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琴
-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诊科护理风险分析及措施
- 总结了急诊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法律意识及护理规范意识淡薄、各项规章制度未落实到位、护理记录不准确、掌握的专科急救知识不全面等。认为执行相应的措施可有效防范纠纷,减少风险发生。
- 孙美萍曹雪琴杨秀英
- 文献传递
- ICU患者医院感染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ICU医院感染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策略及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3232例ICU住院患者,分析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分布,筛选ICU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3232例ICU医院感染率为5.66%;ICU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包含高龄(OR=2.649)、大小便失禁(OR=3.452)、机械通气(OR=4.246)、置入导管(OR=4.879)、神经功能损伤(OR=5.124)、低蛋白血症(OR=3.347)、联合广谱抗生素(OR=3.979)、长期卧床(OR=3.271)等。结论ICU患者具有很高的医院感染率,应早期采取预防策略和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改善其预后。
- 王莹陈伟萍曹雪琴
-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
- 血清sRAGE、HbA_(1C)表达与脓毒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及其预后相关性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究血清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水平与脓毒症患者并发应激性高血糖(SHG)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诊治的135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脓毒症患者发病24 h内是否发生SHG将其分为SHG组(56例)和正常血糖组(79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RAGE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HbA_(1C)水平;比较两组患者28 d死亡率;比较不同预后脓毒症并发SHG患者血清sRAGE、HbA_(1C)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RAGE、HbA_(1C)水平对脓毒症并发SHG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正常血糖组相比,SHG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定量表Ⅱ(APACHEⅡ)评分、血清sRAGE、HbA_(1C)水平、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28 d死亡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脓毒症并发SHG患者血清sRAGE、HbA_(1C)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sRAGE、HbA_(1C)预测脓毒症并发SHG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6、0.859,截断值分别为1.70 ng/mL、9.47%,相应敏感度分别为76.7%、73.3%,特异度分别为80.8%、84.6%;两者联合预测脓毒症并发SHG患者死亡的AUC为0.904,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7%、80.2%。结论血清sRAGE、HbA_(1C)水平升高均与脓毒症并发SHG患者不良预后关系密切,检测血清sRAGE、HbA_(1C)水平有利于临床判定脓毒症并发SHG患者的预后。
- 张超曹雪琴赵辉崔可王锦栋
- 关键词:脓毒症应激性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预后
- 急诊护理带教中的医疗纠纷原因与处理对策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分析和研究在急诊护理带教中出现医疗纠纷的原因与处理对策。方法:随机选择浙江省台州医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之间,进行实习带教的急诊护理护士398例。对带教护士在急诊护理中出现医疗纠纷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其采用针对性的处理培训对策。比较、分析和统计急诊带教护士在处理培训前后的医疗纠纷发生情况。结果:统计显示,398例急诊带教护士在护理中出现医疗纠纷,主要原因是不熟悉急诊科规章制度和环境与急救药品应用不当,其次为急救技术不熟练、急救流程不明确、告知行为不规范、服务意识差等。经过护理培训强化后,其医疗纠纷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培训前(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带教中,造成实习护士医疗纠纷的原因主要是对急诊制度、药品等掌握不足导致,在进行培训强化后,其医疗纠纷明显减少。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急诊带教护士的针对性培训强化。
- 孙美萍曹雪琴项爱青王仲苔
- 关键词:医疗纠纷
- 呼吸过滤器持续气道湿化过滤在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呼吸过滤器持续气道湿化过滤在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医院收治的84例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通气方法进行持续气道湿化过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呼吸过滤器进行持续气道湿化过滤。比较两组干预后呼吸力学指标[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平均气道压和气道峰压]、气道湿化满意度、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护理工作量。结果干预6 h后,两组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平均气道压和气道峰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5 d后,观察组气道湿化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5 d后,观察组痰痂形成、VA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工作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过滤器持续气道湿化过滤用于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中,在不影响呼吸力学的前提下,可改善气道湿化效果,减少痰痂形成,并降低痰液黏稠度和VAP发生率,减少护理工作量。
- 曹雪琴许晓红
- 关键词:呼吸过滤器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
- 外周静脉压对微量注射泵输液精度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观察外周静脉压对微量注射泵输液精度的影响。方法 以20 ml注射器取10ml 0.9%氯化钠注射液安装在微量注射泵上,将输液针头分别伸入量筒内液面下0 cm(0 cm组)、5 cm(5 cm组)、10 cm(10 cm组)和15 cm(15 cm组)以模拟外周静脉压。记录量筒液体重量的初始值,开启输液器,分别以0.5、1、2.5、5、10、50 ml/h的目标流速输注液体,每60秒记录1次天平液体增加的重量,每组的每个流速均进行15轮测试。按1 g=0.991ml计算增加的0.9%氯化钠注射液体积并计算即刻流速。比较0 cm组与其他组微量泵启动延迟时间(SDT)和流速达标时间(TT)。分析不同流速外周静脉压与SDT和TT的相关性。结果 5 cm组与0 cm组各流速的SDT和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cm组和15 cm组各流速的SDT和TT高于0 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静脉压与SDT和TT均呈正相关,与流速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静脉压可影响微量注射泵的注射精度。高外周静脉压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使用微量注射泵时,应充分考虑因外周静脉压波动导致的启动延迟和流速达标时间的延迟。
- 裘倩倩曹雪琴洪杰
- 关键词:微量注射泵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