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莹
- 作品数:11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红细胞输注量及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减少红细胞(RBC)输注量以及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APACHE域评分逸15分并且臆25分的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20例。三组均予常规止血早期液体复苏等治疗,对照1组设定血红蛋白(Hb)<60g/L为输血指征;对照2组Hb<80g/L为输血指征;治疗组应用参附注射液,同时设定以Hb<60g/L为输血指征。观察各组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时间、ICU治疗天数、RBC输注量,6、24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24、72h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治疗组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时间、ICU治疗时间、RBC输注量,6、24h乳酸清除率及24、72h PT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1组(P<0.05或P<0.01);治疗组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时间、6h乳酸清除率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U治疗天数、RBC输注量、24h乳酸清除率、24、72h PT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2组(P<0.05或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显著改善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增加组织氧供,有效改善细胞氧代谢,从而减少失血性休克患者RBC输注量,改善凝血功能。
- 石莹江荣林徐华蔡丹莉金水芳
-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失血性休克乳酸清除率
- 七叶皂苷钠辅助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时机选择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辅助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时机选择。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诊的90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伤后2、6、12h治疗组,每组30例。各治疗组患者均给予七叶皂苷钠和亚低温治疗,观察各治疗组患者脑脊液中谷氨酸、甘氨酸、牛黄酸含量和血流动力学变化、预后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着时间延长,3组入院1d、7d谷氨酸、甘氨酸、牛黄酸含量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且均于入院7d达到最低值[谷氨酸(nmol/L):伤后2h治疗组为130.31±35.63比550.12±101.28,伤后6h治疗组为301.06±97.46比723.16±152.71,伤后12h治疗组为615.73±180.59比916.20±268.39;甘氨酸(nmol/L):伤后2h治疗组为512.03±120.10比1152.10±320.12,伤后6h治疗组为732.16±180.19比1367.16±330.26,伤后12h治疗组为872.10±291.03比1462.30±403.02;牛黄酸(nmol/L):伤后2h治疗组为423.15±105.10比1320.35±213.02,伤后6h组为820.51±210.42比1410.25±312.05,伤后12h治疗组为942.03±238.51比1645.20±450.18]。伤后2h治疗组手术开始后30rain、手术结束后30rain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较术前30rain降低;伤后6h治疗组、12h治疗组手术开始后30min、手术结束后30rainHR均较术前升高;MAP均较术前降低;伤后6h、12h治疗组术前30rainHR均明显低于伤后2h治疗组,手术开始后30min、手术后30minHR均明显高于伤后2h治疗组;伤后2h治疗组MAP均优于伤后6h治疗组、12h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伤后2h治疗组无致残和死亡患者出现;伤后6h治疗组发生1例致残;伤后12h治疗组2例致残,1例死亡;随着时间延长,死残率明显升高,伤后12h治疗组明显高于伤后
- 祝晨何煜舟石莹王灵聪
- 关键词:七叶皂苷钠亚低温重度颅脑损伤血流动力学
- 基于成像式光电容积描记技术的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在ICU重症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于成像式光电容积描记(iPPG)技术的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在重症监护室(ICU)重症康复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1年9月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气管切开患者10例, 分别采用基于iPPG技术的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和24 h床旁监护仪采集每例患者在静息状态、翻身吸痰、采取重症康复治疗措施如运动治疗、作业治疗时的生命体征参数, 包括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血压(舒张压和收缩压), 连续采集3 d。将2种方式采集到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血压(舒张压和收缩压)进行比较, 分析基于iPPG技术的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监测的准确性。