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慧勇

作品数:12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粤北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韶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胸腔
  • 4篇肺癌
  • 3篇胸腔镜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2篇食管
  • 2篇术后
  • 2篇切除
  • 2篇切口
  • 2篇肿瘤切除
  • 2篇纵隔
  • 2篇晚期
  • 2篇小细胞
  • 2篇疗效
  • 2篇非小细胞
  • 2篇肺癌根治术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胸壁
  • 1篇胸骨

机构

  • 12篇粤北人民医院
  • 1篇韶关学院

作者

  • 12篇陈慧勇
  • 9篇万仁平
  • 7篇黄淼龙
  • 7篇廖洪亮
  • 6篇李友涛
  • 5篇陈翀
  • 4篇王林辉
  • 2篇杜日昌
  • 1篇高双全
  • 1篇李静
  • 1篇韩光明
  • 1篇肖高芳
  • 1篇赵利平

传媒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现代医院
  • 1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疾病监测与控...
  • 1篇医学食疗与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壁双切口在胸腔巨大肿瘤切除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胸壁双切口术式在胸腔巨大肿瘤切除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胸腔巨大肿瘤外科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手术参考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例经CT测量最大径≥10cm或体积占据半侧胸腔40%以上的胸腔巨大肿瘤患者,采取胸壁双切口(皮肤切口选择第6肋间,依次分离各层至肋间肌,肋间上切口选择第4或第5肋间以充分暴露肺门或胸膜顶以方便分离肺门或/和胸膜顶处粘连,肋间下切口选择第7或第8肋间以充分暴露肿瘤下半部分或/和膈肌处粘连)术式切除肿瘤,观察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术中是否损伤周围重要器官:如食管、气管、上腔静脉、肺动脉、静脉等。结果:采用胸壁双切口术式成功切除胸腔内巨大肿瘤16例,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术后发生复张性肺水肿,2例呼吸功能不全,其他均无严重并发症;平均肿瘤直径13.3cm×10.4cm,平均手术时间120(90~2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00(150~250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1(8~17)天;随访6~30个月,1例肺结核毁损肺患者术后22个月死于复发。结论:采用胸壁双切口术式可成功切除胸腔巨大肿瘤,与传统术式相比在手术操作时间、控制出血量及避免损伤胸腔内重要器官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可作为一种手术方式在胸腔巨大肿瘤外科治疗中推广应用。
李友涛黄淼龙万仁平陈翀廖洪亮陈慧勇
关键词:胸腔巨大肿瘤肿瘤切除
胸腔镜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6年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0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组患者进行胸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切口长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切口疼痛评分、引流管放置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P<0.05)。结论胸腔镜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能显著地降低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患者疼痛,并且还能有效地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李友涛黄淼龙万仁平陈翀廖洪亮陈慧勇
关键词: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NSCLC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行肺癌根治术的NSCLC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并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中期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引流管放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胸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中期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中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可以明显降低血清中期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提高NSCLC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万仁平廖洪亮陈慧勇
关键词: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非小细胞肺癌预后
单操作孔与双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肺癌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单、双操作孔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原发性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VATS的85例原发性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孔组41例用单操作孔行VATS,双孔组44例用双操作孔开展VATS,观察并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3d疼痛评分(VAS)、拔管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及手术时间,另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术中出血量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术后3 d VAS、拔管时间及手术时间较双孔组,均显著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炎、皮下气肿、持续液气胸及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肺癌患者,采用单操作孔VATS治疗,手术操作简便,恢复快,疼痛轻,临床应用价值高。
陈慧勇万仁平黄淼龙李友涛王林辉廖洪亮甘稳
关键词:原发性肺癌疗效
经胸骨J形切口治疗前纵膈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年
探讨经胸骨J形切口治疗前纵膈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选取2014年9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前纵膈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单腔气管插管的方式,于患者胸部正中进行长度为6~10cm的J形切口。并根据患者肿瘤的位置及大小,选取患者第2或第3肋骨间横断胸骨,在直视的前提下将患者肿瘤切除。30例前纵膈肿瘤患者均经胸骨J形切口完成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包括3例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12例胸腺瘤患者,6例胸腺囊肿患者,3例胸腺癌患者,4例侵袭性胸腺瘤患者以及2例脂肪瘤患者;所有患者前纵隔瘤的肿瘤大小在2cm×3cm×4cm^8cm×9cm×9cm之间,所有患者经均胸骨J形切口手术获得彻底切除。胸部皮肤切口的长度为6~10(8.12±0.23)cm;手术时间为82~130(112.46±16.45)min。住院时间为3~9(5.46±1.23)d。无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及死亡。经胸骨J形切口治疗前纵隔肿瘤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并且切口长度较短,能符合患者对胸骨美观要求,属于临床上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值得大量地临床推广。
