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晟 作品数:9 被引量:139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富含支链氨基酸的肠外营养液在外科危重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005年 目的研究富含支链氨基酸的肠外营养液对危重病人营养状况和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对照、单盲的原则,将2003年10月至2004年4月入住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SICU,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病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使用等热量、等氮量的全肠外营养(TPN),检测血浆氨基酸谱的变化和测定氮平衡。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精氨酸的浓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08,P=0.02,P=0.01,P=0.007)。治疗后两组均未达到正氮平衡,但研究组显示出较对照组更快达到正氮平衡的趋势。治疗后研究组APACHⅡ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富含支链氨基酸的肠外营养液可改善危重病人血浆氨基酸谱的构成,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大样本的研究有助于评估支链氨基酸对危重病人临床转归的影响。 张晟 管向东 吴泽宇 徐向东 黎丽芬关键词:全肠外营养 支链氨基酸 肠外营养液 外科手术 TPN 连枷胸的机械通气治疗 被引量:10 2002年 通过对我区近年收治的 12例连枷胸临床资料分析 ,我们认为应根据相应的指征使用呼吸机治疗连枷胸。呼吸机治疗时间不少于 15天 ,同时要加强气道管理 ,防治肺部感染。 张晟 管向东 陈娟 陈敏英 黎丽芬 易慧敏关键词:连枷胸 机械通气 蛋白酶抑制剂对外科高危病人SIRS与MODS作用的研究 管向东 陈娟 陈敏英 徐向东 张晟 黎丽芬 易慧敏 课题“蛋白酶抑制剂对外科高危病人SIRS与MODS作用的研究”(任务书项目编号:200323-E0301)研究探讨了外科高危病人的早期复苏治疗过程中,蛋白酶抑制剂对外科高危病人SIRS过程的干扰与抑制、MODS预防和死亡...关键词:关键词:蛋白酶抑制剂 血乳酸 重症脓毒症 快速康复外科促进结直肠癌术后体液免疫功能恢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3 2012年 目的本临床试验对快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限期手术患者术后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70例拟接受开放限期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和传统治疗组,每组35例,分别接受快速康复治疗及传统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免疫指标。结果62例患者完成试验,快速康复组32例,传统治疗组30例;相对于传统治疗组,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第3天球蛋白(24.1±2.4)与(22.1±3.3)g/L(P=0.025)、免疫球蛋白G(10.79±2.39)与(8.66±2.09)g/L(P=0.007)和补体4(0.24±0.09)与(0.17±0.05)g/L(P=0.035)水平高,术后住院时间短(6.0±1.0)与(11.7±3.8)d(P〈0.001)。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加速了结直肠癌限期手术患者术后部分体液免疫功能的恢复,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 杨东杰 张晟 何伟玲 黄文起 蔡世荣 陈创奇 马晋平 宋新明 张常华 何裕隆 詹文华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免疫功能 快速康复外科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及胰岛素敏感性恢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8 2012年 目的在改善患者临床结局的前提下,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限期手术患者术后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2008年5-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70例拟接受开放限期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和传统治疗组,每组35例,分别接受快速康复治疗及传统治疗,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应激指标及胰岛素敏感性。结果共62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快速康复组32例,传统治疗组30例。相对于传统治疗组,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胰岛素敏感性恢复快(术后第7天97%±9%,t=2.552,P=0.016),术后住院时间短(中位住院天数6d,Z=4.360,P=0.000),肠道功能恢复快(中位首次排气时间2d,Z=3.976,P=0.000),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2/32,P=0.040)。