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涛
- 作品数:18 被引量:89H指数:5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应用分析被引量:23
- 2022年
-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PTCSL)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98例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48例行PTCSL纳入PTCSL组,150例行传统开腹肝切除术(OH)纳入OH组。利用倾向性评分按1∶1匹配,最终PTCSL组和OH组各纳入40例。PTCSL组中男性11例,女性29例,年龄(59.3±12.7)岁,年龄范围32~85岁;OH组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龄(55.4±10.9)岁,年龄范围20~74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包括胸腔积液、胆道出血等)发生率、结石残留率和结石复发率等。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基本具备可比性。PTCSL组手术时间(135.8±42.6)min、术中出血量32.5(20.0,50.0)ml、住院时间13.5(11.0,18.0)d、住院费用3.4(2.9,5.0)万元,优于OH组的(350.7±113.8)min、475.0(200.0,900.0)ml、24.0(17.3,28.8)d、6.6(5.0,8.9)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CSL组1例(2.5%)、OH组9例(22.5%)发生术后并发症。OH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TCS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P=0.007)。PTCSL组结石残留率20.0%(8/40)、结石复发率17.5%(7/40),OH组分别为27.5%(11/40)、12.5%(5/4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复杂肝胆管结石的治疗中,PTCSL结石残留率与传统开腹肝切除手术相当,但PTCSL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和住院费用低的优点,值得应用推广。
- 张志鸿魏东戈佳云王秋虹陈永吴涛刘昂唐波
- 关键词:胆石微创手术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治疗慢性胰腺炎胰头病变的meta分析
- 2023年
- 目的比较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PHR)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等医学数据库中比较DPPHR与PD治疗慢性胰腺炎的对照试验[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非RCT],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至2022年9月。提取的数据分别由两位研究者独立使用Stata15.1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根据纳入标准,最终纳入个17研究。其中包含5项RCT,3项前瞻性非RCT,9项回顾性研究。17项研究中,共133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被纳入评估,包括652例接受PD/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PPPD)的患者(PD组)和700例接受DPPHR的患者(DPPHR组)。DPPHR组与PD组在术后疼痛缓解率(OR=1.29,95%CI:0.88~1.90,P=0.19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68,95%CI:0.45~1.03,P=0.068)和术后新发糖尿病发生率(OR=0.48,95%CI:0.22~1.01,P=0.054)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新发外分泌功能不全发生率(OR=0.54,95%CI:0.38~0.78,P=0.001)、术中出血量(MD=-288.66 mL,95%CI:-468.57~-108.76 mL,P=0.002)、手术时间(MD=-128.55 min,95%CI:-179.52~-77.58 min,P<0.001)和住院时间(MD=-3.67 d,95%CI:-4.48~-2.86 d,P<0.001)方面,DPPHR组优于PD组。根据Beger术和Frey术的手术方法进行亚组分析,Beger组、Frey组与PD组在疼痛缓解率[Beger组vs.PD组(OR=1.21,95%CI:0.53~2.79,P=0.652),Frey组vs.PD组(OR=1.18,95%CI:0.48~2.91,P=0.711)]和新发外分泌功能不全发生率[Beger组vs.PD组(OR=1.57,95%CI:0.30~8.25,P=0.595),Frey组vs.PD组(OR=0.45,95%CI:0.45~1.31,P=0.142)]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D组比较,Beger组、Frey组的患者术后新发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降低[Beger组vs.PD组(OR=0.07,95%CI:0.01~0.44,P=0.005),Frey组vs.PD组(OR=0.21,95%CI:0.07~0.62,P=0.005)]。结论DPPHR治疗慢性胰腺炎安全有效,在术后新发外分泌功能不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 刘东方王连敏王滔苏琨马朝宇吴涛
-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META分析
- 肝细胞癌的蛋白质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也是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虽然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普遍较差,但如果早期诊断,5年生存率>70%。因此需要发现新的具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可以用于检测HCC的肿瘤标记物或组合。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蛋白质的检测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去γ-羧凝血酶原(DCP),过氧化物酶(Prx),骨桥蛋白(OPN),高尔基体蛋白-73(GP73),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ACADL),3-羟基丁酸脱氢酶2(BDH2),糖异生酶(PCK1),这些蛋白质已经被发现和HCC有着密切关系,且较为可能成为下一代的肿瘤标记物,这些蛋白质分子不仅有助于HCC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预后的判断,还可以作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靶点。并且有助于了解肿瘤发生的机制。为今后的肿瘤诊疗奠定基础。
- 汪襄祎李世俊苏琨禹景吴涛
- 关键词:肿瘤标记物骨桥蛋白
- 胰腺实性假乳头瘤外科诊治进展
- 2023年
- 胰腺实性假乳头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SPT)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胰腺外分泌源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女性,临床上病例较少。SPT的病理学特征较为独特,但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血清学表现均不典型,对SPT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目前,手术切除仍是SPT治疗的主要手段,预后较好,但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术后局部复发和转移的风险。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SPT的诊断和治疗逐渐趋于规范化和精细化。在SPT的诊断方面,尤其是对于较小的SPT病灶,可以采用胰腺功能试验、超声、CT、MRI、PET-CT等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进行综合评估。此外,血清学指标如CEA、CA19-9等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SPT的治疗方面,手术切除仍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腹腔镜手术、胰腺头切除、脾切除等手术方式被广泛应用于SPT的治疗中。对于一些有手术禁忌症的患者,也可以采用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对于SPT的术后随访和预后评估,也是临床上非常重要的一环。一般来说,SPT的预后较为良好,但存在术后局部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因此需要加强术后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局部复发和转移的情况。综上所述,SPT虽然罕见,但其病理学特征和治疗方案已经逐渐被认识和规范化,对于临床医生而言,更好地掌握SPT的诊治方法和预后评估,有助于提高SPT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訾睿王连敏吴涛
- 关键词:胰腺外科
- 自杀基因调节异基因免疫细胞对肝细胞癌和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实验研究
- 肝细胞癌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主要的健康问题,是世界第六位最常见的肿瘤和第三位最常见的癌症相关死亡疾病。全球每年有超过600000例新病例被诊断为肝癌。目前对HCC的根治性治疗方式(例如射频消融和外科手术切除)常因肿瘤的复...
