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儿童
  • 1篇胆红素
  • 1篇胆红素血症
  • 1篇毒性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高胆红...
  • 1篇新生儿高胆红...
  • 1篇药品
  • 1篇药品不良事件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毒性
  • 1篇治疗新生儿
  • 1篇中性粒细胞
  • 1篇中性粒细胞减...
  • 1篇住院
  • 1篇住院儿童
  • 1篇万古霉素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减少
  • 1篇粒细胞

机构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田晓颖
  • 2篇贾运涛
  • 2篇宋林
  • 2篇周波
  • 2篇季欢欢
  • 1篇罗健
  • 1篇肖剑文
  • 1篇谷容
  • 1篇蒙龙

传媒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万古霉素致儿童中性粒细胞减少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为临床判断万古霉素致中性粒细胞减少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提供参考。方法:以1例骨髓炎患儿长疗程、大剂量使用万古霉素后致中性粒细胞减少为例,同时检索Pub Med、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根据中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准则,该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能与输注万古霉素有关。结论:万古霉素致儿童中性粒细胞减少与输注该药后引起的药物蓄积有关,一旦发生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应减少万古霉素剂量或停药,同时密切监测血常规及血药浓度。
季欢欢罗健宋林周波田晓颖贾运涛
关键词:万古霉素中性粒细胞减少儿童
全面触发工具用于住院儿童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采用全面触发工具(GTT)建立儿童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ADE)的主动监测方法,评价住院患儿的ADE发生情况。方法用专家咨询法建立儿童ADE触发器,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住院患儿归档病历600份,按GTT法进行回顾性病历审查。对触发器阳性所涉及情况进一步审查以确定或排除ADE,审查中发现的无触发器阳性但确定发生的ADE一并记录。所有ADE进行严重程度分级、类型分布及相关药物分析,计算ADE检出率及触发器阳性预测值(PPV)等。结果最终纳入587例病历,共检出119例患儿共计159例次ADE。GTT检出105例患儿共计120例次ADE,检出率17.9%(105/587),无触发器阳性但确定为ADE的39例次。建立的36项触发器,实际应用中有26项呈阳性(72%);触发器总阳性频次905次,检出ADE的有143次,触发器PPV 15.8%(143/905)。159例次ADE中暂时性伤害占98.7%(E级77.4%、F级20.8%),最常累及胃肠系统,相关药物以抗菌药物为主(36.9%)。结论 GTT对儿童ADE的监测及评价具有积极作用,但尚需进一步改进。
季欢欢宋林肖剑文蒙龙周波田晓颖谷容贾运涛
关键词:药物毒性儿童触发点药品不良事件
苯巴比妥联合布拉酵母菌散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联合布拉酵母菌散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NHB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苯巴比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布拉酵母菌散,2组均连续治疗1周,观察2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及C反应蛋白(CRP)、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78.57%);治疗1周后,2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CRP、α-GST、CK-M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巴比妥联合布拉酵母菌散治疗NHB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CRP、α-GST、CK-MB水平。
田晓颖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苯巴比妥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