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有志 作品数:12 被引量:102 H指数:6 供职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留学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化学工程 更多>>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活动研究 2016年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国家与地方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以2014年国家及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例,对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活动的活动背景、活动理念、活动管理、组织与实施、存在问题、总结与展望等进行研究与探讨。 王元清 严建业 余蓉 向荣 孙琴 乔志斌 周钰珂 刘有志关键词:大学生 研究性学习 创新性实验 经典名方身痛逐瘀汤药材精准炮制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对身痛逐瘀汤中各药材进行最佳炮制工艺研究,为身痛逐瘀汤“物质基准”的制备工艺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以道地药材为原料,测定各药材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指标成分以及浸出物的含量,并以此为单因素考察指标,从喷水量、喷淋次数、闷润时间、切制规格、干燥温度和炒制时间、炒制温度等多方面进行考察,取最相关因素进行方差分析,以及建立单成分炮制火候模型,最终确定最佳炮制工艺。结果经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综合得,当归药材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初步净制后,闷润时间2 h,切制1~2 mm,60℃干燥;甘草药材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初步净制后,蒸制时间30 min,切制1~2 mm,80℃干燥;牛膝药材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初步净制,闷润时间1.0 h,切制7~8 mm,70℃干燥;秦艽药材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初步净制后喷秦艽重量0.5倍的水3次,闷润0.5 h,切制9~10 mm,70℃干燥;羌活药材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初步净制,喷羌活重量0.8倍的水3次,闷润2.5 h,切制7~8 mm,50℃干燥;川芎药材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初步净制,浸泡时间2 h,润软12 h后,切制9~10 mm,50℃干燥;地龙的最佳炮制工艺,即加地龙重量2倍水,淘洗时间2 min,切制3~4 mm,80℃干燥;桃仁的最佳炮制工艺即沸水烫时间5 min,冷水浸泡冷却1 min,80℃干燥;红花药材的炮制为取红花原药材,除去杂质、花萼及花柄,筛去灰屑,制得红花炮制品;香附药材的炮制为除去毛须及杂质,碾碎,得香附炮制品;没药药材的炮制为拣净杂质,大颗粒的没药碾碎为小颗粒,即得没药的炮制品;五灵脂药材为清炒,具体炮制火候模型为H_(原儿茶酸)=15.680.1398/T^(2)e^(686.37/T)。对最佳炮制工艺下炮制的炮制品进行性状、水分及指标成分含量鉴定,12味饮片含量及性状鉴定均符合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水分含量的标准,15批饮片质量初步符合标准。结论本实验确定的身痛逐� 朱志飞 刘有志 吴月峰 陈定芳 唐总德 周琦人 李冰杰 刘健康 周晋 周晋关键词:身痛逐瘀汤 经典名方 单因素 正交设计 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特性的中药质量标志物研究模式的思考 被引量:26 2019年 中药质量决定着中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中药质量控制体系的现代化是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前提。当前,中药质量研究方法是中药行业的关键技术问题。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化学科学、分析科学的飞速发展,中药质量研究水平有了极大地提升,但仍停留在化学成分和生物效应2种评价模式阶段。对于单成分,由于效应与成分的含量呈正比,可采用化学成分模式进行质量控制,但对于中药多成分体系,建立效应与成分间的量效关系,寻找到能反映其质量属性的标志物,已成为目前中药质量控制行业关注的焦点。对中药质量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在前期提出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的“气析”理论基础上,剖析中药质量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特性,阐明中药质量控制的实质,提出以反映中药效应的超分子“印迹模板”作用属性特征,以物芯指数表征的中药质量标志物控制策略,这将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一种更精确的表征和测算新模式。 潘雪 樊启猛 余格 王敏存 周燕子 刘有志 刘有志 贺玉婷 朱志飞 刘文龙 贺福元关键词:中药 超分子 “同源异效”中药用药现象及超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2 2021年 归纳总结了“同源异效”中药用药现象的历史沿革和研究现状,运用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对“同源异效”中药用药现象进行深入剖析:中药与人体都是生物巨复超分子体,中药成分作为客体进入人体后产生药效,其作用本质遵循超分子“印迹模板”自主作用规律,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印迹模板”产生相同(相似)的药效,反之亦然。中药“同源异效”现象是由其入体后的客体“印迹模板”差异程度决定。以中药超分子“印迹模板”自主作用规律为基础,阐明“同源异效”中药的超分子作用机制,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助力“同源异效”中药开发产业化。 吴月峰 陈定芳 朱志飞 刘有志 周晋 周晋关键词:历史沿革 超分子 本草考证 浅谈药学专业药物分析的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6 2020年 药物分析作为药学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必须不断对其进行教学质量的改革。