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虎
- 作品数:9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听力特点分析及危险因素研究
- 目的: 分析巨细胞病毒感染(cytomegalovirus,CMV)患儿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 ABR)表现,探寻引起听力损害的危险因素,并对听力损害患儿随访,以期为临床诊...
- 章虎
- 关键词:感音神经性耳聋
- 文献传递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细菌学分析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病原菌,从而指导临床合理抗感染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NEC患儿病历资料,分析血培养或腹水培养阳性病例的病原菌、药敏及治疗情况。结果共诊治64例NEC患儿,BellⅠ期28例,Ⅱ期10例,Ⅲ期26例,细菌培养阳性27例(43.8%),共33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3株(39.4%),包括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共9株,表皮葡萄球菌4株;革兰阴性细菌19株(57.6%),包括肠杆菌科细菌16株;奥默毕赤酵母菌1株(3.0%)。BellⅠ期、Ⅱ期、Ⅲ期患儿细菌感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培养P=0.122,腹水培养P=0.135)。革兰阴性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86.6%);革兰阳性细菌均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氯霉素及链霉素敏感(100%)。结论感染是新生儿NEC的重要原因之一,以革兰阴性细菌感染为主。新生儿发生NEC后可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再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酌情加用万古霉素。
- 章虎尚鲲陈尚勤
- 关键词:细菌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细菌学分析
- <正>目的研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病原菌,从而指导临床合理抗感染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住我院新生儿科诊断为新生儿NEC的患儿,分析血培养或腹水培养阳性病例的病原菌及药敏情况。...
- 章虎尚鲲陈尚勤
- 文献传递
- 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听力损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 探讨影响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儿童听力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住院的275例CM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测结果,采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影响CMV感染患儿听力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 275例(550耳)患儿中听力异常73例(双侧异常34例),共107耳,其中轻度异常79耳(占73.8%),中度异常16耳,重度异常8耳,极重度异常4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 =2.042,95%CI:1.097~3.802)、头颅MRI异常(OR=2.999,95%CI:1.251~7.186)是CMV感染患儿听力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炎(OR=0.113,95%CI:0.020~0.637)、血小板减少性瘀斑(OR=0.217,95%CI:0.056~0.842)与听力损害呈负相关.结论 CMV感染的男性及头颅MRI异常的患儿更容易出现听力损害,而出现肝炎或血小板减少性瘀斑时或有助于早期发现CMV感染,从而获得有效治疗减少对患儿听力的损害,但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章虎陈迎迎徐志伟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听力损害
-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时间长短对《儿科学》学习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时间长短对《儿科学》学习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本科四年级学生共153人纳入研究,研究组59人,对照组94人。研究组学生第1年接受传统授课模式,后3年接受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对照组前3年接受传统授课,第4年接受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授课。以问卷调查形式搜集资料,包括对上课形式的兴趣、记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等方面的自我评价,比较两组学生能力提升的差异,并比较两组学生随堂答题分数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学生喜欢混合式教学形式更多(Z=2.152,P<0.05),且有更多学生对医学知识兴趣有提高(Z=2.117,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有更多学生搜集信息能力得到提升(Z=2.258,P<0.05),研究组随堂答题分数更高[60(50,70) vs.60(40,60),P=0.001]。在知识点理解深度、记忆能力、思考能力、解决案例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课堂发言能力提升方面,两组学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教学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接触该教学模式时间越长,搜集信息能力提升更多,且答题分数更高。
- 章虎孙妍刘琦陈益平张海邻
