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秀芬

作品数:13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幽门螺
  • 4篇幽门螺杆菌
  • 4篇细菌
  • 4篇螺杆菌
  • 3篇胆结石
  • 3篇胆石
  • 3篇胆石症
  • 3篇结石
  • 2篇胆道
  • 2篇胆道感染
  • 2篇球形
  • 2篇细菌学
  • 2篇细菌学分析
  • 2篇梗阻
  • 2篇杆菌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炎
  • 1篇胆红素
  • 1篇胆红素钙
  • 1篇胆红素钙结石

机构

  • 13篇福建医学院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州市第一医...

作者

  • 13篇郑秀芬
  • 10篇傅冷西
  • 5篇陈民生
  • 4篇佘菲菲
  • 4篇刘景丰
  • 3篇梁平
  • 2篇许东坡
  • 2篇俞树高
  • 2篇陈莲云
  • 2篇林永堃
  • 2篇钟秀容
  • 2篇周琳瑛
  • 2篇陈月秀
  • 1篇金蓓文
  • 1篇沈娟
  • 1篇江静
  • 1篇林永坤
  • 1篇游向阳
  • 1篇陈大良
  • 1篇陈红绉

传媒

  • 7篇福建医学院学...
  • 2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年份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2
  • 4篇1990
  • 4篇198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胆道感染的细菌学研究被引量:1
1989年
胆道感染是仅次于急性阑尾炎的腹部外科常见病,若未及时正确处理,可导致肝,胆及全身性严重合并症甚至死亡。其发病主要原因乃胆汁中细菌生长繁殖和毒素释放。胆道细菌学的研究,以往多重于胆汁中的需氧菌,70年代以后,由于厌氧菌的检测技术的重大进展,有力推动胆道厌氧菌的研究。
陈民生陈国熙傅冷西郑秀芬黄建富陈大良沈娟陈幸生
关键词:胆道感染细菌学
球形幽门螺杆菌生物学性状及蛋白产物研究球形Hp系列研究之二被引量:1
1996年
目的:研究球形幽门螺杆菌生物学性状和蛋白产物发生的改变。方法:通过延长培养时间和亚抑菌浓度抗生素--灭滴灵的作用,分别获得两类球形幽门螺杆菌(Hp)。结果:两种不利于Hp生长的环境在引起Hp发生球变的同时,每毫升菌落形成单位(CFU/ml)减少,尿素酶活性降低。结论:球形Hp尿素酶活性低下,且在常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抗生素的作用比延期培养更快使Hp发生球形变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质条带分析发现抗生素诱变的球形Hp与正常形态Hp基本相似,与延期培养的Hp明显不同。
佘菲菲俞树高郑秀芬梁平陈月秀
关键词:球形幽门螺杆菌尿素酶幽门螺杆菌生物学性状
幽门螺杆菌球形转化的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3
1995年
延长培养时间诱导幽门螺杆菌(Hp)的球形转化,以电镜结合光镜观察了Hp的常规涂片、负染色、金属投影及超薄切片样品。发现螺杆状Hp可通过分节或芽生过程生成球形菌。少数球形Hp能进行二分裂,表明其具有存活力和繁殖力。绝大多数已呈球形Hp的陈旧培养,若更换培养基重新传代,Hp又呈螺杆状,证实作为一个群体球形Hp是可逆转的。本文也讨论了Hp球形转化在流行病学及临床方面的意义。
陈文列梁平钟秀容陈莲云佘菲菲郑秀芬傅冷西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超微结构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细菌学分析
1990年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是我国常见的急腹症,是一系列胆道疾患的一种特定的激发形式,也是胆管病致死的最主要原因。本文收集23例AOSC,观察其胆道和血细菌学特征,并与在同一时间、相同培养条件下42例其他胆石症胆道感染患者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一、病例按钟大昌的分级诊断标准,收集AOSC 23例,均经手术证实。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37~78岁,平均50.8±12.7岁。
