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肺动脉
  • 4篇肺动脉高压
  • 3篇预后
  • 2篇血管
  • 2篇右心
  • 1篇低钠
  • 1篇低钠血症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血
  • 1篇心导管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功能不全
  • 1篇心室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介入
  • 1篇血管扩张
  • 1篇血管扩张药
  • 1篇血钠
  • 1篇血钠水平

机构

  • 6篇武汉亚洲心脏...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张刚成
  • 6篇邱丘
  • 3篇周红梅
  • 2篇李珊珊
  • 2篇邓晓娴
  • 2篇郑璇
  • 1篇张长东
  • 1篇陶凉
  • 1篇沈群山
  • 1篇尚小珂
  • 1篇肖书娜
  • 1篇卢蓉
  • 1篇王利军
  • 1篇于玺
  • 1篇陈友三

传媒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儿童肺动脉高压合并基因突变7例临床分析
2022年
收集2014年1月-2018年3月就诊我院,右心导管确诊肺动脉高压,基因检测阳性的患儿共7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转归。不明原因儿童肺动脉高压基因阳性发病率为32%,其中BMPR2突变3例,ACVRL1突变2例,FLNA突变1例,NOTCH3突变1例,KMT2D突变1例。男女比例为1∶6,初诊年龄8个月~15岁,随访时间9~31个月。所有患儿均有活动耐量下降,随访中1例因大咯血死亡,2例因心力衰竭死亡,2例出现心力衰竭加重在调整治疗后病情平稳,2例病情平稳。
邓晓娴邓晓娴周红梅周红梅张刚成邱丘
关键词:儿童肺动脉高压基因突变基因检测
红细胞分布宽度联合混合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对肺高压患者预后评估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分析联合检测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混合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Sa-vO_(2))与肺高压(PH)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86例PH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并分析基线水平RDW与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查及心导管参数的相关性。所有患者随访2年,根据ROC曲线判断PH患者RDW和Sa-vO_(2)水平的临界值,Cox回归分析各观察指标预测预后的价值,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的生存预后。结果 RDW与世界卫生组织心功能分级、总胆红素、尿酸、N末端B型利钠肽原、肺血管阻力指数、Sa-vO_(2)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动脉血氧饱和度、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存在显著负相关性。RDW、Sa-vO_(2)、联合RDW及Sa-vO_(2)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9、0.708和0.725,P<0.05。当RDW=14.01%及Sa-vO_(2)=29.1%时,预测PH患者预后不良事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5%和57%。Cox回归分析显示,当患者为高风险组(RDW≥14.01%且Sa-vO_(2)≥29.1%)时,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是低风险组(RDW<14.01%并且Sa-vO_(2)<29.1%)的6.5倍。结论 RDW可用于PH患者病情评估,联合混合动静脉血样饱和度差对预测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李珊珊郑璇颜梦欢邱丘张刚成
关键词:红细胞分布宽度肺高压
同步心导管及2D超声构建人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压力容积环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心导管和2D超声同步测量右心室压力容积环的可行性。方法拟入组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右心导管检查的任意类型肺动脉高压患者,在行导管检查的同时行心脏超声测量右心室容积,选择同一心动周期,取压力和容积参数制作压力容积环。结果最终完成4例患者的资料收集,制作出压力容积环,但图形不规则,相互间无相似性,制作失败。结论同步心导管及2D超声构建人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压力容积环存在难以克服的技术缺陷,难以成功。
尚小珂卢蓉肖书娜张长东邱丘于玺陈友三王利军Zhong Liang张刚成
关键词:右心室肺动脉高压心导管
心血管介入操作相关脑卒中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本文综述了各类常见心血管介入操作相关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发生机制、风险因素、预防策略等内容,主要介入操作包括经导管主动脉瓣带瓣支架植入术、各类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冠状动脉介入术等。
张刚成邱丘沈群山陶凉
关键词:脑卒中心血管介入
靶向治疗时代第Ⅰ大类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中国肺血管扩张药物上市后第Ⅰ大类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3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收治的750例确诊的第Ⅰ大类PAH患者,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心导管检查等,平均随访(2.3±1.7)年,评价第Ⅰ大类PAH的治疗及预后,对比分析中国靶向肺血管扩张药上市前后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第Ⅰ大类PAH患者平均确诊年龄(30.39±17.54)岁,女性占65.6%.心功能Ⅲ或Ⅳ级29.2%,6MWD(422±96)米.第Ⅰ大类PAH中IPAH 12.4%、HPAH 0.7%、CTD-PAH 4.8%和portalHT-PAH 0.5%及CHD-PAH 81.6%.不同亚类PAH性别(χ^2=24.551,P<0.05)、年龄(F=3.973,P=0.003)、BMI(F=11.005,P<0.05)、6MWD(F=2.537,P=0.041)、SPO2(F=4.129,P=0.003)、尿酸(F=7.654,P<0.05)、总胆红素(F=3.737,P=0.005)、SvO2(F=3.298,P=0.011)、PVRI(F=11.132,P<0.05)、心排指数(F=3.506,P=0.008)、右心室/左心室舒张末内径(F=14.90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H中基础治疗仅占16.3%,心功能Ⅲ~Ⅳ级联合应用两种肺血管扩张药占51.6%.平均随访时间为(2.3±1.7)年,终点事件135例,其中死亡30例.IPAH、HPAH、CTD-PAH和CHD-PAH死亡者分别占8.6%、60.0%、11.1%、2.5%.PAH第1、3年生存率分别为98.8%和96.0%,较非靶向药物治疗时期分别提高30.8%、57.1%.结论靶向治疗时代我国第Ⅰ大类PAH患者早期生存率较前改善,但低龄患者药物选择种类少,早期诊断率有待提高,需提高标准靶向治疗率.
李珊珊颜梦欢邱丘周红梅张刚成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
血钠水平与肺动脉高压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血钠水平与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的100例肺动脉高压患者。根据患者血钠水平分为低钠血症组(血钠<135 mmol/L,40例)和正常血钠组(60例),分析血钠水平与肺动脉高压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血钠组相比,低钠血症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更多(82.5%比45.0%,P<0.001)、更易出现水肿(75.0%比27.8%,P<0.001)、住院率更高(72.5%比38.3%,P<0.001)、右心房压更高[(13.4±5.1)mmHg比(8.2±3.6)mmHg,P<0.001]、心脏指数更低[(21.2±8.5)ml/m^2比(34.7±8.9)ml/m^2,P<0.01]、右心室与左心室容积比更大(1.93±0.45比1.31±0.52,P<0.001)和三尖瓣收缩期位移更小[(1.52±0.50)cm比(1.93±0.40)cm,P=0.001],但两组的平均肺动脉收缩压相似[(48.9±8.3)mmHg比(48.5±10.7)mmHg,P=0.542]。结论血钠水平与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均明显相关,低钠血症可能是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周红梅邓晓娴肖应婷邱丘张刚成
关键词:低钠血症右心功能不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