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晓军
- 作品数:35 被引量:7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 主动建构学习策略和自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促进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信心的形成。方法:采用问卷法和实验干预法对某中学初一学生进行为期八周的实验干预。结果:实验组学生在学习策略、自信方面的提高水平高于对照组学生,在自信方面,两组学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正确的学习策略和自信心可以主动建构。
- 石国兴阎晓军杨绍清
- 关键词: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自信
- 离婚案件当事人的心理学分析与心理调解
- 2007年
- 一、对诉讼离婚当事人的心理分析
离婚对于当事人而言是一种需要经过长期思索和痛苦抉择的过程,诉讼离婚不同于协议离婚,在国人素昔厌讼的传统心理文化背景中,选择诉讼方式离婚说明夫妻双方存在着无法凭借自身力量解决纠纷的能力,在夫妻无法协调和商谈的基础上,才诉诸于法律程序。同时诉讼程序的启动也在夫妻僵硬的关系上增添了一份由于公示而产生的尴尬和紧张,可能致使双方矛盾进入白热化的阶段。
- 阎晓军胡华军
- 关键词:案件当事人诉讼离婚心理学分析夫妻双方协议离婚
- 离婚案件的心理调解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婚姻法规定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但由于离婚案件除了涉及法律问题以外,更多地还会涉及到家庭伦理、情感和道德等问题。鉴于这类案件的特殊性以及法官在知识结构上的局限性,心理学方法的介入应当会从根本上提高离婚案件调解的质量,从而提高该类案件调解的成功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离婚案件调解问题的现状提出诉讼离婚心理调解的概念,论述诉讼离婚心理调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阎晓军
- 关键词:离婚案件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 大学生性别角色对失恋应对方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别角色以及失恋应对方式的特点,探讨大学生性别角色对失恋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以27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和大学生失恋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未分化的大学生在攻击因子上显著高于其他性别角色大学生(F=13.159,P<0.001),在认知重建因子上显著低于其他性别角色大学生(F=11.465,P<0.001);未分化的大学生在逃避因子上显著高于双性化的大学生(F=5.425),在寻求转移因子上显著低于双性化大学生(F=3.943);女性化的大学生在情绪宣泄因子上显著高于其他性别角色大学生(F=6.728,P<0.01)。结论双性化的大学生应对方式积极,未分化大学生应对方式消极,女性化较多采用情绪宣泄的方式。
- 李亚萌阎晓军王旭
- 关键词:性别角色失恋大学生社会心理
- 日本关于社会迷惑行为的心理学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本文对日本社会迷惑行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总结了迷惑行为研究领域的最新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迷惑行为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 阎晓军
- 大学生性别和意识水平对感受社会烦恼行为的影响
- 采用问卷对861 名大学生的性别、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水平对感知社会烦恼行为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感知社会烦恼行为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更能感受到这种行为造成的困扰;大学生社会意识、性别和自我意识水平可...
- 阎晓军李春晖
-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意识社会意识
- 女大学生不主动爱情告白的原因问卷编制及应用
- 本研究重点探究女大学生不主动爱情告白的原因。研究首先采用开放性问卷对162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女大学生不主动爱情告白的具体原因,在对信息进行编码处理的基础上,编制了初测问卷,问卷共46道题目,包含7道反向计分题;...
- 谷佩阎晓军
- 关键词:女大学生问卷编制
- 文献传递
- 日本青年心理研究概况
- 2003年
- 阎晓军
- 关键词:身心状况人际关系日本青年心理研究
- 大学生亲子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比较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亲子关系类型的异同点。方法:对258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因素分析将大学生亲子关系分为四种类型,分别命名为“感谢型”、“对立型”、“顺从型”和“沟通型”;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对立型”亲子关系上表现明显。结论:独生子女大学生与父母的“对立型”关系居多,部分男大学生亲子关系不成熟。
- 阎晓军
- 关键词:大学生亲子关系独生子女心理健康
- 中日大学生择偶心理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 2002年
- 深入了解大学生关于恋爱和将来结婚的心理,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生观教育,本文通过对中日大学生择偶心理的问卷调查分析,得出中国大学生择偶心理具有“实惠型”等特点。
- 阎晓军
- 关键词: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