- 吴涛
- 关键词:过继免疫治疗肝细胞癌自杀基因丙型肝炎
- 文献传递
-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与胰管切开取石胰腺管空肠吻合术在胰腺头部结石中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uodenum-preserving pancreatic head resection,DPPHR)与胰管切开取石胰腺管空肠吻合术(Partington手术)对于胰腺头部结石手术治疗的疗效差别,评估二者手术的优缺点,并对其进行一定的优化和改进。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1日以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一至四病区收治的139例需行手术治疗的胰腺头部结石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根据对患者所施行的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DPPHR组和Partington组,分析2组患者临床特征以及外科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术前一般资料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PPHR组以Ⅰ型结石为主(80.2%),而Partington组以Ⅰ、Ⅲ型结石为主(45.3%、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近期疗效中,DPPHR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较Partington组具优势(P<0.05);远期疗效中,DPPHR组在结石复发再手术、术后胰腺功能等方面均优于Partington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CP≥5 a(95%CI 1.057~3.884,P=0.012)、术后长期有饮酒史(95%CI 0.987~3.128,P=0.025),CP≥5a和术后长期有饮酒史均是影响胰腺头部结石术后无疼痛复发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胰腺头部结石患者近期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远期疗效(结石复发再手术、术后胰腺功能)分析,DPPHR手术均优于Partington术,可认为DPPHR手术目前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PDS的方法;但还需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手术策略,并重视术后护理和随访,以便为患者提供最佳预后。
- 苏琨王连敏马朝宇刘东方李世俊汪襄袆李金璠张凌李博吴涛
-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
- 血管生长抑素基因抑制胰腺癌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人血管生长抑素基因对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裸鼠移植瘤模型,应用人血管生长抑素基因质粒转染胰腺癌裸鼠移植瘤,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和微血管密度(MVD)差异,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情况。结果:治疗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质粒组(P<0.01),VEGF主要表达在肿瘤细胞的胞质内,治疗组、空白对照组和空质粒组平均灰度分别为179.57±5.22、150.87±3.44和163.40±3.54;阳性单位分别为14.94±2.26、31.26±2.72和29.21±2.95;MVD分别为10.60±74.56、19.33±2.52和18.67±5.29,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和空质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电子显微镜下治疗组可见大量肿瘤细胞坏死。结论:人血管生长抑素基因能明显抑制胰腺癌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坏死,进而抑制肿瘤生长。
- 朱红杨鸿炜黄松泉王琨吴涛郭永章王炳煌邹浩
- 关键词:胰腺肿瘤微血管密度基因治疗
-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对FHIT基因在90例生存期肝癌的表达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对FHIT基因在90例生存期肝癌手术标本中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90例临床资料和随访记录完整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手术标本,以相应的癌旁组织为对照,以免疫组化染色制作组织芯片,观测上述标本中FHIT基因表达差异.结果 FHIT基因在本实验组的人肝癌手术标本中的低表达是高概率事件(67/90;74.4%),同时癌旁组织的FHIT基因表达显著高于肝癌细胞(P<0.05)且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染色定量分析FHIT基因在本实验组的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HIT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其在肝癌细胞中的低表达可提示肿瘤恶性程度增加,免疫组化检测FHIT基因有助于肝癌的恶性程度判断和术后生存期预后的合理评估.
- 刘渤吴雪松戈佳云李晓魏东施智甜王家平吴涛陆志刚王琳
- 关键词:脆性组氨酸三联体组织芯片肝细胞肝癌
- 浅谈实习医生在电子病历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 2015年
- 病历是病人临床医疗信息的载体,是医疗活动的综合反应。病历书写既是医生日常最重要、又是最繁重的工作之一。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Record,简称EMR)是指医疗机构借助计算机和数据库系统建立起来的记录病人发病情况,病情变化和诊疗过程的医疗信息,电子病历系统的出现,为病历书写方式带来了一场巨大的变革,为实现病人临床信息的完全数字化提供了技术平台。
- 黄松泉吴涛
- 关键词:实习医生电子病历
- 胰腺导管腺癌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 2021年
-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实体肿瘤,具有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多种治疗效果不佳等特点。近年来,虽然PDAC在手术治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PDAC患者的远期生存仍不理想。据2018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统计,胰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七大原因,我国的发病率也正在逐年上升,其疾病负担不断加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PDAC较差的预后与其肿瘤微环境的特点息息相关,PDAC肿瘤微环境研究是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极有潜力的方向。该文就近年PDAC微环境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PDAC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胡元杰(综述)苏琨吴涛
-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腺导管腺癌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