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婵

作品数:13 被引量:15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植被
  • 5篇土壤
  • 5篇P
  • 4篇亚热带
  • 4篇杉木
  • 4篇丘陵区
  • 4篇湘中丘陵
  • 4篇湘中丘陵区
  • 4篇不同植被
  • 3篇凋落
  • 3篇凋落物
  • 3篇N
  • 2篇氮磷
  • 2篇植被恢复
  • 2篇植物
  • 2篇器官
  • 2篇磷含量
  • 2篇化学计量
  • 1篇氮磷含量
  • 1篇氮循环

机构

  • 12篇中南林业科技...

作者

  • 12篇陈婵
  • 6篇方晰
  • 4篇王光军
  • 3篇张仕吉
  • 3篇赵月
  • 3篇陈安娜
  • 2篇辜翔
  • 1篇陈艾伦
  • 1篇李栎
  • 1篇周国新
  • 1篇李雷达
  • 1篇李瑾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湖南林业科技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亚热带植被恢复阶段植物叶片、凋落物、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27
2019年
为揭示植被恢复过程中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机制及植物的生存策略,根据亚热带森林群落演替过程,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以湘中丘陵区地域相邻、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檵木(Loropetalumchinensis)+南烛(Vacciniumbracteatu)+杜鹃(Rhododendron mariesii)灌草丛(LVR)、檵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白栎(Quercus fabri)灌木林(LCQ)、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柯(Lithocarpus glaber)+檵木针阔混交林(PLL)、柯+红淡比(Cleyera japonic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常绿阔叶林(LCC)作为一个恢复系列,设置固定样地,采集植物叶片、未分解层凋落物和0–30 cm土壤样品,测定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运用异速生长关系、养分利用效率和再吸收效率分析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养分利用策略。结果表明:(1)随着植被恢复,叶片C:N、C:P、N:P显著下降,而叶片C、N、P含量和土壤C、N含量、C:P、N:P显著增加,其中LCC植物叶片C、N含量,土壤C、N含量及其N:P,PLL植物叶片P含量,土壤C:P显著高于其他3个恢复阶段,各恢复阶段植物叶片N:P> 20,植物生长受P限制;凋落物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波动较大。(2)凋落物与叶片、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较弱,叶片与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之间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其中叶片C、N、P含量与土壤C、N含量、C:N (除叶片C、N含量外)、C:P、N: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C:N与土壤C、N含量、C:P、N:P,叶片C:P与土壤C含量、C:N、C:P,叶片N:P与土壤C: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植被恢复过程中,叶片N、P之间具有显著异速生长关系,异速生长指数为1.45,叶片N、P的利用效率下降,对N、P的再吸收效率增加, LCC叶片N利用效率最低, PLL叶片P利用效率最低而N、P再吸收效率最高。(4)叶片N含量内稳态弱,而P含量具有较高的内稳态,在土壤低P限制下植物能保持P平衡。植被恢复显著影响叶片、凋落物�
陈婵张仕吉李雷达刘兆丹陈金磊辜翔王留芳方晰
关键词:湘中丘陵区内稳态养分利用效率
长沙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生命周期评价被引量:5
2013年
该文主要针对长沙市目前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和处理现状,进行较为系统的生命周期评价(LCA)。通过目标和范围的确定,对长沙市生活垃圾的卫生填埋处理进行清单分析,最终通过计算填埋气体和渗滤液的排放量得出卫生填埋对环境影响的潜力。结果表明:长沙市日产生活垃圾3 700多t,其中填埋处理每吨垃圾所排放的主要污染物CO2在107 kg左右,CH4在51 kg左右,垃圾填埋对温室效应的环境影响潜力为1.6×10-2kg当量(/人·a),酸化的环境影响潜力为3.2×10-3kg当量(/人·a)。研究结果将为城市生活垃圾多循环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途径研究项目提供基础数据。
