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富洲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3篇漏斗
  • 3篇漏斗胸
  • 3篇患儿
  • 3篇闭锁
  • 2篇胆道
  • 2篇胆道闭锁
  • 2篇镇痛
  • 2篇竖脊肌
  • 2篇儿童
  • 2篇NUSS术
  • 1篇多次手术
  • 1篇多模式镇痛
  • 1篇胸段
  • 1篇胸段硬膜外
  • 1篇胸段硬膜外阻...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外
  • 1篇硬膜外阻滞
  • 1篇张口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张富洲
  • 4篇郑铁华
  • 4篇张建敏
  • 2篇彭春辉
  • 2篇王增萌
  • 2篇沈秋龙
  • 2篇高佳
  • 2篇庞文博
  • 2篇陈亚军
  • 1篇刘国亮
  • 1篇訾婷婷
  • 1篇王小雪
  • 1篇黄心洁
  • 1篇李立晶
  • 1篇毛珍慧
  • 1篇吴东阳
  • 1篇王凯
  • 1篇王凯
  • 1篇田沐洋

传媒

  • 3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超声引导下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自控镇痛泵用于儿童漏斗胸Nuss术的效果
2023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联合自控镇痛泵应用于儿童漏斗胸Nuss术的效果。方法纳入择期行漏斗胸Nuss手术的患儿70例,患儿年龄4~18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竖脊肌平面阻滞+全麻组(E组)和单纯全麻组(G组),每组35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方案,E组麻醉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ESPB,术后均应用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泵。记录患儿术后1、12、24及48h的疼痛评分,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药情况,手术开始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术后镇痛情况(患儿PCA泵按压次数、镇痛泵总用药量)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G组比较,E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12h内疼痛评分降低,术后1~12h及12~24h内PCA泵按压次数及自控静脉镇痛泵总用药量减少(P<0.05),术中丙泊酚用量、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恶心及呕吐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自控镇痛泵应用于儿童Nuss术具有良好镇痛效果,可以减少全身麻醉静脉药物用量和术后镇痛药物用量。
马阳巍滑蕾任艺郑铁华许增华高佳张富洲张建敏
关键词:漏斗胸NUSS手术自控镇痛泵
合并喉裂的VACTERL综合征患儿多次手术麻醉处理1例被引量:1
2022年
患儿,男性,出生后6 d,体重2.85 kg,Apgar评分10分。生后即出现口吐泡沫,喂奶异常,呼吸困难,于当地医院行上消化道造影示先天性气管食管瘘,吸入性肺炎;支气管镜检查示喉部发育异常,气管食管瘘。出生后6 d在当地医院行气管插管转入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给予定压控制辅助呼吸,FiO 230%。入院精神反应弱,面色苍白,呼吸促,节律不规整,可见吸气三凹征,分泌物较多。心脏超声示房间隔缺损(3.5 mm)、室间隔缺损(5.8 mm)、肺动脉高压。胸部CT示左肺上叶及下叶部分段支气管欠通畅,气管隆突上0.5 cm左右处可见远端食道与气道相通,提示先天性食管闭锁、先天性气管食管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喉裂,喉裂长度约1.5 cm。X线平片提示右锁骨骨折、脊柱侧弯。考虑诊断VACTERL综合征合并喉裂。SpO 290%~93%,血气结果基本正常。
张富洲赵欣高铮铮刘国亮訾婷婷田沐洋毛珍慧张建敏
关键词:先天性食管闭锁吸入性肺炎气管食管瘘面色苍白左肺上叶
以单次胸段硬膜外阻滞为主的多模式镇痛在儿童Nuss手术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以单次胸段硬膜外阻滞为主的多模式镇痛用于儿童漏斗胸Nuss手术镇痛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以2020年12月至2021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行Nuss手术的4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单次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T组)和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各21例。