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勇

作品数:3 被引量:72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清
  • 1篇血清SICA...
  • 1篇生态制剂
  • 1篇术后
  • 1篇切口
  • 1篇切口感染
  • 1篇轻中度
  • 1篇肿瘤
  • 1篇肿瘤标志
  • 1篇肿瘤标志物
  • 1篇微生态
  • 1篇微生态制剂
  • 1篇胃癌
  • 1篇胃癌患者
  • 1篇疗效
  • 1篇临床疗效
  • 1篇美沙拉嗪
  • 1篇美沙拉嗪治疗
  • 1篇结肠
  • 1篇结肠炎

机构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林勇
  • 2篇宋胜江
  • 2篇施正超
  • 1篇李荣洲
  • 1篇张素惠
  • 1篇张武
  • 1篇金凯
  • 1篇陈震
  • 1篇叶丹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替吉奥胶囊治疗老年胃癌患者对血清sICAM-1、Survivin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探究替吉奥胶囊治疗老年胃癌患者对患者血清中细胞凋亡抑制蛋白存活素(Survivin)、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ICAM-1)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3年5月—2015年11月治疗的62例老年胃癌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31例采用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方案治疗,观察组31例采用替吉奥+奥沙利铂方案治疗,均治疗3个疗程。统计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管粘附因子(sVCAM-1)、sICAM-1、Survivin水平及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结果化疗前2组sICAM-1、sVCAM-1及Surviv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sICAM-1、sVCAM-1及Survivi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CEA、CA125及CA19-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采用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sVCAM-1、sICAM-1、Survivin水平,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林勇李荣洲宋胜江张武施正超
关键词:胃癌SICAM-1肿瘤标志物
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被引量:38
2016年
目的评价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瑞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采用美沙拉嗪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治疗8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CRP、ESR、内镜评分、疾病活动指数(DAI)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8周后,治疗组CRP、ESR、内镜评分及DA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且联合治疗明显优于单纯美沙拉嗪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林勇叶丹施正超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溃疡性结肠炎美沙拉嗪
腹部创伤致肝破裂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合并肝破裂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自2007年1月-2016年1月,回顾性收集医院收治的腹部创伤导致的肝破裂患者325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42例和非感染组283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探讨腹部创伤致肝破裂患者术后切口的危险因素;同时对切口感染患者的病原学进行分析。结果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患者年龄显著增加(45.94±13.82vs.42.59±12.82,P=0.015);糖尿病显著增加(28.57%vs.6.01%,P=0.000);多发伤显著增加(19.50%vs.8.13%,P=0.025);出血量显著增加(584.48±258.38vs.476.37±215.73ml,P=0.000);创伤指数显著增加(13.58±5.39vs.9.85±4.62,P=0.000);白细胞显著增加(12.58±3.48vs.8.14±2.87 109/L,P=0.000);C-反应蛋白显著增加(23.48±7.38vs.18.82±6.16mg/L,P=0.000);白蛋白显著降低(28.82±9.12vs.33.85±6.63g/L,P=0.000);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创伤指数增加、白细胞增加、C-反应蛋白增加和白细胞降低是肝破裂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42例切口感染的患者中,共培养出48株细菌。结论糖尿病、创伤指数增加、白细胞增加、C-反应蛋白增加和白蛋白降低是肝破裂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最常见的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
宋胜江林勇张素惠金凯陈震
关键词:创伤肝破裂切口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