陈艾伦陈婵陶夏秋王光军
关键词:生命周期评价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
湘中丘陵区4种植被类型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的变异特征被引量:10
2019年
为揭示中亚热带植被恢复对土壤磷(P)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在湘中丘陵区选取了地域毗邻、环境(土壤、气候)条件基本一致、处于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4种植物群落——檵木-南烛-杜鹃灌草丛(LVR)、檵木-杉木-白栎灌木林(LCQ)、马尾松-柯(又名石栎)-檵木针阔混交林(PLL)以及柯-红淡比-青冈常绿阔叶林(LAG)为研究对象,设置固定样地,按0~10、10~20,20~30,30~40 cm分层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不同季节土壤全磷(TP)和有效磷(AP)含量,比较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土壤TP、AP含量的差异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同一土层TP含量在各季节总体上随着植被恢复而增加,且LAG与LCQ、LVR(除夏季外)差异显著;季节变化也基本一致,除LAG 0~10 cm土层外,均表现为"夏高冬低(或秋低)型"。2)不同植被类型同一季节同一土层AP含量夏、冬季差异较大,而春、秋季较小,不同植被类型同一土层AP含量在各季节的变化不完全随着植被恢复而逐渐增加;但同一土层AP的季节平均含量基本上随着植被恢复而增加,同一植被类型不同土层AP含量的季节变化不尽相同。3)土壤TP、AP含量与群落总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凋落物层现存量、土壤粘粒百分含量、有机碳含量、全N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4)不同植被类型群落生物量、土壤粘粒百分含量、有机碳含量、全N含量、pH值的差异显著影响土壤TP、AP的含量。
冼应男陈婵方晰王留芳陈金磊辜翔辜翔
关键词:湘中丘陵区植被类型土壤全磷土壤有效磷
亚热带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生态系统N、P储量的垂直分配格局被引量:1
2022年
氮(N)、磷(P)是影响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养分因子,为科学评估植被恢复对生态系统N、P积累、分配及其耦合关系的影响,采用时空互代法,以湘中丘陵区地域相邻、环境条件基本一致,且处于不同恢复阶段的4个植物群落(4—5年灌草丛、10—12年灌木林、45—46年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和>90年常绿阔叶林)作为一个恢复序列,设置固定样地,采用收获法和建立主要树种各器官生物量相对生长方程估算群落生物量,采集植被层(叶、枝、干、根)、凋落物层(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已分解层)、土壤层(0—10、10—20、20—30、30—40 cm)样品,测定全N、全P含量,估算生态系统各组分(植被层、凋落物层、土壤层)全N、全P储量。结果表明:植被层全N、全P储量均随植被恢复增加,全N储量增长速率呈先慢后快的特征,而全P储量则呈慢—快—慢增长,地上(叶、枝、干)、地下(根)部分表现为异速增长;随植被恢复,凋落物层全N、全P储量先增加后下降,增长速率为先快后慢,4—5年灌草丛全N、全P储量最低;土壤层全N、全P储量随植被恢复显著增加(P<0.05),全N储量增长速率呈快-慢-快特征,而全P储量呈先慢后快特征;从4—5年灌草丛到>90年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全N、全P储量分别增加了6031.5、454.7 kg/hm^(2),增幅分别为231.5%、41.1%;不同恢复阶段生态系统全N、全P均主要存储于土壤中,分别占生态系统全N、全P储量的87.3%—99.0%、96.5%—99.9%;生态系统全N、全P储量的垂直分配格局随植被恢复而变化,植被层全N、全P储量贡献率增加,而土壤层全N、全P储量贡献率下降,凋落物层变化较小;植被层、凋落物层、土壤层全N、全P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随植被恢复,植被层、凋落物层、土壤层N、P含量协同发展,P变化滞后于N。因此,可通过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促进植被恢复,提高植被层生物量以及N、P间的耦�
陈婵朱小叶陈金磊王留芳李尚益张仕吉方晰
关键词:凋落物层
施N肥对会同杉木人工林N、P含量的影响
2016年
以湖南会同杉木基地Ⅱ号集水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施N肥实验,并进行一年期采样,测定不同施肥处理下N肥对杉木林N、P含量的影响及杉木器官与土壤N、P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施肥能够提高杉木土壤、细根、叶片的N和P含量,其中施N肥25 g/m^2能提高土壤的N、P含量,施N肥25g/m^2比施N肥5 g/m^2和15 g/m^2更能提高土壤中细根的N、P含量,施N肥5 g/m^2比施N肥15 g/m^2和25 g/m^2对提高叶片中的N含量的效果好,施N肥并未提高凋落物N含量。会同杉木人工林氮磷含量的增加说明施肥能够促进杉木林的生长。
