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翼

作品数:12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下肢
  • 4篇动脉
  • 4篇静脉
  • 3篇动脉硬化
  • 3篇动脉硬化闭塞
  • 3篇动脉硬化闭塞...
  • 3篇下肢动脉
  • 3篇下肢动脉硬化
  • 3篇下肢动脉硬化...
  • 3篇下肢动脉硬化...
  • 3篇闭塞症
  • 2篇动脉栓塞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形成
  • 2篇置管
  • 2篇置管溶栓
  • 2篇溶栓
  • 2篇深静脉
  • 2篇深静脉血栓
  • 2篇深静脉血栓形...

机构

  • 8篇宜宾市第一人...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成都市西区医...

作者

  • 9篇彭翼
  • 7篇李昭辉
  • 5篇郭伟昌
  • 5篇黄智勇
  • 5篇阮强
  • 3篇黄利平
  • 2篇何春水
  • 2篇刘源
  • 2篇高磊
  • 2篇黄强
  • 1篇江琴
  • 1篇朱波
  • 1篇胡伟
  • 1篇刘洋

传媒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对早期HCC患者生存率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评价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与手术切除(SR)治疗早期肝细胞性肝癌(HC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至2016年3月TACE联合RFA(TACE-RFA组)与SR(SR组)治疗早期HCC的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结果纳入4个随机或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共697例患者,TACE-RFA组患者的1、3年总体生存率(OS)为94.40%(337/357)、59.94%(214/357),SR组为92.35%(314/340)、68.24%(232/3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3,95%CI:0.79~2.60,P=0.24,I2=0%;OR=0.77,95%CI:0.56~1.07,P=0.12,I2=45%)。TACE-RFA组患者与SR组的1年无复发生存率(R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51%vs.80.29%,OR=1.07,95%CI:0.73~1.57,P=0.74,I2=0%);但TACE-RFA组患者的3年RFS明显低于SR组(29.97%vs.44.41%,OR=0.56,95%CI:0.40~0.77,P=0.000 5,I2=0%)。TACE-RFA组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SR组(1.43%vs.5.07%,OR=0.23,95%CI:0.10~0.54,P=0.000 7,I2=10%)。结论外科手术较TACE-RFA能明显降低早期HCC的远期复发率,且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手术科手术低。
郭伟昌彭翼李昭辉黄智勇高磊黄强阮强
关键词:动脉栓塞化疗射频消融手术切除生存率META分析
Forgarty导管腹主动脉阻断联合子宫动脉栓塞在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观察应用Forgarty导管行腹主动脉阻断联合子宫动脉栓塞辅助剖宫产术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11月于我院行剖宫产术的凶险型前置胎盘22例作为研究组,均于剖宫产术前行Forgarty导管预置术,待胎儿娩出后阻断腹主动脉再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另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行传统剖宫产术的凶险型前置胎盘28例作为对照组。回顾调查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球囊预置术中和子宫动脉栓塞术中电离辐射剂量;术后住院时间、是否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月经恢复时间、产妇及新生儿有无放射相关性疾病。结果研究组21例取得满意的止血效果,1例发生术中大出血。两组术中出血量[(354.1±156.4)ml vs(2055.4±567.3)ml]、输红细胞悬液量[(0.7±0.3)U vs(4.2±2.8)U]、输注血浆量[(275.6±75.1)ml vs(890.6±245.1)ml]、手术总耗时[(78.2±25.5)min vs(133.4±29.2)min]、术后住院时间[(7.4±2.1)d vs(14.5±2.6)d]、子宫切除率(0 vs 32.14%)、术中大出血率(4.55%vs89.29%)、失血性休克率(0 vs 39.29%)、入住ICU率(0 vs 42.8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研究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未发生产妇及新生儿放射相关性疾病,仅2例出现臀部疼痛。结论应用Forgarty导管行腹主动脉阻断联合子宫动脉栓塞辅助剖宫产术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安全、有效,可明显降低术中、术后大出血的发生率,减少子宫切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黄智勇江琴李昭辉郭伟昌彭翼
关键词:前置胎盘子宫动脉栓塞术剖宫产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居家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初步实践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居家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初步实践的效果.方法 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出院的81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40例为对照组,2017年5月至2018年4...
黄利平张静阮强彭翼李昭辉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静脉造影诊断左位下腔静脉1例被引量:8
2016年
