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作品数:35 被引量:98 H指数:7 供职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机械工程 理学 电子电信 更多>>
简化骨龄评分系统对女性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生长潜能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 :分析简化骨龄评分系统(simplified skeletal maturity scoring system,SSMS)与其他骨骼发育成熟度评估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其对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患者生长潜能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门诊行规范支具治疗的50例女性IS患者,其中胸主弯32例,胸腰弯18例,随访时间3.1±0.9年(2.0~5.6年)。于患者每次随访时拍摄的左手掌正位X线片上进行SSMS评分、指骨骨龄(digital skeletal age,DSA)评分和尺桡掌骨(radius,ulna,and small bones,RUS)骨龄评分,随访间隔为4~6个月。记录患者每次随访时的年龄、月经情况及纵向身高等资料,计算患者每次随访时的身高纵向生长速率(height velocity,HV)。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SSMS评分与DSA评分及RUS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初诊年龄为10.8±1.4岁(8.0~12.9岁),月经初潮年龄为12.5±2.2岁(10.1~14.8岁),初诊SSMS评分为2.0±0.9分(1~3分),初诊DSA评分为370.1±55.7分(240~487分),初诊RUS评分为582.3±88.6分(419~699分)。随访中患者身高纵向生长速率峰值(peak height velocity,PHV)为7.6±1.6cm/年(5.3~10.0cm/年),PHV的年龄为12.1±1.1岁(10.5~13.8岁)。26%(13/50)的患者在SSMS评分2分时达到PHV,52%(26/50)的患者在SSMS评分3分时达到PHV,16%(8/50)的患者在SSMS评分4时分达到PHV,4%(2/50)的患者在SSMS评分5分时达到PHV,2%(1/50)的患者在SSMS评分6分时达到PHV。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每次随访时的SSMS评分与DSA评分及RUS评分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58和0.967,P<0.001)。结论:SSMS评分2~4分预示着女性IS患者具有较高的生长潜能和纵向生长速率。SSMS评分是一种易于掌握且对女性IS患者生长潜能具有较高预测能力的骨龄评分系统。 刘盾 朱泽章 夏三强 石博 李洋 史本龙 刘臻 邱勇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凸 椎体旋转半脱位:脊柱畸形矫形手术中神经损害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比较伴或不伴椎体旋转半脱位(rotatory subluxation,RS)的脊柱畸形患者矫形术中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RS与术中神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8月术前合并RS的脊柱畸形接受矫形内固定手术且术前未行牵引及术中三柱截骨手术37例患者(RS组)的病历资料,另选取37例不伴RS的脊柱畸形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测量的影像学参数包括主弯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coronal trunk balance,CTB)、最大后凸Cobb角(global kyphosis,GK)、矢状面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冠状位椎体半脱位距离(coronal rotatory subluxation,CRS)、矢状位椎体半脱位距离(sagittal rotatory subluxation,SRS)、RS椎体轴面旋转角度(axial rotation,AR)等。记录患者术中出现神经电生理监测不良事件及唤醒试验阳性的发生率。结果RS组患者年龄为(42.4±17.9)岁(12~74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为(42.7±18.3)岁(12~74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13,P=0.943)。RS组术前主弯Cobb角、CTB、GK、SVA分别为75.4°±29.7°、(38.4±28.4)mm、52.8°±25.2°、(40.3±36.8)mm,对照组分别为75.1°±27.6°(t=0.045,P=0.964)、(34.8±24.4)mm(t=0.584,P=0.560)、49.8°±22.5°(t=0.540,P=0.591)、(38.7±25.3)mm(t=0.219,P=0.828),两组患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S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主弯侧凸Cobb角、CTB、GK、SVA、CRS、SRS和AR均得到明显矫正(P值均<0.05),末次随访时无明显矫正丢失(P值均>0.05)。术前合并下肢神经功能损害,RS组6例(16.2%)、对照组4例(10.8%)(F=0.463,P=0.496),Frankel分级均为D级。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不良事件,RS组5例(13.5%)、对照组1例(2.7%)(F=2.902,P=0.088)。2例RS组患者(5.4%)术中唤醒试验阳性(F=2.056,P=0.493)。结论伴RS的脊柱畸形患者具有较高的术前神经损害发生率,术中出现神经电生理监测不良事件及神经损害加重的风险高于对照组,术前合并RS是脊柱矫形手术中发生神经损害的可能危险因� 李洋 刘盾 史本龙 毛赛虎 刘臻 孙旭 朱泽章 邱勇关键词: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脱位 手术中并发症 骨骺阻滞:一个无效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治疗策略 目的 探讨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畸形治疗中主弯凸侧骨骺阻滞对侧凸进展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0年10月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一期前后路联合凸侧骨骺阻滞术的胸腰椎半椎体畸形患... 