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林

作品数:15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创面
  • 3篇愈合
  • 3篇烧伤
  • 3篇手术
  • 3篇瘢痕
  • 3篇创面愈合
  • 2篇植皮
  • 2篇伤创
  • 2篇伤口
  • 2篇烧伤创面
  • 2篇烧伤创面愈合
  • 2篇皮瓣
  • 2篇脐血间充质干...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干细胞
  • 2篇充质干细胞
  • 2篇创面修复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穿支
  • 1篇多向分化

机构

  • 15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15篇周林
  • 9篇王瑞
  • 8篇舒茂国
  • 3篇彭慧子
  • 2篇杨壮群
  • 2篇何佑成
  • 1篇段辉辉
  • 1篇郭媛
  • 1篇王正辉
  • 1篇张翠

传媒

  • 8篇中国美容医学
  • 2篇中华烧伤与创...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保留钛网清创后移植皮瓣/肌皮瓣修复颅骨成形术后钛网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在保留钛网的情况下,清创后行皮瓣/肌皮瓣移植修复颅骨成形术后钛网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7年2月—2022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颌面外科收治2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颅骨成形术后钛网外露患者,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19~68岁。入院后行创面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抗感染、换药等处理,待创面改善后,行手术彻底清创,清创后创面面积为3.0 cm×2.0 cm~11.0 cm×8.0 cm。根据创面大小、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及周围组织情况,选择采用局部皮瓣、扩张皮瓣或者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创面,皮瓣或肌皮瓣面积为5.5 cm×4.0 cm~18.0 cm×15.0 cm。将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采用头部刃厚皮片修复。记录采用的创面修复方式。观察术后皮瓣或肌皮瓣成活情况及术后2周创面愈合情况。术后随访时,观察钛网植入区域有无再次感染或钛网外露情况发生,观察患者头部外形、手术切口瘢痕形成情况及秃发情况。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统计患者住院期间总治疗费用。结果11例患者创面采用局部皮瓣修复,5例患者创面采用扩张皮瓣修复,6例患者创面采用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所有皮瓣或肌皮瓣术后均完全成活,术后2周创面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48个月,仅1例行局部皮瓣移植患者术后1个月余再次出现钛网植入区域感染,经治疗无效后取出钛网。除1例去除钛网的患者头部局部凹陷外,其余患者头部外形饱满。除6例患者肌皮瓣移植区域及1例行局部皮瓣移植患者皮片移植区域无头发生长外,其余患者未见秃发。所有患者手术切口瘢痕隐蔽。末次随访时,对治疗效果满意者19例、基本满意者2例、不满意者1例。患者住院期间总治疗费用为11764~36452(22304±6955)元。结论对于颅
何林王瑞朱婵余学元何佑成周林张卓舒茂国
关键词:肌皮瓣颅骨成形术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在婴幼儿体表血管瘤中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安全性。方法:婴幼儿体表血管瘤患儿28例,给予普萘洛尔治疗,治疗前、后测定其心率、肝肾功能及甲状腺功能,分析普萘洛尔在婴幼儿体表血管瘤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8例患儿,治疗1个月后血管瘤范围或者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小,瘤体局部的皮温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质地变软,表面皮肤张力明显减小,局部皮肤纹理变得更加清楚。随访半年后,5例血管瘤完全消退,瘤体消失,局部皮肤恢复正常纹理、无瘢痕,皮温恢复正常;16例治疗后血管瘤明显改善,停药后未见反复,7例治疗未满6个月,失访。28例患者用药第1d、2d及3d心率水平未见明显异常(P>0.05),用药后1h、3h及6h心率均显著低于用药前(P<0.05);治疗后肝、肾功能及甲状腺功能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婴幼儿体表血管瘤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效果理想,药物安全性较高,不会引起肝肾功能异常等,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彭慧子周林杨壮群
关键词:婴幼儿血管瘤普萘洛尔药物安全性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复合PHAs生物材料诱导软骨再生的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经基因诱导成软骨后复合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软骨,探究软骨再生过程中,移植物在宿主体内的营养代谢及宿主免疫反应。方法:从人脐带血中分离、扩增、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并鉴定;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成软骨诱导后复合支架载体,体外共培养1周,植入SD大鼠体内,分时段取材(7d,14d,28d)后,进行大体形态学观察,组织化学染色、软骨特异性基质成分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纤维的表达变化检测;对照组SD大鼠移植同种异体胸骨剑突软骨;空白对照组SD大鼠不做任何处理。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炎症反应未见明显差异。大体形态学观察及组织学染色结果均显示,实验组28d左右可见成熟软骨形成。糖蛋白多糖检测结果显示新生软骨组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宿主表现为局部的纤维囊壁包裹弱炎症反应。结论:hUCMSCs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软骨再生情况良好,支架材料按时吸收,宿主弱免疫反应,在干细胞治疗软骨缺损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临床潜力。
张翠何珊周林
