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晓萍

作品数:30 被引量:190H指数:8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5篇膈肌
  • 11篇阻塞性
  • 10篇慢性
  • 10篇慢性阻塞性
  • 8篇阻塞性肺疾病
  • 8篇慢性阻塞性肺...
  • 8篇疾病
  • 8篇肺疾病
  • 7篇通气
  • 6篇病患
  • 5篇慢性阻塞性肺...
  • 5篇机械通气
  • 5篇疾病患者
  • 5篇肺疾病患者
  • 4篇肌萎缩
  • 4篇肺炎
  • 4篇超声
  • 3篇蛋白
  • 3篇蛋白酶
  • 3篇形态学

机构

  • 27篇同济大学附属...
  • 12篇宁夏医科大学
  • 9篇同济大学
  • 2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复旦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 1篇上海市东方医...
  • 1篇上海健康医学...

作者

  • 30篇朱晓萍
  • 14篇马少林
  • 5篇陈小平
  • 5篇石磊
  • 3篇张常晶
  • 3篇邵蕾
  • 3篇郭虹
  • 3篇王飞飞
  • 3篇张黎娟
  • 2篇汪志方
  • 2篇胡芸倩
  • 2篇田媛
  • 2篇刘杨
  • 2篇王萍
  • 1篇冯宇
  • 1篇张文强
  • 1篇叶海燕
  • 1篇李钦传
  • 1篇付雪莲
  • 1篇朱辉

传媒

  • 6篇中华危重病急...
  • 5篇中华结核和呼...
  • 4篇国际呼吸杂志
  • 2篇上海医药
  • 2篇复旦学报(医...
  • 2篇科学生活
  • 2篇宁夏医学杂志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护理研究(下...

