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红梅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1
供职机构:延安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原因分析及预...
  • 1篇神经刺激
  • 1篇神经刺激器
  • 1篇神经阻滞
  • 1篇年龄
  • 1篇平均年龄
  • 1篇起效时间
  • 1篇盲探
  • 1篇近视
  • 1篇近视眼
  • 1篇肌间沟
  • 1篇家长
  • 1篇肥胖
  • 1篇肥胖患者
  • 1篇臂丛
  • 1篇臂丛神经
  • 1篇臂丛神经阻滞
  • 1篇DS

机构

  • 2篇延安市人民医...

作者

  • 2篇张红梅
  • 1篇贺晓丽
  • 1篇王燕
  • 1篇吴栋
  • 1篇李海英
  • 1篇姜英
  • 1篇李先明

传媒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0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5000例中小学生近视眼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被引量:1
2004年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5000例,年龄6~17岁,平均年龄12岁,男2400例,女2600例.-2.00DS以内3000例,-2.00DS至-4.00DS1500例,-4.00DS以上500例.形成原因:4500例家长认为是用眼不卫生,200例认为与遗传有关,300例说不清.
贺晓丽吴栋李先明张红梅姜英
关键词:近视眼平均年龄DS家长
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与传统盲探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肥胖患者效果对比研究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与传统盲探法3种不同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应用于肥胖患者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行上肢手术患者90例,根据入院顺序编号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每组30例,均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传统盲探组通过异感判断针刺部位行神经阻滞,神经刺激器组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组于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均给予0.375%盐酸罗哌卡因25 ml。比较3组麻醉效果及副作用发生率。 结果 3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传统盲探组、神经刺激器组,且超声引导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传统盲探组、神经刺激器组(P〈0.05)。超声引导组手术区域麻醉效果优良率100.0%(30例),均高于传统盲探组76.7%(23例)及神经刺激器组83.3%(25例)(P〈0.05)。超声引导组并发症发生1例(3.3%),均低于传统盲探组8例(26.7%)及神经刺激器组4例(13.3%)(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维持时间长,麻醉效果更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应更为安全。
李海英张红梅王燕
关键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