结果基于iPPG技术的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监测的血氧饱和度为(98.56±1.46)%, 24 h床旁监护仪记录的血氧饱和度为(98.80±1.35)%, 2种采集方式所得数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监测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分别为(87.54±13.97)次/min、(130.93±11.47)mmHg、(87.43±7.01)mmHg, 与24 h床旁监护仪记录的(84.78±11.88)次/min、(126.06±17.81)mmHg、(64.86±13.69)mmHg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康复环境中, 基于iPPG技术的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在血氧饱和度这个生理指标上准确性高, 在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这三项指标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 祝晨蔡丹莉石莹宋彩平毛雅君丁建卉卢强芳王大芬张硕王灵聪
- 穴位埋线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评价穴位埋线治疗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连续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68例,观察过程中有6例退出研究,实际入组病例62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给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连续治疗7d;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鼻饲莫沙必利5mg,每日3次。观察两组患者腹内压(IAP)、胃残留量(GRV)、肠内营养达标时间、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活性、院内获得性肺炎(HAP)发生率、住ICU时间、28d病死率、穴位埋线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IAP、DAO、D-乳酸均较治疗前降低,GRV较治疗前减少,且以观察组治疗后7d的变化更显著[IAP(cmH2O,1cmH2O=0.098kPa):12.42±3.11比17.70±2.98,GRV(mL):129.54±57.54比242.91±99.29,DAO(U/L):9.06±2.84比13.60±7.16,D-乳酸(mg/L):16.47±5.39比26.29±9.62,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机械通气时间(d:6.97±4.13比9.23±4.61)、肠内营养达标时间(d:4.25±3.15比5.50±3.12)、住ICU时间(d:9.50±4.03比12.20±6.38)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5),HAP发生率[15.6%(5/32)比40.0%(12/30)]和28d病死率[3.1%(1/32)比6.7%(2/30)]均较对照组降低。观察组无明显穴位埋线不良反应。结论穴位埋线治疗不仅操作简便,而且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胃肠动力及肠屏障功能,有利于早期肠内营养达标,减少HAP的发生,缩短住ICU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 石莹雷澍张志荣冯雯王灵聪
- 关键词:穴位埋线二胺氧化酶D-乳酸
- Caprini模型对ICU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效果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 观察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Caprini模型)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3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实施Caprini模型后收治的59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2012年3月1日至2014年2月28日收治的556例ICU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首日即用Caprini模型进行评分,观察组根据风险等级选择机械预防和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预防;对照组行常规机械预防,骨科大手术后及严重脓毒症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低分子肝素钙使用率、VTE发生率、低分子肝素使用相关并发症(大出血、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低分子肝素钙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9.83%(412/590)比17.98%(100/556),P<0.01];VTE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02% (6/590)比2.70% (15/556),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大出血,观察组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期间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0.51% (3/590)比0.18% (1/556),P>0.05].结论 Capfini模型对ICU患者VTE的预防有较好的效果,且不增加大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 石莹张志荣蔡丹莉金水芳祝晨沈莹莹冯雯王灵聪
- 关键词:血栓肺栓塞低分子肝素