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加速了结直肠癌限期手术患者术后胰岛素敏感性及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降低了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 杨东杰 何伟玲 张晟 陈华云 黄文起 蔡世荣 陈创奇 马晋平 张常华 何裕隆 詹文华关键词:结直肠癌 康复 胰岛素抗药性 随机对照试验 高浓度快速补钾治疗低钾血症的应用和评述 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高浓度快速补钾治疗低钾血症的应用和评述。方法:分析近年来在国内高浓度快速补钾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总结我院重症监护室高浓度快速补钾治疗低钾血症的经验体会。结果:在特定条件下采用高浓度快速补钾可短时间内安全地纠正低钾血症。结论:在持续心电监护和动态监测血钾的条件下,采用输液泵高浓度大剂量快速补钾治疗重症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彭玉峰 朱寿松 丁之明 杨春盛 钟和生 张晟关键词:补钾 低钾血症 静脉 创伤 严重脓毒症和MODS免疫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研究创伤、严重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免疫调理治疗作用。方法前瞻性分析70例符合创伤、严重脓毒症和MODS标准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使用蛋白酶抑制剂和胸腺肽仅1治疗(常规治疗+免疫调理),免疫调理疗程为7d,分别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3、7、14和28d相关免疫学指标:淋巴细胞计数、CD4、CD8、CD4/CD8,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死亡20例,治疗组死亡13例,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CD4在7~14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CD8则在14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在治疗7d内,两组CD4/CD8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但是在停免疫调理治疗后,治疗组cD4/CD8会出现有意义的下降,P〈0.05。治疗组的淋巴细胞计数及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在7d较对照组显著性升高,持续至治疗后28d,P〈0.05。结论免疫调理治疗可以改善创伤、严重脓毒症和MODS病人住院28d内的预后,可以升高淋巴细胞和CD0单核细胞HLA-DR水平,值得推荐临床使用。免疫调理治疗对CD。和CD。的升高作用则有不同步或延迟现象,可能与危重病人T细胞亚群对免疫调理的应答时间不一致和(或)T细胞亚群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有关。治疗7d内,常规治疗或常规治疗加免疫调理治疗对维持CD4/CD8的稳定具有同样价值,但是停免疫调理治疗后CD4/CD8则会出现下降趋势,原因不明,有待日后适当延长免疫调理疗程深入观察和探讨。 黄顺伟 管向东 陈娟 欧阳彬 陈敏英 黎丽芬 吴健锋 张晟 徐向东关键词:创伤 严重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免疫调理治疗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感染特点 被引量:15 2002年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感染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72例SAP病人感染率、部位、病原菌及预防性抗生素的作用。结果 SAP病人感染率 4 2 7% ,感染者病死率增加 (5 5 9%vs 31 6 % ,P <0 0 5 )。感染部位依次为肺部、腹腔、泌尿道、血液、胆道。细菌占 72 % ,常见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真菌占 2 8% ,主要为白色念珠菌 (10 /2 1,5 0 % )。 19例发生多重感染 ,多重感染者病死率增加(6 1 2 %vs 30 8% ,P >0 0 5 ) ,住院时间显著延长 [(2 8 5± 13 7)天vs (17 1± 8 3)天 ,P <0 0 5 ]。预防性使用碳青酶烯类发生真菌感染增加 (2 8 1%vs 7 3% ,P <0 0 5 )。结论 SAP原发性和继发性感染不同 。 陈敏英 管向东 陈娟 张晟 黎丽芬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引流在腹部手术以及胃癌根治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5 2010年 在临床工作中,一直以来外科医生认为在进行腹部大手术后需常规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率.腹腔引流管的应用历史悠久,在19世纪70年代,sims作为第一个外科医生把腹腔引流术应用在妇科手术后的患者,自此之后,预防性腹腔引流术被外科医生作为一种常规应用于临床工作中.腹部外科的鼻祖-Billroth也认为腹腔引流可挽救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的生命[1].正如19世纪英国著名外科医生Lawson Tait的名言"When in doubt,drain.(怀疑即引流)"所说的那样,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以来,预防性腹腔引流被广泛应用,目的是引出腹腔内所积聚液体,如腹水、乳糜液、血性分泌物、胰液或肠道分泌液等.另外,腹腔引流液也可作为诸如术后出血、胰瘘或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的早期诊断工具[2,3].因此,在胃肠道手术后预防性放置引流管被广大外科工作者所接受. 张晟 何裕隆关键词:腹腔引流 并发病 胃癌根治术后 腹腔引流管 胃癌根治手术 腹部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