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章明
- 作品数:10 被引量:72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期胃癌患者脉管浸润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患者出现脉管浸润的危险因素以及脉管浸润对早期胃癌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449例,其中有27例(6.0%)发生脉管浸润。对这组早期胃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χ^2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脉管浸润与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脉管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脉管浸润对早期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备案(快2018-03-12)。结果449例患者中,男325例,女124例,男女比例2.6∶1.0;年龄27-87(60.8±10.5)岁;T1a期228例,T1b期22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449例早期胃癌患者中,溃疡型或溃疡瘢痕型者其脉管浸润率为8.4%(18/215),高于非溃疡型者的3.8%(9/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1,P=0.044);低分化型者脉管浸润率为8.8%(20/226),高于中-高分化型患者的3.1%(7/223),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8.363,P=0.012);T1b期患者脉管浸润率为10.9%(24/221),高于T1a期的1.3%(3/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有淋巴结转移者脉管浸润率为27.3%(15/5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3.0%(12/394),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50.122,P=0.000);而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方式、肿瘤是否多发、有无癌结节、肿瘤部位和肿瘤长径与早期胃癌患者脉管浸润无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RR=4.653,95%CI:1.293-16.747,P=0.019)和淋巴结转移阳性(RR=7.302,95%CI:3.063-17.408,P=0.000)是早期胃癌患者脉管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组449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者444例(98.9%),其中脉管浸润组26例,非脉管浸润组418例。发�
- 韦之见徐阿曼韩文秀陈章明
- 关键词:胃肿瘤预后
- 胃癌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LR)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6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NLR的截断值为2.4(敏感性:53.3%,特异性:71.4%),将患者分为低NLR组(NLR〈2.4,153例)和高NLR组(NLR≥2.4,11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率的差异,并分析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高NLR组较低NLR组肿瘤直径大、肿瘤浸润深度深、TNM分期高(均P〈0.05);全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44.3%,生存分析显示,高NLR组患者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NLR组(χ2=17.511,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NLR、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和TNM分期与胃癌患者总生存率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LR和肿瘤大小为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术前NLR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高术前NLR值提示胃癌患者有较差的临床病理情况及生存预后。
- 韩文秀徐阿曼张理想陈章明
- 关键词:中性白细胞预后
- 女性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 2022年
- 目的探讨女性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检验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女性早期胃癌患者398例,依据院区不同分为训练集(n=328)和验证集(n=70)。分析淋巴结转移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内外部验证。结果训练集328例胃癌患者中,53例(16.2%)发生淋巴结转移;验证集70例患者中,13例(18.6%)发生淋巴结转移。训练集中,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肿瘤位置、绝经、脉管浸润、神经侵犯、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年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蛋白、CEA、CA125、CA199、大体分型、吸烟史和饮酒史无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大小、绝经、脉管浸润、浸润深度和PLR是影响女性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根据此结果构建列线图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C指数分别为0.869(95%CI:0.816~0.923)和0.858(95%CI:0.736~0.980),表明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良好。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对女性早期胃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 韦之见罗盼权陈章明韩文秀李永翔徐阿曼
- 关键词:胃癌女性淋巴结转移列线图
- 经腹体表超声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
- 2016年
- 目的探究经腹体表超声(transabdominal ultrasoud,TUS)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术前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4-12/2016-05接受手术切除的65例经胃镜初诊的AEG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术前行TUS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结合术后病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参照Siewert分型,TUS对AEG临床分型诊断正确率为90.8%,其中Ⅰ型85.7%,非Ⅰ型92.2%.TUS及CT对AEG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3.8%、63.1%,其中T1-3 29.4%、52.9%;T4 35.4%、66.7%,两者在T分期诊断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P=0.001),但在术前诊断为低分化的腺癌的AEG患者中,TUS与CT在T分期诊断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0.61).TUS及CT对AEG 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8.5%、50.8%,其中N+0 87.5%、91.7%;N 9.8%、26.8%,两者在N分期诊断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79).TUS及CT对AEG M分期的诊断一致.结论术前TUS能准确判断AEG的分型,有助于临床制定手术路径;TUS对AEG的N、M分期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当AEG患者术前胃镜初诊为低分化腺癌时,TUS和CT均可用于术前TNM分期.
