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自动站、FY-2E卫星、多普勒雷达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5年7月23日皖江地区一次最强梅雨锋大暴雨过程成因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此次过程中短时强降水中尺度特征。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是一次典型的梅雨锋对流性暴雨,贝加尔湖宽广的高空槽及副高和大陆高压的稳定维持是引发大暴雨过程的大尺度背景条件。高空槽、西南涡、地面β中尺度气旋的维持和加强为大暴雨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水汽条件。(2)此次暴雨过程低层辐合明显、高层辐散显著、中层上升运动强盛,非常有利于低层中尺度涡旋的发生发展。(3)短时强降水发生于边界层辐合由弱变强且趋于最强的时段内,超低空风速的显著增大对暴雨有着重要作用,边界层的垂直风切变和700 h Pa的干侵入增强了层结的不稳定性。强降水发生时低层锋生明显加强,锋生函数最强中心的位置与大暴雨区基本一致。(4)短时强降水发生于α尺度对流云团团状中心和皖江西部特殊喇叭口地形处,且位于地面β中尺度气旋右侧南风气流中。(5)强度弱、底部低、平均切变值小的中γ尺度气旋使低质心、移动缓慢的对流风暴更具组织性,持续时间明显增加,更易产生短时强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