- 三七和PDTC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自噬机制的干预作用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三七和吡咯醛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自噬机制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6只SD成年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组)、三七组(PN组)、NF-κB抑制剂PDTC组(PDCT组)、三七+PDTC组(PN+PDCT组)、三七+氯喹组(PN+CHQ组),每组6只。SHAM组大鼠进行手术及麻醉,但无冲击损伤过程,其余各组均采用改良的Feeney自由落体模型制备法建立TBI模型。6组大鼠术前3 d、术后3 d予0.9%氯化钠注射液1 ml每天分2次灌胃,术前1 d、术后3d予0.9%氯化钠注射液1 m1腹腔注射,1次/d。PN组灌胃时加入三七粉2.5 g/kg。PDTC组腹腔注射时加入PDTC 120 mg/kg。PN+PDTC组灌胃时加入三七粉2.5 g/kg,腹腔注射时加入PDTC 120 mg/kg。PN+CHQ组灌胃时加入三七粉2.5 g/kg,腹腔注射时加入氯喹60 mg/kg。术后第4天乙醚麻醉处死,取大脑组织进行检测。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后12、24、72 h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大鼠脑组织HE染色、Nis sl染色观察脑组织损伤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体,Wes 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泛素结合蛋白p62、Beclinl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表达。结果M组大鼠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下降,HE染色和Nissl染色脑组织损伤明显,透射电镜下脑细胞中可见大量自噬体,自噬蛋白明显升高(P<0.05或0.01)。PN组、PDTC组、PN+PDTC组、PN+CHQ组均能改善72 h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同时HE染色和Nissl染色脑组织损伤较M组改善,透射电镜下脑细胞中可见自噬体较M组减少,p62、Beclinl和LC3较M组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PN组、PDTC组、PN+PDTC组、PN+CHQ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BI大鼠存在自噬并伴有脑功能损伤,三七以及PDTC均能干预TBI大鼠自噬过程,促进脑功能恢复,三七与PDTC以及三七与氯喹并无明显协同作用。
- 石莹王灵聪周霞庆蒋慧芳
- 关键词:脑损伤核因子-ΚB
- 肺血栓栓塞症大鼠ERK、PI3K/Akt信号通路及姜黄素干预
- 王灵聪蒋慧芳张志荣黄立权石莹蔡丹莉
- 肺血栓栓塞症(PTE)病死率较高,所以项目组进行了相关的课题研究,发现:PTE大鼠的肺ERK、PI3K、Akt及血清BNP、TnT和D-Dimer水平显著升高,姜黄素具有改善作用;PTE大鼠的NF-κB水平显著升高,姜黄...
- 关键词:
-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姜黄素中西医结合防治
- 水蛭联合淮山药对静脉血栓栓塞症大鼠的保护作用
- 2023年
- 目的通过复制静脉血栓栓塞症大鼠模型,探讨水蛭联合淮山药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4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分成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分子肝素组、水蛭淮山药组,药物干预后取血及栓塞血管段,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D-Dimer)及栓塞血管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栓塞血管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低分子肝素组、水蛭淮山药组的大鼠血浆PT、APTT、D-Dimer明显减少(t分别=-11.84、-10.58、-10.37、-10.19、-16.45、-16.39,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分子肝素组、水蛭淮山药组的大鼠栓塞血管组织ET明显降低、NO明显增加(t分别=-5.50、-5.89、5.61、5.73,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分子肝素组和水蛭淮山药组的血管t-PA阳性细胞比率明显升高(t分别=22.83、24.74,P均<0.05),PAI-1、vWF阳性细胞比率明显降低(t分别=-12.50、-11.51、-57.63、-55.86,P均<0.05)。结论水蛭联合淮山药可以显著降低VTE大鼠血浆PT、APTT及D-Dimer,显著下调栓塞血管段组织中ET、PAI-1、vWF的表达量,显著上调NO及t-PA的表达量,从而改善肺栓塞;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内皮功能、提高凝血与纤溶调节能力有关。
- 王大芬江楚峰祝晨蔡丹莉石莹王灵聪
-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水蛭淮山药
- 阿司匹林干预血栓刺激LMVEC模型的炎症反应
- 目的:我们前期研究发现APE的CX3CL1、CX3CR1、NF-κB、TNF-α水平显著升高,CX3CL1的升高程度与TNF-α呈正相关,为明确CX3CL1/CX3CR1信号通路是否在肺栓塞的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以及阿...
- 王灵聪张志荣石莹蔡丹莉
- 关键词:阿斯匹林血栓炎症
- 丹参酮ⅡA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凝血功能障碍是脓毒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贯穿其整个病程。近年研究[1-3]表明,纠正患者异常的凝血功能是治疗脓毒症的一个新思路,但单纯西医治疗改善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还十分有限。随着对脓毒症中医理论研究的深入,中医疗法治疗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日渐成效[4-5]。本研究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并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
- 金水芳石莹蔡丹莉雷澍江荣林
- 关键词:脓毒症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