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婷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乳腺
  • 2篇重症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导管
  • 1篇导管造影
  • 1篇低密度
  • 1篇炎性
  • 1篇炎性细胞
  • 1篇炎性细胞因子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胰腺炎患者
  • 1篇溢液
  • 1篇应激
  • 1篇应激障碍
  • 1篇造影
  • 1篇照顾
  • 1篇照顾者
  • 1篇中老年

机构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5篇杨婷
  • 2篇史春颖
  • 1篇姚丽芬
  • 1篇刘浩
  • 1篇王磊
  • 1篇宋艳

传媒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护理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检查对导管内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导管造影后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检查对伴病理性乳头溢液(pathological nipple discharge,PND)导管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并经病理证实的125例伴PND导管内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比较导管造影后DBT及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检查、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结果DBT检查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FFDM和超声(P<0.05)。DBT的AUC值均高于FFDM及超声,且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后DBT检查对伴PND导管内病变的诊断效能均高于导管造影后FFDM检查及超声检查,因此,DBT检查可作为伴PND患者的常规检查方法。
杨婷史春颖
关键词:乳腺导管造影乳头溢液
细胞焦亡: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可能新型靶向干预被引量:6
2017年
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近年来确定的由多种病原体或非感染因素刺激导致的一种固有免疫反应,是宿主细胞发生的一种依赖炎性半胱天冬蛋白酶的程序性死亡。当机体遭受有害刺激时,细胞内外危险信号通过依赖半胱天冬蛋白酶-1(caspase-1)的经典焦亡途径和/或依赖caspase-4/5/11的非经典焦亡途径诱导胞浆内炎性体(inflammasomes)的形成,激活caspase-1或(caspase-4/5/11),促进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成熟分泌,导致细胞焦亡[3-4,14]。
杨婷姚丽芬
关键词:细胞发生中枢神经系统促炎性细胞因子半胱天冬蛋白酶靶向白介素-18
肿块周围低密度晕环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2023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肿块周围低密度晕环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282例(恶性241例,良性41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比较良恶性肿块周围“低密度晕环”的差异;并分析乳腺癌周围“低密度晕环”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关系。结果(1)良性肿块周围“低密度晕环”平均宽度(3.67±1.16)mm;恶性肿块周围“低密度晕环”平均宽度(14.45±4.36)mm,且恶性肿块周围“低密度晕环”不规则、不清晰、不完整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肿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低密度晕环”完整性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低密度晕环”的规则性和清晰度与CK5/6和EGFR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低密度晕环”是乳腺癌的一个重要X线征象。低密度晕环的完整性、规则性、清晰度等特征与HER-2、CK5/6、EGFR的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陶志远杨婷倪云哲史春颖
关键词:乳腺癌肿块乳腺X线摄影
中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2024年
目的 构建中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 回顾性选取住院治疗的368例中老年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生存或死亡状况分为死亡组96例(占26.09%)和生存组272例(占73.9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影响因素,并基于筛选结果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通过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价模型对SAP患者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年龄>60岁、合并肾功能不全、合并冠心病、接受腹腔镜手术者占比均高于生存组,红细胞分布宽度、空腹血糖、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乳酸水平和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评分、SAP严重程度床旁指数(BISAP)评分均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肾功能不全、MCTSI评分、空腹血糖、NLR是中老年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影响因素构建回归方程:C指数=–1.569+0.258×(年龄)+0.334×(肾功能不全)+0.672×(MCTSI评分)+0.281×(空腹血糖)+0.410×(NLR)。ROC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中老年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AUC为0.877(95%CI:0.840~0.915),准确率为84.23%,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87.50%。结论 年龄、肾功能不全、MCTSI评分、空腹血糖、NLR是中老年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模型可预测SAP全因死亡风险,从而辅助识别高风险人群。
张佳旭杨婷李燃
关键词:中老年患者重症急性胰腺炎肾功能不全
叙事教育对ICU患者照顾者出科准备度与应激压力及患者应激障碍的影响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提高ICU患者照顾者出科准备度水平、降低其应激压力及患者应激障碍发生率。方法将60例ICU患者按入院时间段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对患者照顾者实施ICU常规健康教育及心理支持等干预;干预组采用叙事教育干预,包括成立叙事教育小组、制作短视频、建立交流平台等,由专人负责实施与质控。结果干预组患者照顾者出科准备度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应激压力得分及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叙事教育干预可有效提高ICU患者照顾者转出准备度水平、降低其转科应激压力及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
戴力维王磊杨婷宋艳刘浩
关键词:重症患者家属主要照顾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