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华
-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放射联合洛铂治疗头颈部鳞癌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在头颈部鳞癌患者中应用洛铂联合同步放射治疗方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入院的64例头颈部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洛铂+5-氟尿嘧啶联合放射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给予顺铂+5-氟尿嘧啶联合放射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以及临床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洛铂+5-氟尿嘧啶联合放疗治疗头颈部鳞癌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该方案安全有效。
- 沈纲林萍蒋娅莉李卓华
- 关键词:头颈部鳞癌放射疗法洛铂
- 乳腺癌根治术后三维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学比较及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后给予患者适形放疗(3D-CRT)、三维调强放疗(IMRT)剂量学分布情况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根治术治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术后分别采用IMRT计划、3D-CRT计划,观察两组剂量学分布情况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V105%、V110%、V115%及HI均显著低于A组,CI显著高于A组(P <0.05);B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A组(P <0.05)。结论与3D-CRT比较比较,选用IMRT方案的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更好,适形性更理想,且不良反应更少。
- 李卓华
- 关键词:乳腺癌三维适形放疗
-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加速超分割放疗中使用不同分割剂量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在加速超分割放疗中使用不同分割剂量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胸外科收治的30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化疗联合加速超分割放疗,按照分割剂量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总剂量为45 Gy,观察组(15例)总剂量为60 Gy。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80.00%)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总评分[(80.22±3.46)分]高于对照组[(60.81±3.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加速超分割放疗,适当增加分割剂量,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多,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疗效更加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李卓华沈纲林育超
-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常规化疗加速超分割放疗安全性
- 非小细胞肺癌中两种不同放疗技术的剂量学及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对比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中调强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对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NSCLC患者90例进行CT检测,据其CT定位图像分别设计IMRT及3D-CRT两种计划。据放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IMRT组(n=45)及3D-CRT组(n=45),两种放疗计划的处方剂量均为64 Gy/32 f照射,并可满足靶区及关键器官的剂量要求。[结果]IMRT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13.33%)及放射性肺炎发生率(28.89%)均显著性低于3D-CRT组的31.11%及53.33%(P〈0.05),而两组间临床缓解率(RR)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3D-CRT组比较,IMRT组靶区剂量均匀性(HI)显著性降低(P〈0.01),而靶区最大剂量(PTV Dmax)、靶区最小剂量(PTV Dmin)、靶区平均剂量(PTV Dmean)及靶区适形度(CI)显著性升高(P〈0.01);与3D-CRT组比较,IMRT组肺V5显著性升高,而肺V20、肺V30及平均肺剂量(MLD)均显著性降低(P〈0.01),两组间肺V10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3D-CRT组比较,IMRT组脊髓最受量(Dmax)、脊髓平均受量(Dmean)、心脏V35、食管V50及食管V60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IMRT与3D-CRT对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相近,但IMRT计划靶区剂量分布更加合理,可在提高靶区剂量的同时,减轻放疗的毒副作用,更好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 沈纲李卓华蒋娅莉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靶区
- 不同剂量分割模式放射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 探讨3种剂量分割模式(常规分割、超分割、大分割)放射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收治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采用根治性放化疗。依据剂量分割模式分为3组,常规分割组22例,超分割组30例,大分割组8例,比较3组患者的近期疗效、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常规分割组的近期治疗有效率为72.73%,与超分割组的80.00%和大分割组的87.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大分割组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常规分割组(87.50%vs.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P<0.05);大分割组的2年生存率亦显著高于常规分割组(75.00%vs.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P<0.05);超分割组1年生存率为63.33%,2年生存率为50.00%,与常规分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大分割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常规分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超分割组为20.00%,大分割组为0%,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7,P>0.05)。结论不同剂量分割模式放射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均可获得一定的疗效,其中大分割模式放疗的生存获益最大。
- 李卓华沈纲林育超
-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放射肿瘤学放射治疗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