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天达

作品数:9 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关节
  • 3篇置换术
  • 3篇关节炎
  • 2篇单髁
  • 2篇单髁置换
  • 2篇单髁置换术
  • 2篇性关节炎
  • 2篇韧带
  • 2篇入路
  • 2篇膝关节
  • 2篇临床教学
  • 2篇教学
  • 2篇骨科
  • 2篇骨性
  • 2篇骨性关节
  • 2篇骨性关节炎
  • 2篇关节镜
  • 2篇关节置换
  • 2篇侧入路
  • 1篇导入式

机构

  • 9篇常州市第一人...

作者

  • 9篇何天达
  • 3篇韦兆祥
  • 3篇王益民
  • 3篇朱隽科
  • 2篇周立平
  • 2篇孙煜
  • 1篇李欢
  • 1篇包欣南
  • 1篇徐鹏

传媒

  • 1篇智慧健康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常州实用医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前外侧入路小切口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前外侧入路小切口的效果。方法对102例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随机分成试验纽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前外侧入路小切口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方法,观测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术后3天下床、髋臼外展角、术后3月及1年Harris评分。结果手术时间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口长度试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输血例数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天下床例数试验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髋臼外展角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rris评分术前及术后1年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3月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术后死亡病例,无手术感染、假体周围骨折与劈裂、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前外侧入路小切口方法,在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功能评分等指标上可获得满意的微创效果,笋能尽快恢复髋关节功能。
何天达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
翻转课堂联合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3年
探讨翻转课堂联合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骨关节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规培医师12名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骨科临床教学;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骨关节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规培医师14名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翻转课堂联合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考核并比较两组规培医师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临床思维及病历书写;评价并比较两组规培医师对于教学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翻转课堂联合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后,观察组规培医师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临床思维及病历书写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规培医师对于教学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实施翻转课堂联合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可有效提高规培医师的临床综合能力,提高其对于教学的满意度和学习兴趣,提高骨科临床教学质量。
何天达
关键词:病例导入式教学法骨科临床教学
前方双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保残重建术治疗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前方双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PCL)保残重建术治疗PCL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收治的PCL损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均行关节镜下PCL保残重建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前方双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对照组采用前方双入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0)。术后3、6个月,两组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优于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方双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关节镜下PCL保残重建术可改善PCL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且安全性高。
孙煜何天达周立平包欣南
关键词:后内侧入路关节镜
喙锁、肩锁韧带修复联合锁定锁骨钩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采用喙锁、肩锁韧带修复联合锁定锁骨钩板内固定治疗Rockwood Ⅲ~Ⅴ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3—2015—03采用喙锁、肩锁韧带修复联合锁定锁骨钩板内固定治疗的19例Rock.wood Ⅲ~Ⅴ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采用Herscovici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本组19例均获得随访12-16个月,平均1213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X线片显示肩锁关节复位良好。所有患者术后4~6周恢复肩关节功能,取出内固定后复查X线片未见再脱位。末次随访时Herscovici评分:优17例,良2例。结论采用喙锁、肩锁韧带修复联合锁定锁骨钩板内固定治疗Rockwood Ⅲ~Ⅴ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同时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王益民韦兆祥何天达朱隽科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喙锁韧带肩锁韧带内固定
微创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 探讨微创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微创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18例,并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18例患者手术时间40~60(50.0±2.4)min,术中出血量50~100(80.0±8.1)ml,住院时间7~14(10.0±1.1)d,无感染、深静脉血栓、骨折等并发症发生。18例患者获随访3个月~3年,未发现假体松动、感染、脱位等并发症,未有外侧胫股关节、髌股关节软骨面进行性病变和疼痛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11例,良5例,中2例;膝关节活动范围95~135度。结论 微创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膝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老年单纯性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王益民韦兆祥何天达朱隽科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老年
单髁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就诊于医院的7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A组行单髁置换术治疗,B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结果与B组相比,A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均未发生假体周围骨折、栓塞、感染等并发症;A组膝关节评分(HSS)、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90.05±3.42)分、(120.07±7.08)°,高于B组的(77.89±4.94)分、(107.96±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可减少手术用时,降低失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
何天达王益民朱隽科韦兆祥
关键词:单髁置换术膝关节功能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活动度
骨关节炎(OA)的发病机制研究现状被引量:24
2022年
骨关节炎(OA)是关节软骨、滑膜及其附属结构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的炎性病变,以关节的肿胀、慢性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对患者的工作及生活造成极大困扰,同时造成巨大的社会负担。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MPs)、基因、信号通路等被认为与骨关节炎的产生息息相关。同时肥胖、内分泌疾病、性别、年龄、激素水平、关节内部的机械应力异常等也参与重要的作用,且各种致病因素间相互促进或抑制,机制非常复杂。针对骨关节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探索是研究骨关节炎的一个热点,因此,本文对骨关节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为骨关节炎的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必要的帮助。
赵青松李欢徐鹏何天达靳小雅
关键词:骨关节炎病因发病机制
肩关节镜下单排缝合与双排缝合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应用比较
2024年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单排缝合与双排缝合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7月—2022年6月所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行肩关节镜下单排缝合治疗,观察组(50例)行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研究比较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功能相关指标水平(UCLA分数、Constant分数以及ASES分数)、治疗后肩关节相关(前屈、后伸、外展、内收以及上举)、临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指标活动度(P<0.05)。结论在肩袖损伤治疗过程中采取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方式较之单排缝合,其治疗效果更为理想,有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率。
孙煜何天达于万涛周立平
关键词:肩袖损伤
“互联网+”时代双轨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24年
探讨“互联网+”时代双轨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入科先后时间进行分组,将2022年 1~12月入科的22名规培医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模式,将2023年 1~12月入科的23名规培医生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互联网+”时代双轨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出科时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病历书写考核成绩,岗位胜任力评价及培训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理论、临床实践技能及病历书写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岗位胜任力各维度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培训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互联网+”时代双轨教学模式应用于骨科临床教学中可提升规培医生的理论、操作及病历书写能力,增强岗位胜任力,改善培训满意度。
何天达
关键词:双轨教学模式骨科临床教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