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长荣

作品数:13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麻醉
  • 5篇手术
  • 3篇置换术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再灌注
  • 2篇通路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静脉
  • 2篇静脉麻醉
  • 2篇老年
  • 2篇甲状腺
  • 2篇骨头
  • 2篇股骨
  • 2篇股骨头
  • 2篇股骨头置换
  • 2篇股骨头置换术

机构

  • 7篇吉林市人民医...
  • 4篇吉化总医院
  • 2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中国石油吉化...
  • 1篇中国石油吉化...
  • 1篇北华大学第二...

作者

  • 13篇徐长荣
  • 4篇沈中顺
  • 4篇白军
  • 3篇吕鹏
  • 3篇姜灿红
  • 3篇孙少军
  • 2篇杜江
  • 1篇李兴华
  • 1篇张艳春
  • 1篇李延涛
  • 1篇张冬梅
  • 1篇付秀芝
  • 1篇吴逸涵
  • 1篇王立新
  • 1篇赵成文
  • 1篇任许利
  • 1篇赵瑛
  • 1篇李娜
  • 1篇路遥

传媒

  • 2篇解剖科学进展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医药世界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3篇2019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快通道心血管手术的麻醉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总结我科2008年3月~2009年10月20例心血管手术快通道麻醉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例心功能Ⅱ~Ⅲ级的患者以咪达唑伦、小剂量芬太尼、丙泊酚、爱可松诱导,术中行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持续泵入、异氟醚或七氟醚吸入,早期拔管,术后镇痛。结果:术后20例全部在6h内拔管,术毕即拔管4例。ICU滞留时间12~24h,住院时间6~8d。结论:心血管手术可以实施快通道麻醉,缩短患者在ICU和病房的滞留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和降低医疗费用。
徐长荣姜灿红
关键词:快通道麻醉心血管手术早期拔管
TLR4/Myd88信号通路介导槲皮素抑制感染性休克大鼠肺脏损伤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槲皮素(Quercetin)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肺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对TLR4/Myd88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40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感染性休克组(CLP组)、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DEX组)和槲皮素处理组(Qu组),每组10只。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大鼠感染性休克模型, Qu组于CLP后腹腔注射槲皮素;DEX组于CLP后腹腔注射地塞米松。发生后2h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肺脏组织病理学结果;血气分析结果;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6、IL-10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槲皮素可以改善大鼠感染性休克的肺泡损伤, PaO_2和SaO_2值均升高,PaCO_2、 HCO_3值降低,血浆总TNF-α、IL-6降低,IL-10升高,且肺脏组织中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明显减低(与CLP组比较,P<0.05)。结论槲皮素可以有效抑制感染性休克导致的肺损伤,可能与调节TLR4/Myd88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相关。
吕鹏露娜徐长荣
关键词:槲皮素感染性休克炎性反应肺脏损伤
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观察被引量:3
2007年
徐长荣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老年病人手术创伤合并冠心病
风湿性心脏双瓣膜置换术的麻醉
2010年
目的:总结我院在全凭静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双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选择40例心功能Ⅱ~Ⅲ级且合并各种夹杂症的联合瓣膜病的患者,在全凭静脉低温体外循环麻醉下完成手术。结果:大多数患者在麻醉期间心率血压维持满意,全组平均转流时间90~180min,30例患者心脏自动复跳,10例需电击除颤复跳。1例术后死于脑梗死,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麻醉管理原则为在围术期避免加重已经异常的容量和(或)压力负荷,利用和保护机体的各种代偿机制,尽量维持有效的前向心输出量,尽可能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发生。妥善的麻醉处理、体外循环及心肌保护、合理的术后支持是双瓣膜置换术成功的关键。
徐长荣杜江姜灿红
关键词:全凭静脉麻醉体外循环双瓣膜置换术
