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瑶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儿童
  • 2篇丘脑
  • 2篇下丘
  • 2篇下丘脑错构瘤
  • 2篇CT
  • 2篇MRI
  • 2篇错构瘤
  • 1篇蛋白
  • 1篇少突胶质细胞
  • 1篇神经炎
  • 1篇视神经
  • 1篇视神经炎
  • 1篇首发
  • 1篇髓鞘
  • 1篇髓鞘少突胶质...
  • 1篇糖蛋白
  • 1篇侵犯
  • 1篇综合征
  • 1篇细胞
  • 1篇淋巴

机构

  • 5篇湖南省儿童医...

作者

  • 5篇姚瑶
  • 4篇金科
  • 2篇汤静
  • 2篇王海
  • 2篇尹燕
  • 1篇李晓明
  • 1篇彭彩云
  • 1篇何四平

传媒

  • 2篇医疗装备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CT及MRI在儿童下丘脑错构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探讨CT及MRI在儿童下丘脑错构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经病理验证的6例下丘脑错构瘤患儿的CT及MRI影像资料。结果 所有患儿的病变均位于乳头体和垂体柄之间...
姚瑶
关键词:CTMRI
以胸部侵犯为首发的儿童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MSCT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以胸部侵犯为首发的儿童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MSCT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7例以胸部侵犯为首发的儿童淋巴瘤MSCT影像学表现,包括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密度、强化特点、与邻近心脏大血管的关系、是否伴有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等,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以胸部侵犯为首发的儿童淋巴瘤多表现为纵隔及肺门的巨大软组织肿块(21/27),呈分叶状或形态不规则,大多密度均匀(17/21),呈轻中度强化,多数血管被包埋(18/21),少数上腔静脉受压可引起颜面部水肿(2/21),常伴胸膜不规则增厚(11/21)和胸腔积液(16/21)、心包增厚及心包积液(9/21);20例因肿块累及肺门致支气管变窄,导致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引起咳嗽、气促等临床症状。胸壁可出现软组织肿块(9/27)或一侧水肿增厚(7/27)。结论:MSCT检查对以胸部侵犯为首发的儿童淋巴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纵隔及肺门的巨大软组织肿块、伴胸膜、心包膜不规则增厚,胸壁肿块等有利于淋巴瘤的诊断。
汤静姚瑶何四平金科
关键词:淋巴瘤儿童
儿童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CT表现
2016年
目的观察分析儿童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CT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例儿童PRES病例,均接受CT检查,分析9例患儿CT表现。结果全部患儿均顺利完成检查,CT表现为双侧枕顶叶对称性或不对称性低密度水肿影,边缘模糊;1例累及额叶,1例累及脑干,1例累及双侧丘脑,1例累及小脑,1例累及皮质区,2例累及深部脑白质,2例累及皮质下区,积极治疗后,病灶明显被吸收或消失。结论儿童PRES发病机制复杂,现有理论无法完全解释所有影像学表现,应及早接受CT检查,帮助医师做出正确判断,指导临床治疗,改善预后。
尹燕姚瑶王海金科
关键词:儿童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CT表现
CT及MRI对儿童下丘脑错构瘤患儿的诊断价值
2016年
目的探讨CT及MRI对儿童下丘脑错构瘤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在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经病理验证的6例下丘脑错构瘤患儿的CT及MRI表现。结果所有病变均位于乳头体和垂体柄之间,病灶和乳头体、灰结节相连;4例在CT上呈现为均匀等密度;6例在T1WI上呈现等脑灰质信号、T2WI上呈现高信号,信号全部均匀;所有患儿在增强的CT和MRI上未出现明显的强化。结论CT及MRI对儿童下丘脑错构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下丘脑错构瘤在CT及MRI上有典型的表现,能根据临床资料进行确诊。
姚瑶尹燕王海金科
关键词:CTMRI儿童下丘脑错构瘤
儿童MOG抗体相关性视神经炎的临床及MR分析
2022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性视神经炎的临床特点及MR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22年3月因视力障碍就诊且临床诊断为MOG抗体相关性视神经炎患儿的临床及MR资料。结果:16例患儿共29眼视力受损,单侧∶双侧为3∶13,其中无光感2眼(6.9%),有光感9眼(31%),眼前数指4眼(13.8%),眼前手动1眼(3.4%),视力<0.1有2眼(6.9%),0.1~<0.5有8眼(27.6%),≥0.5有3眼(10.3%)。MR显示28根视神经T_(2)WI信号增高,单侧∶双侧为4∶12,多伴视神经鞘信号增高,视神经最常受累部位为眶前段27根(96.4%),眶后段21根(75%),视神经管段20根(71.4%)。患儿视力LogMAR值与视神经T_(2)WI高信号长度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视力<0.1者视神经T_(2)WI高信号均累及3个节段以上,视力≥0.1者视神经T_(2)WI高信号多累及1~2个节段。增强显示视神经无强化(45.8%)或明显强化(45.8%),视神经鞘明显强化(95.8%)。结论:儿童MOG抗体相关性视神经炎双侧受累多见,急性期视力受损严重,MR多表现为视神经眶前、眶后段及视神经管段T_(2)WI信号增高,受累长度与视力LogMAR值呈正相关,增强以鞘明显强化为特征。
汤静彭彩云姚瑶金科李晓明
关键词:视神经炎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儿童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