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军

作品数:25 被引量:121H指数:8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胃癌
  • 9篇预后
  • 9篇肿瘤
  • 7篇术后
  • 7篇胃肿瘤
  • 7篇病理
  • 5篇手术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结
  • 4篇术后康复
  • 4篇切除
  • 4篇临床病理
  • 4篇康复
  • 4篇间质
  • 4篇间质瘤
  • 4篇腹腔
  • 4篇病理特征
  • 3篇单孔
  • 3篇预后分析
  • 3篇速康

机构

  • 17篇福建省肿瘤医...
  • 9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25篇肖军
  • 17篇叶再生
  • 17篇魏晟宏
  • 17篇陈路川
  • 16篇王益
  • 16篇曾奕
  • 6篇魏丞
  • 6篇滕文浩
  • 5篇臧卫东
  • 5篇陈小玲
  • 4篇李阳明
  • 3篇卓长华
  • 2篇刘胜
  • 2篇刘文居
  • 2篇郑秋红
  • 2篇廖凌虹
  • 2篇臧卫东
  • 1篇应敏刚
  • 1篇郭增清
  • 1篇陈小玲

传媒

  • 4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消化肿瘤杂志...
  • 2篇肿瘤代谢与营...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山西卫生健康...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1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5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术前伊马替尼治疗对局部晚期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的远期价值探讨
目的 评估不可切除或局部进展的胃肠道间质瘤术前服用伊马替尼的安全性及远期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 年9 月至2016 年11 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术前口服伊马替尼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分子资料,应用Kapla...
魏晟宏林振孟曾奕叶再生王益林志涛肖军陈路川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局部晚期伊马替尼
单孔加一腹腔镜技术在胃肠手术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6
2020年
单孔腹腔镜手术是在传统腹腔镜手术基础上发展而来,通过腹部单一小切口置入多枚腹腔镜器械实施手术的方式[1]。1969年Clifford Wheeless首先报道了经脐腹腔镜输卵管结扎术,自此开启了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大门,此后此技术被部分医师采纳,并应用于妇科、普通外科、胸科等领域。但由于存在器械干扰、视野欠佳、操作难度偏大等原因未能被广泛开展,直至2007年,Raman等[2]才报道为1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施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肾切除术。
滕文浩臧卫东魏丞刘文居刘胜肖军
关键词:输卵管结扎术单孔腹腔镜手术胃肠手术肾切除术腹腔镜技术腹腔镜器械
十二指肠间质瘤保留器官功能的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保留器官功能的临床诊治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2010 年1 月至2015 年12 月期间接受治疗的453 例胃肠间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十二指肠间质瘤24 例,根据有无手术治疗分为单纯口服伊马...
叶再生王益魏晟宏林振孟曾奕肖军林志涛陈路川
关键词: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87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临床及病理资料的整理分析,探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好发部位、病理特点、分级分期等与预后的相关性。
魏晟宏林志涛叶再生王益曾奕林振孟肖军陈路川
关键词:病理特征预后
单孔加一腹腔镜技术在根治性右半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比较"单孔加一"与常规5孔法完全腹腔镜技术在右半结肠癌手术中的近期疗效、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及机体应激及炎性反应状态,以探讨"单孔加一"腹腔镜技术在根治性右半结肠癌手术中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接受单孔加一孔腹腔镜右半结肠手术的35例患者(SILS+1组)的临床资料,并将同期采用常规5孔法行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手术的44例患者作为传统组(CLS组)。比较两组术中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观察指标(术后首次下地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前3 d疼痛评分、住院天数、淋巴结清扫个数、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总蛋白、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指标)。结果两组均无中转开腹或腹腔镜辅助手术,均成功完成全腔镜下根治性右半结肠癌切除术。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肿瘤分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与CLS组相比,SILS+1组总切口长度更短[(5.1±0.6)cm比(8.5±4.1)cm,t=4.124,P=0.012],首次下地中位时间(中位数:27.6 h比49.3 h,Z=4.386,P=0.026)及首次排气中位时间(42.8 h比63.2 h,Z=13.086,P=0.012)更早,术后疼痛更轻[术后1d:(2.0±1.1)分比(3.6±0.9)分;术后2 d:(1.4±0.2)分比(2.9±1.4)分,术后3 d:(1.1±0.1)分比(2.3±0.3)分,F=49.128,P=0.003],术后住院时间[(9.1±2.7)d比(11.2±2.2)d,t=3.267,P=0.001]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2天复查,发现SILS+1组的总蛋白水平高于CLS组[(59.7±18.2)g/L比(43.0±12.3)g/L,t=2.214,P=0.003]、白蛋白水平高于CLS组[(33.6±7.3)g/L比(23.7±5.4)g/L,t=5.845,P<0.001],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CLS组[(16.3±3.1)g/L比(63.3±4.5)g/L,t=4.961,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魏丞肖军滕文浩廖凌虹臧卫东
关键词:术后康复
"单孔+1孔"技术在右半结肠癌加速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单孔+1 孔”技术在右半结肠癌(Right colon cancer,RCC)关于加速康复外科的可行性和优势及比较分析围术期营养及炎症状态。方法 回顾性收集60 例可切除RCC 经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按照1:2...
郭增清魏丞肖军滕文浩臧卫东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术后康复右半结肠癌