本文将从药物分析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提出探索性改革措施,为今后的药学专业药物分析的良好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 朱志飞 刘有志 樊启猛 贺鹏 李海英 刘润南 刘润南 贺福元 周晋关键词:药学专业 药物分析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药物警戒人才培养途径的思考 被引量:3 2022年 2021年5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标志着我国药物警戒制度体系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规范要求所有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和临床申办者均应当建立药物警戒体系并配备满足药物警戒活动所需的人员。未来,行业内对于药物警戒相关人才的需求将会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但是至今为止,药物警戒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企业自身进行,在培养质量和数量上与未来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如何改进药物警戒人才培养模式,缓解人才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行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周晋 刘有志 陈畅关键词:药物警戒 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法的中西医治疗痉挛型脑瘫文献可视化图谱分析 被引量:35 2021年 目的基于CiteSpace对治疗痉挛型脑瘫(spastic cerebral palsy,SCP)的中英文文献进行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前沿的展示与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中西医治疗策略的差异,为创新SCP的诊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建库至今发表的与SCP研究相关的文献,使用CiteSpace对发文量、共现网络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结合图谱内容解读其涵义。结果徐林和Gordon分别是治疗SCP相关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最高的作者,中医药特色期刊和高校发文量较高,但较国外起步时间晚、研究数量和合作频率低。主要研究内容是SCP的发病人群、临床分级分型、中药配伍和组方分析、中医药疗法、药物和手术治疗及其疗效考察等方面。中医治疗策略是运用针灸、推拿和中药辅助患者康复,西医治疗策略是通过外科手术和药物治疗SCP。结论中西医对SCP的治疗策略具较大差异,注重SCP早期干预和针灸推拿与诱导运动结合疗法研究是未来发展方向,应中西医结合创新发展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陈定芳 吴月峰 李海英 王敏存 周燕子 朱志飞 刘有志 潘雪 潘雪 贺福元关键词:痉挛型脑瘫 CITESPACE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图谱 基于分子印迹技术对金银花与山银花“异质等效”的研究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结合中医药超分子理论及分子印迹技术制备金银花、山银花印迹聚合物,探究金银花、山银花印迹聚合物表征和吸附性能,旨在为解决金银花、山银花纷争提供助力。方法:以金银花、山银花正丁醇萃取部位为模板分子,采用沉淀聚合的方式制备金银花、山银花分子印迹聚合物及空白印迹聚合物,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及扫描电镜方法进行表征;并对制备的3种印迹聚合物进行吸附速率和吸附等温曲线的测定,同时探讨这3种聚合物对金银花、山银花、双黄连(金银花)、双黄连(山银花)、银翘散(金银花)、银翘散(山银花)6种客体分子的吸附能力。金银花与山银花主体分子组、金银花与空白主体分子组、山银花与空白主体分子组分别对6种客体分子吸附后,对其吸附量及一阶矩差值进行t检验。结果:金银花印迹聚合物、山银花印迹聚合物对其各自的模板分子都在180 min时基本吸附饱和,吸附量均在0.17 g/g。金银花、山银花分子主体分子对金银花、山银花客体分子溶液的吸附能力存在相似性(P_(X1)=0.97,P_(Y1)=0.92),与空白主体分子的吸附能力相区别P_(X2)=0.02,P_(Y2)=0.03;P_(X3)=0.03,P_(Y3)=0.04。结论:金银花与山银花存在“异质等效”现象。 刘惠 吴月峰 朱志飞 刘有志 刘有志 周晋 贺福元关键词:分子印迹技术 总量统计矩 沉淀聚合法 模板分子 金银花 山银花 桑源中药用药规律及超分子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21年 本文以超分子“印迹模板”自主作用规律为基础,旨在阐明桑源中药“同源异效”用药规律的超分子作用机制:由于中药和人体均为由超分子自识别、自组装、自组织、自复制而成的巨复超分子体。在体内气析作用下,“印迹模板”与外邪侵扰状态下的超分子体产生印迹作用,纠正机体的病理状态。桑源中药在机体内“印迹模板”差异的程度及变化的程度就是造成“异效”的物质基础。该理论能为桑源中药及其他“同源异效”中药的用药规律及“同病异治”机制研究提供借鉴。 吴月峰 陈定芳 朱志飞 刘有志 李海英 周燕子 王敏存 袁筱 周晋 周晋关键词:超分子化学 用药规律 历史沿革 用药现状 基于翻转课堂结合线上教育教学模式探讨——以药物分析课程为例 2024年 目的:翻转课堂和线上教育是当今学生课堂教学改革中比较新型与热门的教学模式,本文以药物分析为分析对象,探索翻转课堂+线上教育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本研究以2015~2023年中国知网(CNKI)所收录的关于翻转课堂和线上教育应用于药物分析为目标,共检索出符合要求的题录共109篇期刊文献。借助Excel和CiteSpace软件分别对相关文献进行年度发文量、关键词分析,以期应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和科学知识图谱法挖掘翻转课堂和线上教学新模式应用于药物分析的发展,以化学药物阿司匹林和青蒿素为例,探究翻转课堂和线上教学在阿司匹林和青蒿素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结果:研究表明,当前国内药物分析学科新教学模式高速发展,主要热点集中于翻转课堂、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线上教学。结论:通过分析,我国未来对药物分析的教学设计将朝着翻转课堂和线上教育的教学模式发展,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周晋 周世欢 刘有志 凌可 袁园 赵碧清关键词:药物分析 CITESPACE 文献计量法 化学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