孙伟翔 朱泽章 朱卫国 沙士甫 李洋 袁鑫鑫 刘臻 邱勇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弯 Halo重力牵引在伴神经损害的严重上胸段角状后凸畸形矫形术前的应用 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严重上胸段角状后凸畸形伴神经损害患者术前Halo重力牵引+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的矫形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术前Halo重力牵引+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的严重上胸段角状后凸畸形伴神经损害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2.9±5.6)岁(范围6~27岁)。牵引后、手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矢状面局部后凸Cobb角及冠状面侧凸Cobb角评估畸形改善情况。以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评估牵引前、牵引后、手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记录Halo重力牵引的并发症、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6例患者术前局部后凸Cobb角96.1°±16.0°(范围71°~128°),侧凸Cobb角75.5°±20.5°(范围40°~107°)。术前脊髓功能ASIA分级B级1例、C级6例、D级9例;牵引后局部后凸Cobb角矫正率为32.8%±15.0%(范围18.0%~65.9%),侧凸Cobb角矫正率为22.9%±8.0%(范围14.1%~38.6%),ASIA评分改善至D级4例、E级12例;手术后局部后凸Cobb角矫正率为45.4%±14.9%(范围29.0%~69.0%)、侧凸Cobb角矫正率为33.6%±8.6%(范围23.3%~49.3%)。术后随访时间为(35.6±14.2)个月(范围24~72个月),末次随访时无明显矫正丢失,ASIA评分E级15例、C级1例。术中均未发生神经电生理监测不良事件。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臂丛神经麻木、2例术后出现近端椎板钩脱钩。1例术前ASIA分级为C级者术后即刻改善为E级,术后4年随访时再次出现神经功能损害加重(C级)。结论术前Halo重力牵引可改善严重上胸段角状后凸畸形伴神经损害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并矫正脊柱侧后凸畸形,辅助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策略。 史本龙 李洋 刘臻 孙旭 毛赛虎 朱泽章 邱勇关键词:脊柱后凸 牵引术 灰度倒置影像可以提高AIS患者术后PJK测量的可靠性 目的 探讨灰度倒置图像上是否能够准确测量AIS 患者近端交界角从而确切的评估术后矢状面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发生。方法 共162名行后路脊柱融合手术的特发性脊... 孙伟翔 秦晓东 李洋 袁鑫鑫 朱卫国 朱泽章 邱勇SRS-SchwabⅣ级截骨术在Ⅰ型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矫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后路SRS(脊柱侧凸研究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chwabⅣ级截骨矫形术治疗Ⅰ型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SRS-SchwabⅣ级截骨矫形术治疗28例Ⅰ型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病历资料,男21例,女7例;年龄10~28岁,平均(13.6±8.5)岁.术前、术后和每次随访时均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最大后凸Cobb角(global kyphosis,GK)、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和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等影像学参数;并记录患者术中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12岁以上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均填写脊柱侧凸研究会-22简明量表调查问卷(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questionnaires-22,SRS-22),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背部疼痛程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3.2±5.2)个月.术前GK为47.0°±4.9°,TK为16.8°±3.7°,LL为36.6°±7.7°,SVA为(-31.9±13.6)mm.术后3个月时GK为3.7°±2.3°,TK为36.8°±4.0°,LL为46.5°±4.4°,SVA为(4.0±19.1)mm;与术前相比,术后GK、TK、LL及SVA均有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GK为4.0°±2.4°,TK为38.0°±6.0°,LL为45.9°±5.4°,SVA为(7.6±15.3)mm,与术后相比均未见明显矫正丢失.末次随访时SRS-22各维度评分均得到了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自我形象评分明显改善(P<0.001).术后背部疼痛VAS评分明显改善.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显示截骨时诱发电位异常者1例,术后无明显神经损害表现.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相关并发症,但2例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近端交界性后凸,未行翻修术.结论SRS-SchwabⅣ级截骨术治疗Ⅰ型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术后矫形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SRS-SchwabⅣ级截骨术是Ⅰ型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安全的手术方式. 夏三强 刘盾 石博 李洋 史本龙 刘臻 孙旭 邱勇 朱泽章关键词:胸椎 先天畸形 脊柱后凸 截骨术 O-arm联合三维导航系统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患者后路矫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 探讨在治疗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Ⅰ,NF1)合并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患者过程中应用O-arm三维导航系统的矫形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41例NF1合并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并规律性随访18个月以上患者的资料,其中18例采用O-arm导航辅助置钉(O-arm三维导航组),23例采用C形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徒手置钉(徒手置钉组),术后及随访时行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行×列x2检验分析不同手术组螺钉置入的准确性.