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冠华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1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碘131
  • 1篇定位法
  • 1篇血肿
  • 1篇引流
  • 1篇制剂
  • 1篇内血肿
  • 1篇微创
  • 1篇显像
  • 1篇脑出血
  • 1篇脑内
  • 1篇脑内血肿
  • 1篇胶质
  • 1篇胶质瘤
  • 1篇高血压
  • 1篇高血压脑出血
  • 1篇核素
  • 1篇核素显像
  • 1篇恶性
  • 1篇恶性胶质瘤
  • 1篇放射性

机构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刘承勇
  • 2篇朱永晖
  • 2篇刘铁坚
  • 2篇魏大年
  • 2篇张冠华
  • 1篇黄凯
  • 1篇宋振华
  • 1篇安雷
  • 1篇熊浩
  • 1篇夏海军
  • 1篇史保华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脑内血肿穿刺引流简易定位法——“两点两线法”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颅内血肿穿刺精确定位的方法。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采用钻孔血肿穿刺引流治疗脑出血患者16例。术前利用常规CT影像,根据空间立体定向原理,以基线平面的正中矢状线与双侧外耳孔联线的交点为坐标系参考原点,测量穿刺靶点相对原点的三维坐标值。根据测量结果在头皮上标记出靶点在头皮上的2个投影点,穿刺点指向两点的方向形成两条定位引导线,在两点两线的引导下进行血肿穿刺。结果本组患者完成手术时间20~50min,其中术前CT测量及头皮标记时间10~20min,手术操作时间10~30min;术后CT显示16例患者中引流管位置优良12例,中等4例;术中抽出血肿量10~30mL。术后配合尿激酶治疗3-5d,血肿完全消失5例,残留3~5mL7例,残留5~10mL4例;术后3个月患者日常生活功能评定(hOL)分级Ⅰ~Ⅲ级14例,Ⅳ级2例。结论“两点两线”法是一种简单实用、定位准确的手术定位方法,有助于提高脑出血穿刺的准确性和缩短手术时间,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魏大年刘铁坚张冠华朱永晖宋振华夏海军熊浩史保华刘承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
靶向制剂^131I-Anti-EGFRvⅢ的制备及其在恶性胶质瘤裸鼠中的显像分布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碘131(^131I)标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抗体(Anti-EGFRvⅢ)的实验方法、条件以及标记产物^131I-Anti-EGFRvⅢ在恶性胶质瘤裸鼠体内的靶向性分布。方法采用Iodogen法进行Anti-EGFRvⅢ的^131I标记,SephadexG-50层析柱层析分离各组分.纸层析法测定标记产物的放射化学纯度及体内、外稳定性。选取肿瘤平均直径在10-15mm的U87-EGFRvⅢ胶质瘤模型裸鼠2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注射^131I-Anti-EGFRvⅢ组,静脉注射^131I组,瘤内注射^131I-Anti-EGFRvⅢ组,瘤内注射^131I组,每组7只,分别经尾静脉和瘤内注射7.5MBq/0.1mL标记产物^131I-Anti-EGFRvⅢ和^131I,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扫描观察标记产物在胶质瘤裸鼠体内的放射性分布特点。结果^131I标记Anti—EGFRvⅢ的标记率为(68.12±6.19)%:纯化后纸层析法测得^131I-Anti—EGFRvⅢ的即刻放射化学纯度为(95.12±0.591%,分别在室温和37℃血清中放置1、2、4、12、24h后放射化学纯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放置24h后放射化学纯度分别为(87.78±5.351%和(85.12±3.581%。SPECT显像扫描显示无论是通过尾静脉注射还是瘤内注射标记产物^131I-Anti-EGFRvⅢ,肿瘤部位均可见较强烈的放射性显像,而甲状腺基本不显像。结论Iodogen法适用于Anti-EGFRvⅢ的^131I标记。标记的产物^131I-Anti-EGFRvⅢ具有良好的放射化学纯度和稳定性,能够与肿瘤组织特异性结合,具有良好的靶向性。
安雷魏大年黄凯张冠华朱永晖刘铁坚刘承勇
关键词:碘131放射性核素显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