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存在一些较为少见的解剖变异,如高位分叉、双支、缺如、左位下腔静脉等,且常常合并其他脏器静脉属支变异。据文献报道,左位下腔静脉发生率仅为0.1%左右,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1]。下腔静脉虽深埋腹腔内,但临床上可采用深静脉置管、介入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临床工作者应对下腔静脉的解剖变异有一定的了解,以提高诊疗准确度,避免误诊或意外损伤。以往的文献中。
彭翼郭伟昌刘洋刘源周阳黄智勇何春水
关键词:影像学外科手术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状剥脱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研究
黄智勇李昭辉郭伟昌彭翼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居家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初步实践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居家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初步实践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治疗并出院的81例下肢ASO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出院后管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1例。对照组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和12个月分别进行1次电话随访,实验组行居家管理模式,即居家管理小组通过电话随访+微信干预方式在患者出院后1、2、3、6、9、12个月对患者的遵医行为(服药、戒烟、饮食、康复运动、患肢保护、家属支持、定期复查)进行监督及指导。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各项遵医行为、复发和截肢比例,及ASO Fontaine分期改善情况。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实验组出院时FontaineⅠ~Ⅳ期依次有10、19、10、2例,出院12个月后依次有23、13、5、0例。对照组出院时FontaineⅠ~Ⅳ期依次有9、17、12、2例,出院12个月后依次有7、16、13、4例。出院时2组患者Fontaine分期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个月后,2组患者Fontaine分期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出院时比较,出院12个月后实验组患者ASO症状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患者ASO症状明显加重。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出院12个月后,各项遵医行为好的比例显著增加,复发和截肢比例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ASO实行居家模式管理能够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下肢缺血情况,降低疾病复发率和截肢率。
黄利平张静阮强彭翼李昭辉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置管溶栓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Unifuse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经多普勒超声确诊的16例恶性肿瘤合并急性下肢DVT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加置管溶栓,应用尿激酶高压注射器冲击溶栓剂量为30万U,微量泵溶栓(236±42.34)万U,以及球囊扩张等方法,以术前、后的健侧、患肢周径差、静脉通畅度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膝上周径减少(8.6±0.9)cm,vs(2.7±0.6)cm,膝下周径减少(3.5±0.3)cm,vs(1.3±0.5)cm。术前、后静脉通畅度评分显著改善(8.3±1.1 vs 2.0±0.6,P<0.05),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能是恶性肿瘤病变的一种局部临床表现,要重视其合并恶性肿瘤的可能,减少漏诊率。应用尿激酶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等特点,效果显著,症状缓解明显,能够迅速恢复深静脉血流,值得临床推广。
郭伟昌黄智勇李昭辉高磊朱波阮强黄强彭翼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压注射器恶性肿瘤置管溶栓
置管溶栓辅助空气波压力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置管溶栓辅助空气波压力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57例DVT患者均经置管溶栓术后,随机分为辅助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7例)在术后仅予抗凝、抬高患肢、穿弹力袜;辅助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辅助治疗(30 min/次,2次/日,疗程为15天),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溶栓结束后1、7、15天健、患侧肢体膝上15 cm周径差,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前及术后1天,两组患者健、患侧肢体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15天辅助治疗组患者健、患侧肢体周径差明显比对照组小(P<0.05);辅助治疗组患者显效率(86.6%)明显高于对照组(74.1%)(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下肢DVT溶栓术后具有辅助治疗的作用,能够有效缩短患肢消肿时间和提高疗效。
胡伟彭翼陈茂明刘源何春水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滤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出院后院外遵医行为的干预效果研究
黄利平彭翼张静阮强李昭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