李友涛万仁平黄淼龙陈翀廖洪亮陈慧勇
关键词:临床疗效
负压引流技术在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中的运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10月72例食管癌手术后颈部吻合口患者,2011-2013年38例颈部吻合口瘘均采用常规换药,自然愈合,愈合时间14~56天,平均时间22天。2014-2016年34例颈部吻合口瘘采取早期普理灵线缝合瘘口+颈部留置负压管引流,愈合时间9~30天,平均愈合时间15.88天。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两种处理方式术后吻合口瘘愈合的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组:愈合时间14~56天,平均时间22.76天;实验组:愈合时间9~30天,平均愈合时间15.88天。两种不同颈部吻合口瘘处理方式在愈合时间上进行比较,t=5.378,P=0.002﹤0.05,两组在颈部吻合口愈合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早期普理灵缝合加颈部负压引流可明显缩短愈合时间。
陈慧勇万仁平李友涛黄淼龙王林辉
关键词:食管癌颈部吻合口瘘负压引流
晚期肺癌患者姑息治疗效果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姑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6例晚期肺癌患者,根据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加姑息治疗,分析两组营养状况、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卡氏(KPS)评分、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评分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各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KPS评分和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和QOL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但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加姑息治疗能够改善晚期肺癌患者营养状况、缓解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赵利平陈慧勇韩光明卢路定
关键词:晚期肺癌姑息治疗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藤黄酸对食管鳞状细胞癌TE-1细胞caspase-3活性和细胞自噬作用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本研究选取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株为研究对象,探讨藤黄酸对食管鳞状细胞癌TE-1细胞caspase-3活性和细胞自噬作用影响的研究,旨在明确藤黄酸的抗癌作用及机制。方法将食管鳞状细胞癌TE-1细胞随机分为6组,每组细胞分别加入0μg/mL、4μg/mL、6μg/mL、8μg/mL、10μg/mL各浓度的藤黄酸提取液各10μL,同时还设立一组为10μg/mL藤黄酸+caspase抑制剂z-VAD联合作用组,每组设4个复孔;用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对caspase-3活性的活性进行检测,运用CCK-8试剂盒对藤黄酸各浓度处理组以及藤黄酸+z-VAD组细胞的活性进行检测。运用细胞自噬实验对藤黄酸各浓度处理组(0μg/mL、4μg/mL、6μg/mL、8μg/mL、10μg/mL)中的细胞自噬情况进行检测。结果caspase-3活性检测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藤黄酸浓度的上升,caspase-3活性随之升高,当藤黄素浓度为10μg/mL时caspase-3活性到达顶峰,而当加入caspase-3抑制剂z-VAD后,caspase-3活性受到了明显抑制。CCK-8试剂盒检测结果表明,随着藤黄酸浓度的增加,TE-1细胞的活性抑制率逐渐升高,当用藤黄酸浓度为10μg/mL时对食管鳞状细胞癌TE-1细胞活性的抑制率最高,而当加入caspase-3抑制剂z-VAD后,TE-1细胞的活性的抑制率显著降低。细胞自噬实验结果表明,各藤黄酸处理组未见显著差异。结论藤黄酸能够诱导caspase-3活性促进TE-1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但对细胞的自噬作用无显著影响。
刘文粤黄淼龙万仁平陈翀陈慧勇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藤黄酸CASPASE-3细胞凋亡
肺癌原发灶与纵隔转移性淋巴结病理学特征及EGFR表达相关性分析
2020年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原发灶及纵隔转移性淋巴结病理特征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在肺癌原发灶与纵隔转移性淋巴结的表达情况,分析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EGFR基因突变情况,探讨肺癌原发灶与纵隔转移性淋巴结病理特征是否存在区别,与EGFR表达是否具有一致性。方法采用突变扩增系统-聚合酶链反应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ⅡA~ⅢB期NSCLC患者132例样本中原发灶及纵隔转移性淋巴结的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并对EGFR基因进行检测。结果132例NSCLC患者中腺癌87例,腺鳞癌10例,淋巴上皮瘤样癌2例,鳞癌33例;腺癌、鳞癌患者中纵隔转移性淋巴结病理特征与原发灶一致,但在腺鳞癌患者中纵隔转移性淋巴结为腺癌7例,腺鳞癌2例,鳞癌1例,淋巴结与原发灶的病理特征具体高度一致性[93.2%(123/132)],但腺鳞癌患者纵隔转移性淋巴结转移以腺癌居多。纵隔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肺原发灶EGFR突变率为32.6%(43/132),纵隔转移性淋巴结EGFR突变率为29.5%(39/132),且EGFR突变表达多见于女性、不吸烟人群、有腺癌成分者,其表达与吸烟、病理类型具有明显相关性;与肿瘤分化程度、患者年龄无关;吸烟、病理类型是EGFR突变的2个独立影响因素,不吸烟的NSCLC患者具有更高的EGFR突变率。结论NSCLC患者原发灶与纵隔转移性淋巴结病理学特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腺鳞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与占主要成分的组织类型相关;腺癌患者原发灶与纵隔转移性淋巴结的EGFR表达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腺鳞癌患者原发灶与纵隔转移性淋巴结EGFR表达存在差异。
王林辉吕莎莎陈慧勇杜日昌李银珍
关键词:淋巴结病理特征
ILK、β-catenin和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108例NSCLC患者癌组织(NSCLC组)、癌旁组织(距离肿瘤2 cm,癌旁组)和正常肺组织(距离肿瘤5 cm,对照组)中ILK、β-catenin及VEGF的表达水平,并对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体积大小、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和临床TNM分期等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β-catenin、ILK和VEGF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β-catenin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核,而ILK和VEGF的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质。NSCLC组中β-catenin、ILK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52%(74/108)、75.93%(82/108)和85.19%(92/108),明显高于癌旁组和对照组(P<0.05)。ILK、β-catenin和VEGF的阳性表达与NSCLC的分化程度、远处器官转移、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瘤体大小、病理类型无关(P>0.05)。在NSCLC组中,β-catenin的阳性表达和ILK的阳性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ILK的过度表达和VEGF的阳性表达也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ILK、β-catenin和VEGF在NSCLC中高表达且相互影响,对其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器官转移等都有着重要作用。
王林辉陈慧勇杜日昌李静肖高芳高双全张莹
关键词:Β-连环蛋白整合素连接激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