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清 作品数:8 被引量:40 H指数:3 供职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更多>>
微针治疗痤疮凹陷性疤痕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微针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疤痕的临床经验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科90名面部痤疮凹陷性患者,根据患者面部主要痤疮凹陷性疤痕类型分为3组,即箱车组、滚动组和冰锥组,三组患者均采用微针治疗,观察微针对于三种类型疤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90名患者治疗后痊愈1名,显效27例,有效5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箱车组和滚动组患者的有效率高于冰锥组。90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结论微针治疗痤疮凹陷性疤痕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符合美容整形科微创和无创的要求,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 赵清 刘瑜 陈阳美 邹道佩 陈瑾关键词:微针 高频电针联合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皮肤囊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高频电针联合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皮肤囊肿的疗效。方法:选择皮肤囊肿患者68例,先以高频电针打孔引流,取出囊壁,再用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脉冲染料激光参数选择:波长595nm,脉宽0.45ms,能量6.0~8.0J/cm^2。结果:痊愈率98.5%(67/68),美容效果好占73.5%(50/68),患者满意率97.0%(66/68)。结论:高频电针联合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皮肤囊肿安全有效,美容效果好。 陈阳美 刘瑜 赵清 邹道佩 蒲以欢 陈瑾关键词:高频电针 皮肤囊肿 依布硒林减轻DMT1诱导的铁死亡在实验性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研究 何朝晖 张红霞 蒋登志 车旭东 赵清 赵俊 向祥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检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及其相关凋亡因子的表达情况,探讨TXNIP在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大鼠SAH模型。设立假手术组、SAH组、白藜芦醇干预对照组以及白藜芦醇干预组。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神经元TXNIP的表达,荧光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与TXNIP共定位,Western blot检测SAH后72h内各时间点及干预前后TXNIP、p-ASK-1、Caspase-3、Bax、Bcl-2的表达变化。TUNEL法检测干预前后皮质和海马区细胞凋亡情况,同时评估干预前后行为学和脑水肿变化。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TXNIP主要表达于神经元胞质。荧光TUNEL检测发现,TXNIP与皮质下凋亡细胞存在共定位。与假手术组比较,TXNIP在SAH后12h表达开始逐渐增高,出血后早期各时间点的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同时p-ASK-1、Caspase-3、Bax表达升高,Bcl-2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白藜芦醇干预后TXNIP、p-ASK.1、Caspase-3、Bax出现下调(均P〈0.05),TUNEL检测结果显示干预后凋亡率降低(P〈0.05),行为学评分、脑水肿亦得到改善(均P〈0.05)。结论SAH后早期TXNIP表达即开始升高,TXNIP可能通过其促凋亡作用加重SAH后早期脑损伤;而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抑制TXNIP改善细胞凋亡和SAH大鼠预后。下调TXNIP的表达可能成为SAH后早期新的治疗措施。 赵清 车旭东 张红霞 蒋登志 孙晓川 何朝晖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早期脑损伤 细胞凋亡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果酸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 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和59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果酸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就诊的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16~37岁,平均24.25岁。将痤疮患者分为单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组和59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果酸组,每组30例。结果单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组30例中有效15例,占50.0%;59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果酸组30例中有效23例,占76.7%,59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果酸组疗效高于595 nm脉冲染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结论59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果酸治疗痤疮可提高疗效。 