年份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0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4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鞭毛虫感染影像和气管镜表现个案报道
2017年
超鞭毛虫是一种昆虫(蟑螂、白蚁)肠道内的寄生虫,感染人类呼吸道罕见[1].国内陈树鑫等1993年报道第一例[2],数十年来先后报道确诊数十例[1-5],国外未见相关报道.现结合我院收治的肺鞭毛虫感染患者的影像和气管镜下表现分析其临床诊治.
胡芸倩朱晓萍刘鸿宇雷撼
关键词:气管镜个案报道影像超鞭毛虫临床诊治
ICU获得性肌无力的发生和诊断及治疗被引量:21
2020年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肌无力是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突出和常见问题,预计全球每年有100多万患者发生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ICU-AW的病因复杂,预后不良,严重者甚至出现呼吸肌瘫痪,造成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延长,增加ICU患者住院病死率,并导致慢性残疾.目前ICU-AW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早期识别和诊断困难,且缺乏标准的治疗策略.本文围绕肌肉萎缩和肌肉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分析目前ICU-AW诊断方法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康复治疗对ICU-AW患者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的重要意义,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ICU-AW患者的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王晓敏朱晓萍
关键词:发病机制康复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膈肌形态学的CT三维重建技术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慢阻肺患者三维重建后的膈肌形态学变化,并评价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4月上海东方医院门诊和住院后随访的男性患者,年龄45~80岁,分为慢阻肺组30例,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极重度各10例;对照组20例。分别进行肺功能测试,在残气容积和肺总量时相进行cT扫描获得图像并用软件处理,构建三维重建两时相状态下的膈肌形态。观察慢阻肺组冠状位和矢状位膈肌总长度(C—Ldi和S-IAi)、对合长度(C—Lap和S-Lap)、膈穹隆长度(Ldo)、膈肌总面积(Adi)、对合面积(Aap)及膈穹隆面积(Ado)等的变化,研究形态学参数变化及其与肺功能的关系j结果慢阻肺组残气容积时相S-Ldi和S-Lap分别为(23.3±2.9)cm和(5.4±1.9)c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1±4.3)cm和(12.7±2.0)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2和6.96,均P〈0.05);矢状位较冠状位的变化更显著,以S-Lap减小为主。慢阻肺组残气容积时相Adi和Aap分别为(571±119)cm^2和(270±99)cm^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11±95)cm^2和(471±61)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6和4.33,均P〈0.05),以Aap减小为主。S-Lap和Aap与肺功能的相关性良好(r值为0.577—0.787,均P〈0.05),其中Aap的相关性最强,肺总量时相仅C—Ldi和C—Lap减小(t值分别为3.08和2.80,均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膈肌长度缩短和面积减少,深呼气末位最明显,其中对合区域是长度和面积减少的主要部分。对合区域膈肌而积可间棒反映悒阳肺患者肺与肿的严重稃彦。
田媛马少林张叶娜石磊张文强朱晓萍
关键词:成像呼吸功能试验
自噬-溶酶体途径与骨骼肌和膈肌萎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7年
骨骼肌是人体重要的运动器官和能量代谢靶器官。呼吸肌是特殊的骨骼肌,因为它们在生命过程中持续运动。膈肌是最主要的吸气肌,相较外周骨骼肌,其血供更为丰富,抗疲劳能力和氧化代谢能力更强。多种疾病状态下均可出现骨骼肌和膈肌萎缩及功能异常。肌萎缩的主要机制为蛋白分解增加而蛋白合成下降,而病理状态下肌萎缩主要由肌肉蛋白分解增加造成。自噬-溶酶体(autophagy-lysosome,AL)途径在维持骨骼肌质量动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其主要功能是将细胞质中多余或损伤的蛋白和细胞器运输至溶酶体进行降解。适当活性的AL途径能通过清除细胞代谢产物来保持内稳态,在维持骨骼肌质量中起保护作用;而过度激活的AL途径能使蛋白分解状态加重,导致肌萎缩。本文就AL途径在骨骼肌和膈肌萎缩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邵蕾朱晓萍
关键词:自噬溶酶体骨骼肌膈肌肌萎缩
SARS流行期间医院感染的控制被引量:1
2004年
陈翠萍朱晓萍王雅梅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传染性非典肺炎SARS医院感染流行病学
机械通气对AECOPD患者膈肌收缩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7
2017年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在机械通气(MV)条件下膈肌收缩强度的变化,探讨最大跨膈压(Pdi max)对AECOPD患者脱机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21例AECOPD且接受MV的患者.入选患者在MV 24 h内开始采用胃食道囊管法测量Pdi max,直至拔管或死亡;记录患者MV期间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的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Pdi max与CRP、Alb和PA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预测AECOPD患者脱机成功的Pdi max值.结果 研究期间2例患者行气管切开、2例中途退出研究,最终17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6例死亡,11例成功脱机.① 17例AECOPD患者MV期间Pdi max呈逐渐下降趋势;MV 1-2 d Pdi max 变化不明显,7 d时较3 d时明显下降〔cmH2O (1 cmH2O=0.098 kPa):20.2±4.2比28.1±4.4,P〈0.01〕,11 d时较1 d时下降约38.7% (cmH2O:19.8±4.7比32.3±3.9,P〈0.01).MV期间CRP、Alb和PA均呈下降趋势.② 困难脱机患者MV期间平均Pdi max及拔管前Pdi max均明显低于成功脱机患者〔平均Pdi max(cmH2O):25.2±5.4比28.9±5.8,拔管前Pdi max(cmH2O):16.9±2.8比26.8±6.6,均P〈0.01〕.③ 相关分析显示:MV期间Pdi max与CRP呈明显负相关(r=-0.799,P=0.000),与血清Alb(r=0.613,P=0.008)和PA(r=0.661,P=0.004)均呈显著正相关.④ ROC曲线分析显示:Pdi max预测AECOPD患者脱机成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2;当截断值为23.2 cmH2O时,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100%.结论 AECOPD患者MV期间膈肌收缩强度降低,并随时间延长而加重;困难脱机者膈肌收缩强度低于成功脱机者.Pdi max可能成为预测行MV的AECOPD患者脱机成功的一项指标.