右美托咪啶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后肾功能及磷酸化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假手术组(S组)和右美托咪啶预处理组(Dex组),每组10只。I/R组切除右肾,左肾缺血45min,再灌注60min,造肾I/R模型;Dex组于造模前泵注30min Dex;每组于I/R后6h取肾脏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另取血样,分离血浆,多功能生化仪检测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含量;ELISA检测肾损伤分子-1(Kim-1)、IL-1β、TNF-α及P-STAT3含量;Western-blot检测肾组织中P-STAT3表达的变化。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与S组相比,I/R组肾脏损伤严重,炎症明显,而Dex干预组则明显减轻;肾功能及炎性因子检测结果显示,与S组比较,I/R组和Dex组Scr、BUN、Kim-1、IL-1β、TNF-α及P-STAT3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Dex组明显低于I/R组(P<0.05)。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I/R组肾脏中P-STAT3表达增高,Dex可降低P-STAT3表达水平。结论 Dex可以减轻由I/R引起的肾功能障碍,抑制炎性反应,降低磷酸化STAT3表达,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吕鹏徐长荣沈中顺白军路遥马恩友查朔南李娜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磷酸化STAT3
甲状腺手术中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喉返神经检测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0
2019年
甲状腺手术中采用喉返神经检测仪,可以实施检测和诊断喉返神经损伤,能有效降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1]。喉返神经检测仪工作原理是基于喉返神经/迷走神经内含有运动神经纤维,在术中应用探针直接刺激喉返神经,使其支配的肌肉产生肌电信号,并通过气管导管表面与声带接触的电极接受肌电信号,神经检测仪显示肌电波形。
徐长荣查朔南廉闯任许利
关键词:喉返神经损伤颈浅丛神经阻滞手术中甲状腺复合全麻超声引导
高龄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50例麻醉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麻醉方法。方法:采用硬膜外穿刺置管技术,选择L1~2或L2~3,置管4cm。穿刺置管成功后,先给予实验剂量2~3ml,确证无全脊麻征象及局麻药不良反应。根据麻醉阻滞平面与全身情况,采用小剂量、多次追加麻药。结果:在硬膜外麻醉下能维持良好的生命体征平稳。结论:妥善的麻醉选择是提高老年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故以椎管内麻醉为首选。
徐长荣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麻醉硬膜外
结直肠癌手术应用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手术应用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该院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94例,按照不同麻醉方案分成两组,对照组47例患者采用单纯静脉麻醉;研究组47例患者采用静脉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治疗前后机体内环境改善情况以及麻醉药物用量。结果研究组围术期指标即MAP水平及苏醒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o、ACTH指标均较治疗前发生不同程度改善,研究组改善更显著,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研究组麻醉相关药物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手术应用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效果显著,较少麻醉用药量,利于稳定患者机体内环境,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沈中顺徐长荣白军马恩有孙少军
关键词:结直肠癌手术静脉麻醉硬膜外麻醉
雷帕霉素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性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十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和雷帕霉素预处理组(RAP组)。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TUNEL检测脑组织凋亡,ELISA检测脑损伤标志物和炎症因子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TLR4、MyD88和NF-κB蛋白表达。结果雷帕霉素改善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脑组织损伤,改善脑组织损伤造成的细胞凋亡,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脑损伤标志物及炎症因子水平,雷帕霉素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TLR4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论雷帕霉素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
吕鹏露娜徐长荣
关键词:雷帕霉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SD大鼠
γ刀对胶质瘤荷瘤大鼠C-myc蛋白表达变化的研究
2009年
γ刀治疗的目的是促使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但在了刀治疗胶质瘤的临床工作中,有10%~17%的患者出现照射后坏死细胞增多导致的放射性脑水肿。关于γ刀治疗颅内胶质瘤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目前报道极少。本研究在体外实验的基础上,在动物实验中观察了γ刀照射后荷瘤大鼠肿瘤组织中与胶质瘤关系最密切的、同时还对辐射高度敏感的C—myc基因在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以期探讨γ刀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工作中提高γ刀的治疗效果提供实验依据。
李兴华徐长荣张冬梅
关键词:颅内胶质瘤Γ刀治疗荷瘤大鼠C-MYC蛋白放射性脑水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