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影像
  • 2篇植入
  • 2篇胎盘
  • 2篇胎盘植入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影像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诊断
  • 1篇硬化性
  • 1篇硬化性间质瘤
  • 1篇增生
  • 1篇增生症
  • 1篇摄片
  • 1篇胎盘血

机构

  • 6篇东莞市妇幼保...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作者

  • 6篇刘清华
  • 2篇王亚
  • 1篇郑晓林
  • 1篇王忠
  • 1篇周月娥
  • 1篇吕铭
  • 1篇王强

传媒

  • 2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放射介入治疗腺肌症的临床治疗作用
2021年
目的:观察放射介入治疗腺肌症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以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治疗的35例腺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放射介入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痛经时间、血红蛋白水平及经期疼痛时间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手术前后痛经时间和血红蛋白水平对比有差异(P<0.05),术后指标显著好于术前,且患者手术前经期痛持续时间为(5.26±1.21)d,手术后经期疼痛持续时间为(1.25±0.35)d。其中,手术后3个月疼痛时间为(3.24±0.28)d,手术后半年疼痛时间为(1.86±0.54)d,手术后1年疼痛时间为(1.25±0.35)d。手术前后数据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放射介入治疗在肌腺症患者的治疗指导过程中,其应用的价值是比较高的,能够符合患者治疗需求,可进行临床推广。
刘清华
关键词:放射介入治疗腺肌症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CT表现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卵巢硬化性间质瘤(SST)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9例卵巢SST的CT表现。结果:9例均为单发,左侧5例,右侧4例,均表现为囊实性肿块,边缘清楚光滑,动态CT增强扫描动脉期9例肿块边缘部分均见明显强化,静脉期、延迟期实性部分渐进性、向心性强化,呈持续性强化,囊变区始终不强化,7例肿块与附件相连侧可见迂曲的粗大血管。结论:卵巢SST的动态CT增强扫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吕铭张洪标周月娥刘清华徐昌浓
关键词:卵巢硬化性间质瘤计算机体层成像
婴幼儿用X线辅助检查床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婴幼儿用X线辅助检查床,包括床架、铅防护装置和人体固定装置,床架用于支撑待检用户,设置于床架表面的铅防护装置采用U型防护铅板或一体成形铅玻璃,实现非检查部位的X线防护,人体固定装置设于...
刘清华刘佩仪王亚解新杨益刚
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血清学联合影像学诊断价值探讨及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1年
目的:研究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影像学结合血清学诊断的应用价值及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本院于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此期间收治的行剖宫产术分娩的前置胎盘孕妇共84例,将其依循术后病理学检测结果分为非植入组(46例)与胎盘植入组(38例),对2组孕妇均进行影像学结合血清学检验,并采用介入治疗方式,观察对比孕妇的特异度、敏感度、治疗效果等。结果:与非植入组相比,胎盘植入组孕晚期CK、孕中期与孕晚期AFP水平更高(P<0.05)。相较于单一影像学检测,影像学结合血清学前置胎盘孕妇的特异度与敏感度更高(P<0.05)。孕妇经介入治疗的术中出血量为(1042.53±112.87)mL,住院时间为(5.62±1.34)d,并发症发生率为3.57%。结论:影像学结合血清学检测对于提高诊断的特异度与灵敏度,早期予以介入治疗等有重要的意义。
刘清华
关键词:前置胎盘影像学胎盘植入介入治疗血清学
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出血量与胎盘血管的MRI分析
2023年
目的基于MRI成像,分析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出血量与植入处血管征象的关系。方法对109例患者剖宫产术前MRI表现进行分析,按手术结果分为术中出血常量组(≤500 mL)、中量组(>500~1000 mL)与大量组(>1000 mL)3组。观察胎盘植入类型(手术及病理证实),计算植入面积,计数植入处血管数目,测量血管最大管径。分析不同出血量之间的各种MRI表现是否存在差异并进行统计学检验,采用Spearman分析上述指标与术中出血量之间相关性。结果术中出血量300~4200 mL,常量组、中量组与大量组分别为42例、28例和39例,对比两名产科医师测量出血量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为0.92。3组植入面积和植入类型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植入界面处血管征象方面,出血大量组的血管数目及管径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1),但常量组与中量组无显著性差异(P>0.01)。出血量与植入类型、植入面积、可视交界面血管数目、血管最大径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59、0.89、0.72、0.55。常量组血管数目少于2根(管径<2 mm);大量组血管数目大于5根(管径>2 mm);中量组血管数目介入两组之间(血管管径多≤2 mm)。结论剖宫产术中出血量与胎盘植入面积、植入深度及其交界面的血管征象存在密切关系。
王亚刘清华李晔王强王忠
关键词:剖宫产产时出血胎盘植入血管影像
儿童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肝脏浸润的CT及MRI征象分析
2020年
目的提高对儿童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肝脏浸润的CT及MRI表现的认识。方法搜集33例经组织学证实为LCH,同时上腹部CT和MRI表现肝脏病变的患儿,观察CT和MRI的肝脏大小,Glisson鞘改变、肝实质及其病灶的表现特点。统计各种征象出现的例数和百分比,分析Glisson鞘改变及肝实质病变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肝脏间质改变:Glission鞘增宽31例,表现为沿门静脉、胆管周围结构不同程度增宽,平扫呈低密度/T1WI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增强呈轨道状延迟强化,边缘模糊(晕征),或强化不明显,边缘清楚,Glission鞘与肝组织交接面呈颗粒状或锯齿状。(2)肝实质改变:肝脏密度/信号较均匀5例,无结节,增强扫描均匀强化;肝脏质地增粗9例,增强动脉期均呈不均质强化,静脉期、延迟期密度均匀;肝脏弥漫性小结节(<3 mm)9例,沿Glission鞘分布为主,呈近似圆形低密度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DWI高信号,增强扫描结节状或环状强化;肝脏弥漫性或节段性分布较大结节(>3 mm)10例,结节呈等密度/T1WI等或高信号、T2WI稍低信号,强化不明显,其周围肝组织呈网格状强化。(3)其他:脾脏肿大29例,侧支循环形成2例,肝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1例。Glission鞘改变与肝内病变关系为:Glission鞘强化、边缘模糊,肝脏内病变为较均质、多发性小结节,同时有强化;Glission鞘强化、边缘清楚,则肝脏内病变为无强化的大结节。结论儿童LCH肝脏浸润CT、MRI具有特征性表现,主要为Glission鞘增宽,边缘不规则,伴有实质密度/信号异常、颗粒状、小结节状和较大结节状表现,肝、脾肿大;Glission鞘结合肝实质的表现类型对区分病变的不同时期具有帮助。
刘清华刘鸿圣郑晓林戴望春刘振清黄莉
关键词:儿童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