赵月陈婵陈安娜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氮磷含量
湘中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林地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含量和密度被引量:4
2021年
以湘中丘陵区的檵木—南烛—白栎灌草丛(LVR)、檵木—杉木—白栎灌木林(LCQ)、马尾松—柯—檵木针阔混交林(PLL)、柯—红淡比—青冈常绿阔叶林(LAG)作为1个恢复序列,设置固定样地,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含量及其密度,分析SON、NH_4^(+)—N、NO_3^(-)—N含量与土壤黏粒、全氮(TN)、有机碳(SOC)、微生物生物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土层SON、NH_4^(+)—N含量随植被恢复而增加,与LVR相比,LAG、PLL、LCQ 0—40 cm土层SON含量分别增加225.78%,121.22%,54.73%,NH_4^(+)—N分别增加22.10%,14.74%,7.80%;而各土层NO_3^(-)—N含量随植被恢复先下降再增加,LAG各土层NO_3^(-)—N含量最高,LCQ最低;0—40 cm土壤层SON、NH_4^(+)—N密度分别为143.82~528.12,55.73~65.57 kg/hm^(2),与LVR相比,LAG、PLL、LCQ土壤SON密度分别增加267.20%,98.40%,86.30%,NH_4^(+)—N密度分别增加17.70%,7.90%和11.60%;0—40 cm土壤层NO_3^(-)—N密度为22.91~25.87 kg/hm^(2),与LVR相比,LAG增加13.16%;SON、NH_4^(+)—N密度各阶段间的增长速率呈快—慢—快的特征,而NO_3^(-)—N呈慢—慢—快的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对SON、NH_4^(+)—N的影响大于NO_3^(-)—N,表明植被恢复有利于土壤N养分积累,提高土壤可溶性氮组分的含量和密度,增加土壤N的可利用性。
何玉姣陈婵朱小叶陈金磊方晰
关键词:湘中丘陵区可溶性有机氮铵态氮
会同杉木器官间C、N、P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动态与异速生长关系被引量:59
2016年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能够反映植物器官的内稳性及其相互关系。以湖南会同25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叶、枝、根的C、N、P及其化学计量季节动态,探讨了养分元素的变异性特征、变异来源,以及元素间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C、N、P含量的年平均值均在叶中表现最大,分别为(527.60±15.07)、(10.55±1.89)、(2.13±0.31)g/kg;而C∶N、C∶P、N∶P的年平均值最大的则是根,分别为(78.12±12.54)、(619.46±48.23)、(7.13±3.57);不同器官的年均C∶N∶P排序为根>枝>叶。叶和根的C、N含量及N∶P、叶和枝的P含量变化趋势均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叶、根的C∶N值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叶、枝、根的年平均N∶P比(均小于14)远低于我国年平均水平(16.3);不同器官的C含量变异系数较小,均低于9%,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变异系数较大,均高于30%,其中枝叶的P含量和枝的N∶P变异系数分别高达65.04%和62.41%;根据变异来源分析,器官、月份和器官与月份的交互作用对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变异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叶、根的C与N具有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N-C^(2.777),P=0.008;N-P^(2.574),P=0.002),叶、枝、根的N、P含量表现出正相关性,异速生长指数分别为0.539、0.617、0.721。研究表明25年生杉木的生长更多的受到N元素的限制,养分利用效率在根中最高;叶、枝、根C-P的异速生长关系证明不同器官对于各自的养分分配是具有相似性的。
陈婵王光军赵月周国新李栎高吉权
关键词:杉木植物器官
亚热带不同植被恢复阶段氮磷循环关键过程及其耦合协调性
氮(N)、磷(P)是影响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养分因子,两者共同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土壤养分循环和水土保持等关键生态过程。目前N、P循环关键过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养分或单一过程随植被恢复的演变等方面,从植物—凋落物—土壤系...
