王亚平
关键词:骨髓造血细胞骨髓基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人参皂苷Rg_1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海马的保护机制被引量:29
2017年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_1对D-半乳糖(D-gal)所致衰老小鼠海马的保护机制。方法 6~8周龄雄性C57BL/6J巢蛋白(Nestin)-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人参皂苷Rg_1对照组、人参皂苷Rg_1治疗组、模型组。衰老模型建立与给药完成后第2天,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取小鼠海马制备冷冻组织切片,观察海马区神经干细胞Nestin荧光强度;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法检测海马细胞衰老;酶标比色法检测海马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的量;ELISA检测海马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量;蛋白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中p53、p21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g_1对照组和人参皂苷Rg_1治疗组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增强;海马齿状回(DG区)Nestin荧光强度增高;海马齿状回(CA3区)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海马组织匀浆中SOD活性与T-AOC显著增加、MDA量下降;IL-1β、IL-6和TNF-α量减少;p53、p21蛋白表达降低。结论人参皂苷Rg_1具有拮抗D-gal所致衰老小鼠海马损伤和延缓海马衰老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及下调其下游p53-p21信号通路有关。
向玥陈粼波姚辉陈雄斌刘颖汪子铃熊丽溶王璐王顺和王亚平
关键词:D-半乳糖衰老模型海马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