T组患儿于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取侧卧位行单次胸段硬膜外阻滞,G组患儿气管插管后使用全凭静脉麻醉维持。术毕两组均使用电子泵静脉镇痛(自控+持续给药模式)。记录所有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丙泊酚用量、舒芬太尼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术后1 h、6 h、12 h、24 h及48 h静息疼痛评分及术后0~1 h、1~6 h、6~12 h、12~24 h、24~48 h各时间段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次数;记录两组术后恶心、呕吐、便秘、疼痛等并发症以及T组硬膜外阻滞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瑞芬太尼用量:T组[(0.14±0.13)μg·kg^(-1)·min^(-1)]少于G组[(0.30±0.14)μg·kg^(-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6 h、12 h静息疼痛评分:T组[(0.57±0.51)分、(2.95±1.99)分、(2.71±1.66)分]小于G组[(5.20±2.44)分、(4.55±2.12)分、(4.43±1.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和48 h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段PCIA按压次数:T组[(0.67±0.48)次、(3.52±2.46)次、(1.91±1.09)次、(3.32±1.65)次、(7.83±5.15)次]均少于G组[(2.00±1.41)次、(6.80±3.65)次、(6.22±3.78)次、(11.74±7.16)次、(16.90±12.4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需要补救镇痛的患儿例数T组(5例)少于G组(14例)(P<0.05);恶心患儿例数T组(9例)多于G组(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呕吐和便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均硬膜外穿刺成功,无一例穿刺相关并发症。结论以单次胸�
张富洲郑铁华任艺滑蕾高佳许增华马阳巍张建敏
关键词:漏斗胸矫形外科手术硬膜外镇痛儿童
腹部磁共振在胆道闭锁患儿Kasai术后随访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腹部磁共振(MR)检查在胆道闭锁患儿Kasai术后随访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门诊复查,资料完整、自肝生存的胆道闭锁Kasai术后14例,行腹部MR检查。观察MR检查结果所示肝、脾形态学改变;通过公式计算患儿标准肝体积值,与腹部MR检查测量3次所得的患儿平均肝体积值比较,获得平均肝体积值、肝体积比值、肝体积差值,同理获得平均脾体积值、脾体积比值、脾体积差值,及脾/肝体积比值;并收集同期患儿血清AST、血小板计数(PLT),通过公式计算AST与血小板比值(APRI),结合肝硬度测量(LSM)与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患儿合并的腹腔内畸形进行进一步观察。结果腹部MR观察到,患儿的肝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肝各叶比例失调(6/14),伴有结节状改变(1/14)等。脾的形态改变主要表现为脾不同程度的增大(14/14)。此外腹部MR检查还观察到一些继发于门静脉高压的表现如腹水(2/14),侧枝循环形成(1/14)等。本组脾/肝体积比值、脾体积比值、脾体积差值与LSM值呈线性正相关(r值分别为0.684、0.633和0.579,P值分别为0.007、0.015和0.030),脾/肝体积比值、平均脾体积、脾体积比值、脾体积差值与APRI值呈线性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4、0.646、0.659和0.796,P值分别为0.001、0.013、0.010和0.001);平均肝体积、肝体积比值、肝体积差值均与LSM值、APRI值无线性相关关系。胆道闭锁患儿合并的腹腔内畸形,脾畸形(4/14),全内脏转位(1/14)亦可通过腹部MR检查进一步观察。结论通过腹部MR检查可以观察到胆道闭锁患儿Kasai术后肝、脾形态学改变,对肝纤维化水平进行定性评估;通过测量肝、脾体积,可对患儿肝纤维化情况进行定量评估�
王凯陈亚军彭春辉庞文博王增萌沈秋龙黄心洁张富洲
关键词:胆道闭锁磁共振肝硬化
漏斗胸患儿Nuss术麻醉的优化策略: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