吻合口与非吻合口处残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差异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 探讨吻合口与非吻合口处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和姑息性手术)的149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残胃癌定义为因胃良性病变行胃部分切除术后5年以上(87例)或因胃恶性病变行根治性胃部分切除术后10年以上(62例)的残胃原发癌。根据肿瘤的不同部位,分为吻合口组(72例)和非吻合口组(7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手术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预后。结果 与非吻合口组相比,吻合口组T分期、N分期和TNM分期更晚[吻合口组T1、T2、T3和T4期患者有1例(1.4%)、2例(2.8%)、17例(23.6%)和52例(72.2%),非吻合口组分别有8例(10.4%)、10例(13.0%)、27例(35.1%)和32例(41.6%),χ2=17.665 ,P= 0.001;吻合口组N0、N1、N2和N3期患者分别有28例(38.9%)、10例(13.9%)、23例(31.9%)和11例(15.3%),非吻合口瘘组分别有55例(71.4%)、10例(13.0%)、7例(9.1%)和5例(6.5%),χ2= 19.421,P= 0.000;吻合口组Ⅰ、Ⅱ、Ⅲ和Ⅳ期患者分别有3例(4.2%)、10例(13.9%)、47例(65.3%)和12例(16.7%),非吻合口组分别为16例(20.8%)、40例(51.9%)、15例(19.5%)和6例(7.8%),χ2= 45.294,P= 0.000],组织分型和Borrmann分型更差[吻合口组分化良好和不良者分别为19例(26.4%)和53例(73.6%),非吻合口组分别为43例(55.8%)和34例(44.2%),χ2= 13.287 ,P= 0.000;吻合口组BorrmannⅠ、Ⅱ、Ⅲ和Ⅳ型者分别有3例(4.2%)、17例(23.6%)、47例(65.3%)和5例(6.9%),非吻合口组分别为18例(23.4%)、16例(20.8%)、34例(50.6%)和4例(5.2%),χ2= 11.445,P= 0.010]。与非吻合口组相比,吻合口组根治切除率较低[63.9% (46/72)比89.6% (69/77),χ2= 13.977,P= 0.000],联合器官
陈路川魏晟宏叶再生王益郑秋红卓长华肖军曾奕
关键词:残胃癌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预后
“单孔+1”技术在远端胃癌手术及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单孔+1"技术在远端胃癌关于加速康复外科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回顾性收集90例pT1-4aNXM0远端GC经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回顾性病例采用SPASS 1∶2进行随机匹配,其中"单孔+1"组30例,传统5孔腔镜组(CLS)60例。比较两组术中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观察指标(术后首次下地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前3天疼痛评分、住院天数、肿瘤最大径、淋巴结清扫枚数及疼痛评分)。结果"单孔+1"组总切口长度更短,首次下地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更早,术后疼痛更轻,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 <0.05)。"单孔+1"组的术后出院时间小于CLS组(P <0.05)。术后第2日复查,发现"单孔+1"组的总蛋白、白蛋白均高于CLS组(P <0.05),CRP指标低于CLS组(P <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个数、淋巴结转移个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总蛋白、白蛋白及CRP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单孔+1"的技术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及普及性,该技术在同等根治度的前提下,不仅减少术后躯体疼痛,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手术损伤更小,对患者术后营养状态的保护更好。
魏丞肖军滕文浩廖凌虹臧卫东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术后康复远端胃癌
单孔加一孔联合ERAS在高位直肠及乙状结肠癌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单孔加一孔腹腔镜手术联合ERAS治疗高位直肠及乙状结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外科进行加速康复外科干预的92例高位直肠及乙状结肠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孔加一孔手术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组39例及常规腹腔镜手术联合ERAS组53例,对比两组围术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上下切缘、清扫淋巴结数量及并发症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单孔加一孔手术联合ERAS组较常规手术联合ERAS组,总切口长度更短[(6.7±1.1)cm比(8.5±1.3)cm,P=0.000],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更早[(22.2±5.2)h比(27.1±7.9)h,P=0.001],首次排便时间更早[(70.2±19.8)h比(83.1±20.4)h,P=0.005],术后第一天C反应蛋白值更低[(43.5±28.6)mg/L比(57.2±33.2)mg/L,P=0.038],术后住院时间更短[(7.0±1.7)d比(8.1±2.1)d,P=0.010],且术后2~4天疼痛评分更低(P<0.05)。结论经验丰富的腔镜医师采用单孔加一孔手术治疗高位直肠及乙状结肠癌并联合ERAS干预是安全可行的,且单孔加一孔手术可减低操作难度,具有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滕文浩魏丞姜雯雯肖军臧卫东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结直肠癌术后康复
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分析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情况,探讨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07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行胃癌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和保护因素。结果腹腔镜下胃癌手术810例(全胃切除术560例,远端胃切除术250例),开腹胃癌手术1260例(全胃切除术840例,远端胃切除420例)。术后吻合口漏总体发生率2.80%(58/2070),腹腔镜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35%(11/810),开腹术后发生率为3.73%(47/1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联合脏器切除(B=3.549>0,OR=34.773>1,P=0.000)、糖尿病(B=1.338>0,OR=3.812>1,P=0.000)、术前低蛋白血症(B=0.654>0,OR=1.922>1,P=0.049)、术前新辅助化疗(B=0.694>0,OR=1.530>1,P=0.043)均为独立危险因素,而腹腔镜(B=-1.459<0,OR=0.233<1,P=0.000)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对于胃癌手术,腹腔镜手术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联合脏器切除、糖尿病、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新辅助化疗是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高危因素,而腹腔镜手术为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保护性因素,合理应用腹腔镜及恰当处理有助于降低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和进展。
曾奕应敏刚魏晟宏叶再生肖军王益林振孟陈路川
关键词:胃癌吻合口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