刘景丰陈国熙林永坤傅冷西郑秀芬
关键词:胆管炎化脓性梗阻性细菌学
幽门螺杆菌耐药性测定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1995年
用7种抗生素对44株临床分离的幽门螺杆菌(H.p)进行耐药性研究,并时其中19株H.p进行质粒检测,发现H.p对氨苄青霉素及痢特灵敏感,对庆大、氟哌酸等5种抗生素出现不同程度耐药现象。质粒检出率为31.6%,质粒与本试验所用抗菌素耐药性无关。研究还发现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可引起H.p发生球形变,本文对H.p的球形变现象及其与耐药性关系进行探讨。
佘菲菲刘延深苏东辉俞树高郑秀芬陈月秀陈红绉周琳瑛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耐药性质粒
急性绞窄性肠梗阻肠道细菌移位实验观察
1990年
本文通过36只小白鼠的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动物模型观察肠道定植细菌移位到系膜淋巴结及其他器官(肝、脾、心、肺及腹膜腔)。结果发现:梗阻15min,系膜淋巴结等器官细菌检出率达50%以上,2h后,腹膜腔渗液和肝脏细菌培养全部阳性。移位的菌群主要是大肠杆菌、脆弱拟杆菌群、肠球菌和厌氧球菌等,与临床内源性感染菌群相似。梗阻发生15,30,60,90,120min,后需氧菌移位的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厌氧菌则以15,60,120min组检出较高。脏器以系膜淋巴结捡出最高,其次是肝、脾及腹膜腔。
傅冷西陈民生郑秀芬蔡可人陈国熙
关键词:肠梗阻细菌移位
胆石症患者胆道细菌的研究 Ⅰ.胆石症胆道细菌定性定量分析被引量:2
1990年
本文对65例胆红素钙结石患者胆汁和胆囊粘膜进行定性和定量细菌学观察。细菌总检出率93.8%,需氧菌检出率为92.3%,厌氧菌检出率为73.8%。厌氧菌在有菌胆道中占78.7%,在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和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病例中占89.5%和95.7%。胆汁中各检出菌数均≥10~5CFU/ml,厌氧菌数高于需氧菌数。主要检出菌是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脆弱拟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符合内源性感染。胆道厌氧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包括:高龄、病史长且复杂、胆道手术史、临床症状体征重、肝胆管结石、需要急症手术及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刘景丰陈国熙许东坡林永堃傅冷西郑秀芬
关键词:胆道感染胆结石
急性阑尾炎细菌学分析
1989年
关于急性阑尾炎的微生物学分析,尤其是从厌氧菌角度探索,早在30年代末、40年代初美国的 Altenier 等就做了许多开拓性研究。由于抗菌素的滥用和菌谱的变动以及人类生活活动的改变,从不同角度继续探讨急性阑尾炎的细菌学,对研究这种常见的疾病的发病原因和治疗将会有所帮助。我室自1984年4月~1986年12月对附属协和医院收集的阑尾炎脓液标示本52份进行细菌学检测和药敏试验,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傅冷西陈国熙陈民生郑秀芬
关键词:阑尾炎细菌学分析大肠杆菌
亚抑制浓度甲硝唑致胃幽门螺杆菌球形转变的实验观察被引量:6
1997年
周琳瑛梁平佘菲菲郑秀芬陈莲云钟秀容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甲硝唑
胆石症患者胆道细菌的研究(Ⅱ、胆石症胆道细菌及其β-葡萄糖醛酸酶的研究)被引量:4
1989年
本文对65例胆红素钙结石患者胆汁及胆囊粘膜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细菌产生β-葡萄糖醛酸酶的能力及各菌β-葡萄糖醛酸酶最适反应pH值。首次提出不同部位胆红素钙结石均有较高的需氧菌和厌氧菌检出率,所有胆道分离菌的绝大部份(98%)菌株均能产生β-葡萄糖醛酸酶的观点。
刘景丰陈国熙陈民生傅冷西郑秀芬
关键词:胆结石葡萄糖醛酸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