陈婵
关键词:植被恢复氮循环磷循环凋落物分解
文献传递
中亚热带不同植被恢复阶段林地土壤磷库特征被引量:6
2019年
以湘中丘陵区檵木—南烛—杜鹃灌草丛(LVR)、檵木—杉木—白栎灌木林(LCQ)、马尾松—柯(又名石栎)—檵木针阔混交林(PLL)、柯—红淡比—青冈常绿阔叶林(LAG)4种林地为对象,采用Tiessen和Moir修正后的Hedley磷(P)分级方法,研究不同植被恢复阶段林地土壤P各分级组分含量及其组成比例。结果表明:随着植被恢复,同一土层全磷(TP)、总无机磷(Pi)、总有机磷(Po)含量增加,NaHCO_3-Pi、NaOH-Pi、HCl-Pi和NaHCO_3-Po、NaOH-Po属于快速积累型,Residual-P属于缓慢积累型,Resin-Pi属于稳定型;不同植被恢复阶段林地土壤Pi以NaOH-Pi为主,Po以NaOH-Po为主,土壤P以Residual-P和Po为主;随着植被恢复,同一土层Po含量占TP的百分比增加,Pi先增加后减少,而Residual-P逐渐下降;不同林地土壤TP及P各分级组分含量均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随着植被恢复,群落植物多样性、群落生物量和凋落物层养分含量及质量的变化显著影响着土壤P各分级组分的含量及其组成比例。
王留芳陈婵朱小叶陈金磊方晰
关键词:湘中丘陵区无机磷
植被恢复对土壤N、P积累转化及其耦合关系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2年
氮(N)、磷(P)是影响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稳定性的主要养分元素,且N、P循环间具有密切的耦合关系,系统地研究土壤N、P积累转化及其耦合关系随植被恢复的变化,准确揭示土壤N、P有效性及其供应能力随植被恢复的演变规律和机制,对促进退化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制定科学有效的N、P管理措施,提高森林生产力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基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从植被恢复过程土壤N、P积累转化,土壤N、P耦合与平衡关系的演变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综述,针对目前研究现状提出今后的研究展望。土壤N、P各形态含量及其组成比例随植被恢复而变化,但由于植物生长规律、养分利用策略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土壤(包括微生物)N、P积累转化随植被恢复变化的研究结果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土壤N、P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施肥试验方面,有关随植被恢复土壤N、P积累转化过程中两者间相互作用的演变规律仍有待于深入研究;土壤N、P积累转化过程及其耦合关系受到植被因子(凋落物、根系及其分泌物)和土壤因子(理化性质、微生物)的影响。不同气候区、不同土壤类型森林生态系统P循环及其调控机制;随植被恢复和全球变化,土壤N、P限制格局是否发生改变,N、P耦合与平衡关系趋于加强或解耦;建立和完善有效预测N、P循环功能耦合的综合模型,特别是将N、P循环间的耦合关系与C循环功能联系起来的模型等不仅是当前森林土壤养分科学管理相关领域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也是未来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和管理的研究热点。
方晰陈婵
关键词:植被恢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