结果 O-arm三维导航组和徒手置钉组NF1合并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63.2°±8.7°和66.9°±7.4°(P>0.05),术后分别为23.1°±6.8°和30.2°±7.6°(t=2.231,P=0.031).O-arm三维导航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65.0±70.3)min,出血量为(1 024±465) ml;徒手置钉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43.0±49.6)min,出血量为(1 228±521)ml.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访截至2016年6月,平均随访(20.9±3.4)个月.O-arm三维导航组18例患者平均随访(20.3±3.1)个月,徒手置钉组23例患者平均随访(21.4±5.5)个月.O-arm三维导航组18例患者顶椎区共置入122枚螺钉,其中优89枚(72.9%),良27枚(22.1%),差6枚(4.9%),优良率为95.1%.徒手置钉组23例患者对应顶椎区共置入136枚螺钉,优66枚(48.5%),良46枚(33.8%),差24枚(17.6%),优良率为82.4%.O-arm三维导航组顶椎区置钉精确性较徒手置钉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40,P<0.05).此外,O-arm三维导航组顶椎区平均植入物密度为(64.1±10.8)%,高于徒手置钉组的(44.3±15.3)%(t=4.652,P=0.000).末次随访时,O-arm三维导航组矫正丢失4.1°±1.5°,小于徒手置钉组 刘臻 邱勇 李洋 赵志慧 王斌 朱锋 俞杨 孙旭 朱泽章关键词:神经纤维瘤病1型 脊柱侧凸 矫形外科手术 术前磁共振不同脊髓形态分型脊柱畸形三柱截骨矫形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比较不同术前顶椎区MRI脊髓形态分型的严重胸椎侧后凸畸形患者行三柱截骨矫形术的神经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于南京鼓楼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胸椎侧后凸畸形患者共11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60例,年龄13.5岁(9.0~38.5岁)。测量的影像学参数包括顶椎区脊髓形态分型、主弯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C7PL-CSVL)、最大后凸Cobb角(GK)、矢状面偏移(SVA)。利用Frankel分级分组并评估各组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神经功能状态。结果112例患者术前顶椎区脊髓形态分型为Ⅰ型8例(7.1%)、Ⅱ型58例(51.8%)、Ⅲ型46例(41.1%)。所有患者的末次随访时间为(28.5±3.4)个月。与术前相比,3组患者术后主弯侧凸Cobb角、C7PL-CSVL、GK、SVA均有显著矫正,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即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无矫正丢失。3例术前脊髓形态为Ⅱ型的患者术后出现新发神经损害,Frankel分级均为D级;6例术前脊髓形态为Ⅲ型的患者术后出现新发神经损害,Frankel分级为C级1例、D级5例;3例术前脊髓形态为Ⅲ型的患者出现已有神经功能损害加重,Frankel分级均由术前的D级加重至C级。脊髓形态为Ⅲ型的患者术后新发神经损害或已有神经损害加重的发生率比Ⅱ型患者更高(19.6%比5.2%,P=0.037)。结论术前MRI脊髓形态分型与严重胸椎侧后凸畸形患者三柱截骨矫形神经并发症具有一定关联,术前脊髓形态为Ⅲ型的患者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 史本龙 刘万友 李洋 刘臻 孙旭 朱泽章 邱勇关键词:截骨术 脊柱畸形 神经并发症 Halo重力牵引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术前Halo重力牵引(HGT)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合并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6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鼓楼医院脊柱外科行术前HGT治疗的29例NF1合并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13.7±2.9)岁。测量牵引前后的主弯Cobb角及最大后凸Cobb角,记录牵引前后的用力肺活量(FVC)与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牵引前后的参数变化。结果29例患者HGT最大牵引重量为(12.2±2.8)kg,牵引时间(10.2±6.6)周。牵引前主弯Cobb角为(87.5±36.5)°,牵引后改善至(68.4±25.9)°,侧凸矫正率为(21.9±12.1)%(t=9.14,P<0.001);牵引前最大后凸Cobb角为(79.1±27.1)°,牵引后为(59.9±19.4)°,后凸矫正率为(20.2±14.1)%(t=8.55,P<0.001)。其中1例患者在牵引2周时出现右侧臂丛神经麻痹,减轻牵引重量后逐渐恢复。行HGT治疗后,FVC由(0.83±0.16)L上升至(0.89±0.19)L(t=1.48,P=0.12),FEV1由(0.72±0.16)L上升至(0.78±0.20)L(t=0.49,P=0.63),FVC预计值由(42.9±20.1)%改善至(46.9±20.5)%(t=0.98,P=0.33),FEV1预计值由(40.6±19.6)%改善至(43.6±25.8)%(t=1.24,P=0.22)。结论术前应用HGT治疗NF1合并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脊柱畸形和肺功能,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力。 刘盾 李洋 史本龙 夏三强 石博 刘臻 孙旭 朱泽章 邱勇关键词:脊柱后凸 脊柱侧凸 神经纤维瘤病 成人Chiari畸形Ⅰ型后颅窝线性容积特征与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及脊髓空洞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Chiari畸形Ⅰ型(Chiari Malformation Type Ⅰ,CMI)患者后颅窝线性容积特征及其与脊髓空洞及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患者选自2010年至2014年收治的CMI患者... 李洋 朱泽章 袁鑫鑫 孙伟翔 邱勇关键词:脊髓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