刘瑜 陈阳美 赵清 邹道佩 陈瑾关键词:寻常痤疮 激光疗法 疗效 果酸 依布硒林减轻DMT1诱导的铁死亡在实验性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研究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divalent metal transportor 1,DMT1)的表达变化及铁死亡情况,探讨依布硒林可能通过抑制DMT1的表达减轻铁死亡,从而对SAH后早期脑损伤起保护作用。方法血管内穿刺法构建SD大鼠SAH模型,免疫荧光检测脑皮质中DMT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表达定位,Western blot检测脑皮质中SAH后72 h内各时间点及侧脑室注射依布硒林后DMT1、GPX4的表达变化,检测细胞内铁沉积情况、铁含量、脂质过氧化物产物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等铁死亡指标,以及大鼠脑水肿和神经功能学评分变化。结果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DMT1、GPX4表达于大鼠脑皮质神经元胞质内。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DMT1表达先升高,24 h降低后再次升高,48、72 h仍增高(P<0.01);而SAH后GPX4的表达降低,24 h显著降低(P<0.01),随后48、72 h继续降低(P<0.01)。与SAH组、溶剂组相比,依布硒林2 mg/kg组中DMT1降低(P<0.01);依布硒林4 mg/kg干预后DMT1表达降低显著(P<0.01),GPX4表达增高显著(P<0.01)。与SAH组、溶剂组相比,依布硒林4 mg/kg组中细胞内铁沉积减少,铁含量、MDA减少(P<0.01);GSH含量、GPX4活性增加(P<0.01)。神经功能学评分、脑水肿得到改善(P<0.01)。结论依布硒林可能通过抑制DMT1的表达减少铁向胞内转运继而减轻铁死亡,从而对SAH后早期脑损伤起保护作用。 张红霞 蒋登志 车旭东 赵清 赵俊 向祥 何朝晖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神经酰胺喷剂在强脉冲光嫩肤术后皮肤修复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究神经酰胺喷剂(简称喷剂)和角质屏障修护护理乳(简称护理乳)在强脉冲光嫩肤术后修复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面部进行强脉冲光治疗术后就医者30例,采用半侧脸自身对照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即刻给予神经酰胺喷剂和角质屏障修护护理乳,对照组给予凡士林,连续使用7d。于激光术前、术后0.5h、3d、7d分别进行皮肤测试。每次测试包括采集面部图片,研究者主观评价强脉冲光术后皮肤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同时采用皮肤图像分析仪(VISIA)及皮肤测试仪(Gpskin)检测并客观评价其疗效。结果:30例强脉冲光术后就医者使用神经酰胺喷剂和护理乳后,疼痛、干燥和红斑症状均明显改善,两侧面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ISIA结果显示术后7d试验组红色区、纹理和棕色斑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Gpskin结果显示,强脉冲光术后各时间点试验组皮肤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经皮水分丢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水肿程度改善显著,且就医者感觉更加舒适(P<0.05)。30例就医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强脉冲光术后使用神经酰胺喷剂和屏障修护护理乳能促进皮肤屏障恢复,改善急性炎症反应,补水保湿效果明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 邹道佩 蒲以欢 陈阳美 刘瑜 赵清 陈瑾关键词:神经酰胺 强脉冲光 护肤产品 疗效观察 光子嫩肤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表达下调减轻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interacting protein,TXNIP)表达变化,检测干预前后TXNIP及下游凋亡因子表达,探讨TXNIP参与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的可能机制。方法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97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17只)、SAH组(32只)、Control si RNA组(12只)、TXNIP si RNA组(12只)、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照组(12只)、RES干预组(12只)。Western blot检测SAH后各时间点及干预前后TXNIP、p-ASK-1、Caspase-3表达变化,荧光共聚焦检测TXNIP在神经元定位,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与TXNIP共定位,同时进行脑水肿评估(6只/组)和行为学评分(12只/组)。结果采用TXNIP si RNA和TXNIP抑制剂RES干预后死亡率、行为学评分及脑水肿(F=7.964,P<0.05)得到改善。荧光共聚焦显示TXNIP在大鼠脑神经元广泛表达,且主要位于胞浆。荧光TUNEL提示TXNIP与皮层区及海马区凋亡细胞共定位。Western blot发现与Sham组(0.476±0.043,n=3)比较,TXNIP在SAH后12h(0.729±0.548)表达逐渐增高,72h(1.509±0.071)仍处于较高水平,同时伴随下游凋亡因子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06,P<0.05)。采用TXNIP si RNA和TXNIP抑制剂RES干预后,TXNIP表达下调(F=900.849,P<0.05,n=3),下游凋亡因子出现下降(p-ASK1,F=32.897,P<0.05;Caspase-3,F=89.120,P<0.05)。结论大鼠SAH后早期TXNIP表达增加,通过其促凋亡机制参与EBI发生,下调TXNIP能减轻大鼠SAH后EBI,这可能为临床SAH早期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赵清 车旭东 谭关平 张红霞 蒋登志 孙晓川 何朝晖关键词: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