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魁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体外循环对脑血管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3年
-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技术的运用使心脏手术术后病死率显著下降,但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却居高不下。对于CPB引起脑损伤的机制十分复杂,主要是血管内皮受损引发的炎症反应损伤,以及CPB使脑血管正常的舒缩功能发生改变,造成了脑组织的血供发生变化所致。现从CPB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以及时在特定病理条件下的脑血管影响等方面,综述其研究进展,以期达到提高对CPB条件下脑血管损伤的认识,为进一步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改善患者心脏术后的预后,提出更好的治疗策略。
- 莫文魁陈群清
- 关键词:脑血管损伤体外循环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病死率CPB
- 兔脑栓塞急性期体外循环模型的建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索建立稳定、可行的兔脑栓塞急性期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模型,为研究临床脑栓塞急性期体外循环对脑组织的影响以及手术时机选择提供实验工具。方法 54只兔随机分成A、B二大组,A组为非脑栓塞CPB组(n=18),B组分为B1组(脑栓塞24 h后CPB组,n=18),B2组(脑栓塞1周后CPB组,n=18)。经眶上缘入路,直视下电凝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建立兔大脑中动脉脑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并分别于脑栓塞24 h、1周进行MRI检查,观察各组脑栓塞情况。胸骨正中切口,升主动脉和右心房分别插管,建立CPB,从而建立脑栓塞急性期CPB模型。观察各组建模成功率,并于CPB后2 h进行MRI检查观察脑部情况。结果 B1、B2两组均成功建立脑栓塞模型,成功率100%,栓塞后兔均存活;A组和B组在建立CPB模型的成功率上无差异(P>0.05)。在CPB术后2 h,A、B两组MRI检查均未发现出血灶或新发栓塞灶。结论采用眶上缘入路及模拟临床实际建立的兔脑栓塞急性期体外循环模型具有成功率高、稳定、可行的特点,是进行脑栓塞急性期体外循环相关脏器损伤机制研究和对其进行干预的较理想模型。兔脑栓塞急性期进行体外循环后未见脑组织出血及新发栓塞灶。
- 莫文魁何良勇陈群清闫玉生童健蒙华张富丽
- 关键词:体外循环脑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