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隽科
-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喙锁、肩锁韧带修复联合锁定锁骨钩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采用喙锁、肩锁韧带修复联合锁定锁骨钩板内固定治疗Rockwood Ⅲ~Ⅴ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3—2015—03采用喙锁、肩锁韧带修复联合锁定锁骨钩板内固定治疗的19例Rock.wood Ⅲ~Ⅴ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采用Herscovici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本组19例均获得随访12-16个月,平均1213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X线片显示肩锁关节复位良好。所有患者术后4~6周恢复肩关节功能,取出内固定后复查X线片未见再脱位。末次随访时Herscovici评分:优17例,良2例。结论采用喙锁、肩锁韧带修复联合锁定锁骨钩板内固定治疗Rockwood Ⅲ~Ⅴ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同时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 王益民韦兆祥何天达朱隽科
-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喙锁韧带肩锁韧带内固定
- “黑敷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5
- 2010年
- 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上用黑敷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 徐建钟郑冲朱隽科王尔
- 关键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局部投药血沉
- 微创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微创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微创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18例,并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18例患者手术时间40~60(50.0±2.4)min,术中出血量50~100(80.0±8.1)ml,住院时间7~14(10.0±1.1)d,无感染、深静脉血栓、骨折等并发症发生。18例患者获随访3个月~3年,未发现假体松动、感染、脱位等并发症,未有外侧胫股关节、髌股关节软骨面进行性病变和疼痛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11例,良5例,中2例;膝关节活动范围95~135度。结论 微创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膝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老年单纯性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 王益民韦兆祥何天达朱隽科
-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老年
- 全部膝关节置换与膝关节单髁置换治疗80岁以上高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短期疗效对比
- 2024年
- 目的对比80岁以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全部膝关节置换术(TKA)或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手术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7~2022年收治的80岁以上TKA患者33例38例次(TKA组)及UKA患者38例39例次(UKA组)的相关临床资料。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天及术后1年的疼痛、主动活动度、功能评分、并发症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KA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均少于U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天UKA组VAS评分显著低于TKA组(P=0.006);活动度方面,UKA组术前、术后1天及术后1年的主动屈伸活动度均优于TKA组(P<0.05),而与UKA组相比术后1年时TKA组膝关节活动度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功能评分方面,两组术前KSS及OK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两组功能评分均显著改善,且UKA组的KSS及OKS评分均优于TKA组(P<0.05)。TKA组并发症发生为8.57%,UK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0)。结论两种手术均拥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较高的安全性,TKA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范围,而UKA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以临床评分方面更有优势,临床诊疗工作中推荐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术式。
- 孙晗朱隽科于万涛邵世杰韦兆祥王益民
- 关键词:膝关节单髁置换术高龄
- 单髁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就诊于医院的7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A组行单髁置换术治疗,B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结果与B组相比,A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均未发生假体周围骨折、栓塞、感染等并发症;A组膝关节评分(HSS)、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90.05±3.42)分、(120.07±7.08)°,高于B组的(77.89±4.94)分、(107.96±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可减少手术用时,降低失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
- 何天达王益民朱隽科韦兆祥
- 关键词:单髁置换术膝关节功能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活动度
- 手术时间和血流阻断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差异性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分析手术时间、血流阻断程度对全膝、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差异性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行全髋关节置换术(nn)和全膝关节置换术(Ⅱ矾)且术后3~5天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的655例病例资料,其中THA473例,TKA182例。分析2种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术中血流阻断与术后血栓发生率差异性的相关性。结果TKA和THA术后血栓发生率分别43.96%、29.39%,TKA手术时间明显长于THA,THK术后DVT发生率随手术时间延长而升高,TKA术后DVT发生率与手术时间无明显联系;术中深静脉造影观察到TKA术时膝关节长时间处于极度屈曲状态,压迫下肢血管,血流阻断明显造成回流不畅,而THA术中下肢血流阻断程度较TKA轻,静脉回流尚可,未见有明显阻碍。结论虽然TKA手术时间显著长于THA,但对导致术后DVT发生率产生差异性无明显相关。TKA术中膝关节处于极度屈曲,下肢血流阻断程度明显严重于THA,是全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产生差异性的重要因素。
- 朱隽科
- 关键词:手术时间血流阻断置换术DVT发生率
- 控制体质量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关系被引量:3
- 2012年
- 肥胖被认为是骨性关节炎(OA)的高危因素,相关临床数据表明控制或减轻体质量是预防和治疗膝关节OA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并没有循证医学依据来解释控制体质量与膝关节OA发病之间的关系。近年来研究发现,控制体质量的过程主要对减小膝内收力矩、降低轴向冲量等生物机械因素,以减轻膝关节负荷有重要的意义。现根据国内外文献,就两者发病相关性进行综述。
- 朱隽科蒋青
- 关键词:肥胖骨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