王飞飞朱晓萍张常晶朱辉冯宇刘杨马少林
关键词:机械通气阻塞性急性加重膈肌跨膈压
人鼻病毒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目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高居全球疾病死亡率第4位[1],反复的慢阻肺急性加重(AECOPD)不仅加剧了患者肺功能的减退,而且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引起AECOPD的原因有多种,有学者认为70% ~ 80%可能与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感染相关[3-4],相对于细菌,病毒的检测更为困难.随着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等技术的进展,已发现病毒感染在慢阻肺急性加重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5],尤其是人鼻病毒感染(human rhinovirus,HRV)[6].文献报道[7-8],30.2% ~ 53.3%的慢阻肺患者在加重期能够检测出HRV,其检出率和病毒负荷远高于稳定期.为了解HRV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机制,通过防治鼻病毒感染减少慢阻肺患者的急性加重的频率,综述如下.
汪志方朱晓萍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鼻病毒感染公共卫生问题AECOPD
脓毒症淋巴细胞凋亡和内质网应激状态以及与预后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凋亡和内质网应激途径在脓毒症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共70例,于入ICU后1、3和7d取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采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内质网特异性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核转录因子CHOP的mRNA表达。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HOPmRNA表达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的相关性。根据患者28d预后分为死亡组(23例)和生存组(47例);选取同期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①淋巴细胞凋亡率:与健康对照组[(2.86±O.66)%]比较,脓毒症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人ICU1、3、7d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生存组分别为(12.44±4.43)%、(8.57±3.38)%、(6.78±3.35)%,死亡组分别为(14.42±2.01)%、(11.32±2.53)%、(8.87±3.62)%,均P〈O.01],以1d时升高最为显著,随后逐渐下降;生存组与死亡组1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3d、7d时生存组较死亡组明显降低(均P〈0.05)。②CHOPmRNA表达(2^△△C1):与健康对照组[(2.56±1.09)×10^-3]比较,脓毒症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入ICU1、3、7dCHOP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生存组分别为(5.83±1.96)×10^-3、(4.24±1.60)×10^-3、(4.15±1.64)×10^-3,死亡组分别为(37.20±20.70)×10^-3、(18.80±13.90)×10^-3、(9.28±7.78)×10^-3,均P〈O.01];虽然死亡组人ICU1、3、7d较生存组分别升高了6.38、4.43、2.24倍(P值分别为0.000、0.000、0.001),但下降也较迅速。③GRP78mRNA表达(2^△△C1):与健康对照组[(3.31±2.04)×10^-3]比较,脓毒症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人ICU1d时GRP78mRNA表
马少林邵蕾刘杨李占霞叶海燕陆华君张常晶朱晓萍
关键词:淋巴细胞预后脓毒症内质网应激
过敏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HP)是在易感人群中由已知或未知吸入抗原引起的一种免疫介导性疾病,主要属于Ⅲ型和Ⅳ型超敏反应[1]。HP是一种影响肺实质和小气道的炎性和(或)纤维化疾病,曾称“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并被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基于影像学或组织病理学上的纤维化是预后的主要决定因素,2020版ATS/ERS最新成人HP指南将HP分为纤维化型(混合炎症性合并纤维化或纯纤维化)或非纤维化型(纯炎症性)。HP以间质性肺炎、淋巴细胞性细支气管炎和肉芽肿为病理特征。HP与吸入抗原相关,许多刺激因子都与其有关,但仍有60%的患者难以识别暴露的抗原,导致HP未被广泛认识,临床诊断的HP远低于实际的HP。2020版ATS/ERS最新成人HP的诊断指南对HP新分类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更新。临床医生及时识别非纤维化型HP和纤维化型HP意义重大,从而避免环境因素持续存在,影响HP的疾病进程及其预后。
胡芸倩欧鑫鋆朱晓萍
关键词:过敏性肺炎
间充质干细胞与特发性肺纤维化被引量:2
2021年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慢性持续进展的致肺纤维化的肺间质性疾病。其原因不明,好发于老年男性,预后不良,5年生存率低于40%。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是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抗纤维化药物,但长期疗效尤其是对生存率的改善效果仍不明确。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因其取材简单、易于扩增、免疫调节能力强,在多种疾病中展示了巨大治疗潜能。应用MSC治疗IPF的基础及临床前研究表明,其能通过免疫调节效应而发挥对IPF的炎症反应调控及促进肺损伤修复作用。Ⅰ期临床试验研究也证实了其良好的安全性,并初步显示了有效性。本综述旨在总结MSC的基本特征,临床应用的理论基础、治疗IPF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的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挑战,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牛慧胥武剑朱晓萍
关键词: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前研究肺间质性疾病间充质干细胞吡非尼酮长期疗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