-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儿科学
- 人巨细胞病毒UL144基因多态性与婴儿肝炎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了解人巨细胞病毒(HCMV)UL144基因在婴儿HCMV肝炎中的多态性及序列特点。方法收集2017年1-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4例HCMV肝炎患儿的尿液,通过离心获取尿沉渣,提取HCMV DNA;采用PCR扩增DNA提取物UL144基因开放读码框(ORF),并进行荧光电泳检测;扩增阳性样本进行DNA测序及分析。结果24例HCMV肝炎患儿尿沉渣中,11例扩增阳性(其中样本IH6氨基酸编码提前终止),UL144基因检出率为45.8%。种系进化树分析显示,10例阳性样本(除外IH6)DNA序列分为3个基因型为A型(1例),B型(8例),C型(1例)。将所测得的UL144序列及Toledo株进行同源性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56.8%~100%,氨基酸同源性为48.2%~100%;与Toledo株比较,A型和C型氨基酸序列变异性小,同源性分别为98.2%和82.9%;而B型变异性大,同源性为48.8%~49.4%。EXPASY数据库分析功能位点显示,除ZF-CTCHY和Prokar_Lipoprotein仅存在于UL144 B型外,其他功能位点均存在于三种基因型中;其中N-glycosylation、TN-FR_NGFR_1、CRD、TNFR_C6、NCD3G呈高度保守性。结论婴儿HCMV肝炎UL144基因存在A、B、C3个基因型,以B型为主;A型和C型较为保守,而B型存在显著变异性。UL144基因所编码蛋白的重要功能位点具有高度保守性。
- 叶万定温正旺章虎陈益平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肝炎核苷酸同源性婴儿
- 婴儿麻疹并急性严重肝损害二例
- 2017年
- 例1女,10月龄,无基础疾病,未接种麻疹疫苗,2013年5月10日因“发热2d”收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格检查:精神可,颜面部及躯干可见散在红色丘疹,口腔黏膜光滑,扁桃体见脓点。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CRP)23.00mu/L,白细胞计数13.1×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573。
- 叶万定章虎徐志伟
- 关键词:严重肝损害婴儿麻疹急性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
- 儿童肺吸虫病临床、病理及影像学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分析儿童肺吸虫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2至2016年确诊的31例儿童肺吸虫病(分为温州市县组14例及外来流动儿童组17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影像学等特征及诊疗情况。结果流动儿童组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2379±944)IU/mL]明显高于温州市县组(1552±1121)IU/mL,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5);流动儿童组治疗天数(13.8±6.5)d明显高于温州市县组(9.9±3.4)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5)。所有患儿中10例为多浆膜腔积液,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及心包积液;5例肺吸虫脑病,MRI示异常多位于顶叶,T1WI呈稍低信号,囊壁呈等灰质信号,T2WI呈高信号,周围可见水肿带,Gd-DTPA增强后可见明显环形强化。病理学发现活虫体2条,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肺吸虫虫体移行遗留的隧道。所有患儿肺吸虫血清抗体均阳性。结论流动儿童组,临床表现多样,出现多型并存,病情严重复杂;温州市县组表现为单一型,疗程短,治疗效果显著。儿童肺吸虫病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对于早期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显著,或不明原因的多浆膜腔积液,应立即进行全身反复细致检查和针对性实验室检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 刘琦章虎赵一呜周玲玲高宝辉陈益平
- 关键词:肺疾病儿童病理状态
- 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听力特点分析及临床随访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后脑干诱发电位(ABR)的变化,并对听力异常患儿随访,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于2013年至2014年拟诊HCMV感染的住院患儿158例。回顾性分析HCMV感染患儿ABR特点,对听力异常患儿进行门诊随访,间隔3~6个月复查ABR。结果:初次ABR检查,听力正常120例,听力异常38例(55耳),其中轻度异常42耳(占76%),中度异常7耳(占12.7%),重度异常3耳(占5.5%),极重度异常3耳(占5.5%)。按照月龄分成3组,分别为≤3个月组、3~6个月组、≥6个月组,3组患儿听力损害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0,P=0.020)。3组间两两比较,3~6个月组听力损害高于≤3个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5,P=0.017)。听力正常的HCMV感染患儿的I、III、V波峰尖潜伏期较正常儿童参考值均有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38例(55耳)听力异常患儿进行随访,复查ABR示听力持续异常5例(7耳),有3耳为感音神经性耳聋。有2例为症状性HCMV感染,听力为双侧异常;有3例为非症状性HCMV感染,听力为单侧异常。结论:HCMV感染可能导致患儿听力损害,以轻度损害为主,严重时出现感音神经性耳聋,不同月龄患儿听力损害发生率不尽相同。听力损害具有可逆性,不论初次听力检查正常与否,都建议长期听力随访。
- 章虎徐志伟陈迎迎叶万定陈益平李昌崇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听力随访感音神经性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