2024年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漏斗胸患儿Nuss术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拟行Nuss术漏斗胸患儿108例,性别不限,年龄7~18岁,BMI均在正常范围内,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6):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联合全身麻醉组(E组)、胸段硬膜外镇痛(TEA)联合全身麻醉(T组)和全身麻醉组(G组)。E组和T组患儿于麻醉诱导后分别接受超声引导双侧ESPB[注射0.3%罗哌卡因,双侧总量0.5 ml/kg(最大量20 ml)]或TEA[注射0.3%罗哌卡因0.5 ml/kg(最大量20 ml)],3组均行全身麻醉,静脉注射丙泊酚2~3 mg/kg、舒芬太尼0.3~0.5μg/kg和顺式阿曲库铵0.1~0.2 mg/kg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静脉输注丙泊酚6~10 mg·kg^(-1)·h^(-1)和瑞芬太尼0.1~0.3μg·kg^(-1)·min-1维持麻醉。术后3组均行舒芬太尼PCIA。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各时段舒芬太尼PCIA用量、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布洛芬用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G组相比,E组和T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各时段舒芬太尼PCIA用量降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延长,布洛芬用量减少(P<0.05)。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PB联合全身麻醉有助于减轻漏斗胸患儿Nuss术后痛觉过敏。
任艺滑蕾张富洲马阳巍郑铁华许增华张建敏
关键词:竖脊肌神经传导阻滞漏斗胸痛觉过敏
插管型喉罩联合可视插管软镜用于小儿麻醉困难气道管理1例被引量:1
2024年
患儿女性,年龄6岁,体质量15.8 kg,身高102 cm,ASA分级Ⅲ级。因"颈椎畸形行后路枕胸生长棒矫形内固定术后2年余"入院,拟行颈椎前路减压椎体成形钛板内固定术。诊断:颈椎畸形术后,脊髓受压。既往史:曾因颈椎畸形、寰枢椎脱位于4年前行后路枕胸生长棒矫形内固定术,分别于3年前及2年前行颈部内固定调整术,围术期未见异常。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反应弱,呼吸平稳,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痰鸣音,未吸氧状态SpO298%。张口度正常,上门齿松动,颈部后仰及旋转明显受限。双侧肘关节屈曲外展,双侧膝关节屈曲、伸直受限,盘腿坐平稳,扶站困难,双上肢肌力4或5级,下肢肌力2级,四肢肌张力高。术前检查:颈椎CT平扫+重建(见图1)提示颅底及颈胸椎金属固定物位置较前无显著改变,颈椎曲度较前反弓,上颈椎局部椎管略窄,较前无显著改变,同水平为中心颈椎反曲。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HR 107次/min。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和凝血功能未见异常。
张富洲刘赫琪王小雪李立晶郑铁华
关键词:肘关节屈曲小儿麻醉张口度
合并脾畸形、内脏转位胆道闭锁患儿的临床研究
2017年
目的研究脾畸形和/或内脏转位的胆道闭锁患儿术前肝纤维化程度及预后情况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明确诊断为胆道闭锁并行Kasai手术符合纳入标准的13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脾畸形和/或内脏转位,将其分为伴有脾畸形和/或内脏转位组(A组,5例)和无脾畸形或内脏转位组(B组,129例)。对比两组患儿术时年龄、术前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术前谷氨酰胺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术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aspartate aminoteansferase to platelet ratio index,APRI)有无差异。并按术后TBIL降至正常时间,分为优(〈3个月)、良(3~6个月)、差(〉6个月)三组,对比A、B两组患儿在优、良、差组中所占比例,以评估两组患儿预后情况。结果术时年龄A组为(76.40±12.46)d,B组为(77.31±21.55)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6)。术前TBIL在A组为(154.08±42.75)μmol/L,B组为(186.25±53.88)μmol/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0)。术前GGT水平A、B组分别为(679.66±621.21)U/L、(507.4±617.70)U/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5)。术前APRI值A、B组分别为1.138±0.669和1.817±1.6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组患儿预后情况中,优组1例、良组0例、差组4例;B组患儿中,优组81例(62.8%)、良组22例(17.1%)、差组26例(20.1%)。结论有无脾畸形和/或内脏转位的胆道闭锁患儿,其术时年龄、胆汁淤积及肝纤维化程度无差异;但是伴有脾畸形和/或内脏转位的胆道闭锁患儿预后差。
王凯陈亚军彭春辉庞文博王增萌沈秋龙吴东阳张富洲
关键词:胆道闭锁畸形内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