- 丁柏成徐阿曼叶早群韩文秀韦之见陈章明袁笑刘虎
-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TNM分期分化程度
- 腹腔镜手术治疗全内脏转位合并低位直肠癌1例及文献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全内脏转位合并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例低位直肠癌合并全内脏转位并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同时通过查阅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患者经检查提示全内脏转位合并直肠癌,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患者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或肿瘤复发。经检索,全球报道的全内脏转位合并直肠癌患者15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6例为开放,7例腹腔镜,2例机器人。报道内容1例为手术录像,2例为护理体会,12例手术报道:其中1例为姑息性手术,14例为根治性手术,术后住院时间3~21d,15例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内脏转位可根据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腹腔镜下全内脏转位低位直肠癌手术安全有效,内脏转位一般不需处理,但术前明确诊断可减少其手术风险。
- 韦之见徐阿曼韩文秀陈章明
- 关键词:直肠肿瘤腹腔镜检查
- 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初步建立简便有效的淋巴结转移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6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962例行胃癌根治术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Х^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筛查影响早期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根据各因素相对危险度给予赋值,计算风险评分并采用AOC曲线检验诊断效能。结果肿瘤≤2cm、分化型黏膜内癌,无论是否存在溃疡的早期胃癌患者均存在淋巴结转移,但淋巴结转移率较低(〈3.0%)。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浸润至黏膜下层、肿瘤〉2cm、未分化型、存在脉管侵袭的女性早期胃癌患者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173、1.956、1.922、9.027和1.893(均P〈0.05)。AOC曲线下面积达到0.768(P〈0.01)。结论肿瘤〉2cm、未分化型、存在脉管侵袭并且浸润至黏膜下层的女性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风险较高。
- 韩文秀徐阿曼陈章明韦之见刘虎
-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转移
- 胃癌病人术前血清前白蛋白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前血清前白蛋白(PA)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通过χ~2检验比较低PA组与正常组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胃癌病人5年生存率,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水平PA病人5年生存率的差异,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因素。结果 PA与胃癌病人的性别、肿瘤部位及分化程度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病人的年龄、癌灶的直径及TNM分期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低PA组的胃癌病人5年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PA、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与胃癌病人总生存率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低PA、分化程度及肿瘤TNM分期是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PA是胃癌病人预后独立影响因素,低水平PA的胃癌病人的生存期较正常病人显著缩短。
- 彭文轩徐阿曼陈章明韩文秀韦之见
- 关键词:胃癌前白蛋白生存预后
- Thr592磷酸化修饰对SAMHD1抗胃癌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阐明苏氨酸592(Thr592)位点磷酸化修饰对不育α基序和含HD结构域蛋白1(SAMHD1)抑制胃癌增殖的影响以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析数据库中胃癌组织和细胞系中SAMHD1蛋白的翻译后修饰(PTM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癌患者配对组织中SAMHD1 Thr592磷酸化情况。在胃癌细胞中,构建并瞬时转染SAMHD1 Thr592变异体,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加用不同浓度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6抑制剂帕博西尼(Palbociclib),抑制下游CDK2蛋白苏氨酸160(Thr160)位点的磷酸化,降低SAMHD1蛋白Thr592磷酸化水平。利用3个在线数据库分析SAMHD1的互作蛋白并取交集得出Nik相关激酶(NRK)蛋白。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质谱分析和Western blot验证SAMHD1与NRK蛋白互作,并检测NRK对SAMHD1 Thr592位点磷酸化的影响。结果 与类泛素化等PTMs比较,肿瘤中SAMHD1的磷酸化修饰水平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实验显示,磷酸化SAMHD1(Thr592)在胃腺癌中表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在MKN-45细胞中过表达野生型和突变体组细胞内的SAMHD1蛋白表达升高,野生型、T592E和HD/AA组中磷酸化SAMHD1水平也升高,CCK-8实验表明,SAMHD1野生型和T592A均能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而T592E和HD/AA对胃癌增殖无影响。在过表达SAMHD1基础上,加入不同浓度Palbociclib处理后,CCK-8提示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且Western blot检测提示磷酸化水平也降低。通过Co-IP和质谱鉴定来筛选SAMHD1的互作蛋白谱和数据库交集取得NRK蛋白,Co-IP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提示NRK与SAMHD1蛋白互作,促进SAMHD1 Thr592位点发生磷酸化。结论 Thr592位点磷酸化修饰可能会促使SAMHD1失去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能力,但是这一过程可被Palbociclib逆转;NRK与SAMHD1蛋白互作,促进SAMHD1 Thr592位点发生磷酸化。
- 袁未未陈章明孟磊应松成徐阿曼
- 关键词:磷酸化修饰胃癌细胞增殖
- 快速康复外科在胃癌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17年
-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致死率在肿瘤中高居第二,手术切除被认为是根治的方法,但是手术风险较大,所以如何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快速康复外科(FTS)的围手术期理念被提出后逐渐被应用到外科手术当中,对于提高病人手术后的恢复过程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其理念在胃癌手术中的应用却依然存在着争议,该文结合最新的临床实验,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一步讨论和总结。
- 张理想徐阿曼韩文秀陈章明韦之见
- 关键词:胃癌快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护理
- T1和T2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的建立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研究T1和T2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治疗的353例患者,收集年龄、体质指数(BMI)、癌胚蛋白(CEA)、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T分期、N分期、肿瘤位置、淋巴结检出数等情况,分别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分析以及Cox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黏液腺癌、低分化、T2期、淋巴结转移、BMI≥25 kg/m^(2)、CEA≥5μg/L和淋巴结检出数<12个与T1和T2期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预后相关(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T2期、黏液腺癌、淋巴结转移、CEA≥5μg/L、BMI≥25 kg/m^(2)和淋巴结检出数<12枚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曲线与实际生存曲线一致性较好(一致性指数C-index=0.779)。结论年龄≥60岁、T2期、黏液腺癌、淋巴结转移、CEA≥5μg/L、BMI≥25 kg/m^(2)和淋巴结检出数<12个是影响T1和T2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以有效的预测T1和T2期直肠癌患者预后情况。
- 陈培风韩文秀陈章明李传红隋万年
- 关键词:直肠癌列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