关键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再生免疫反应软骨形成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愈合及抗凝血酶Ⅲ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联合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愈合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8例)。两组均予以常规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取VSD治疗,研究组采用VSD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情况(创面深度、创面面积、创面皮温、创面情况评分)、AT-Ⅲ水平,评估临床疗效,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创面深度、创面面积、创面皮温及创面情况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考虑测量时间,各指标组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治疗后两组创面深度、创面面积及创面情况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创面皮温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各创面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AT-Ⅲ水平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考虑测量时间,AT-Ⅲ水平组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AT-Ⅲ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11%(35/38)比70.00%(21/30)](χ^(2)=5.637,P=0.018)。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79%(6/38),对照组为10.00%(3/3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创面情况,促进创面愈合,升高AT-Ⅲ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王瑞何林何佑成汤志水周林祝利虎
关键词:糖尿病足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胰激肽原酶创面愈合
耳廓不完全撕脱伤即刻修复体会
2023年
目的:探讨耳廓不完全撕脱伤的即刻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21年5月笔者医院的27例耳廓不完全撕脱伤患者,根据耳廓撕脱伤情况选择合适的即刻修复方法,包括直接缝合、植皮或局部皮瓣。耳廓不完全撕脱伤患者共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8~55岁,平均年龄31岁。受伤到手术清创的时间为1~12 h,平均时间为3.5 h,其中清创后直接缝合15例,全厚皮片移植修复6例,局部皮瓣转移修复6例。结果:所有直接缝合的耳廓外伤均一期愈合,2例植皮术后出现部分皮片坏死,经换药处理后创面愈合,1例一期关闭创面,术后半年后取肋软骨支架行颞肌筋膜瓣+植皮修复,其余皮瓣均成活良好。术后随访6~18个月,耳廓外形恢复良好,瘢痕隐蔽,无明显挛缩。结论:耳廓不完全撕脱伤需根据撕脱的部位、大小及形状,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案,尽可能达到即刻修复,恢复正常的外形及功能,获得满意的美学修复效果。
周林王瑞舒茂国郭媛
关键词:耳廓撕脱伤外科手术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外露伤口的手术治疗
2024年
目的:探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外露伤口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21年12月-2022年10月,笔者对医院肿瘤术后放置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外露伤口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创面的大小、暴露的时间、感染的严重程度,选择清创后直接缝合、囊袋重置或输液港取出的方法进行处理,探讨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外露患者共13例,其中清创后直接缝合6例,囊袋重置5例,输液港取出2例。输液港外露到伤口愈合的时间为7~10 d,平均时间为8.5 d,所有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瘢痕隐蔽。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总满意率为92.31%。结论:完全植入式静脉港外露伤口手术治疗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周林王瑞舒茂国汤志水
关键词:伤口手术治疗并发症
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美容缝合技术在急诊颌面部外伤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美容缝合技术在颌面部外伤患者早期急性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6月笔者科室因颌面部外伤急诊行美容缝合的2339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皮下组织采用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缝合,表皮采用小针细线的间断缝合,术后进行随访及总结分析。结果:本组2339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局部感染,再次行清创缝合后伤口愈合良好;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瘢痕疙瘩,行注射治疗后瘢痕减轻;有1例患者创缘出现张力性水疱,经换药处理后创面愈合,未留瘢痕;瘢痕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为(2.95±2.17)分,大部分患者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结论:颌面部外伤急诊条件下采用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美容缝合技术,可减轻术后瘢痕,实现满意的修复效果。
汤志水王瑞周林徐威龙舒茂国
关键词:颌面部急诊美容缝合伤口瘢痕
双氢青蒿素对大鼠烧伤创面愈合及ERK/JNK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对大鼠烧伤创面愈合及ERK/JN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金属砝码烧伤法构建大鼠烧伤模型,并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双氢青蒿素低(25 mg/kg)、中(50 mg/kg)、高剂量组(100 mg/kg)和磺胺嘧啶银(SS)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sham)组,将金属砝码置于37℃温水中,其余按烧伤模型构建相同方法处理大鼠。sham组和模型组使用橄榄油和无水乙醇混悬液涂抹创面,双氢青蒿素低、中、高剂量组使用含双氢青蒿素的橄榄油和无水乙醇混悬液涂抹创面,SS组大鼠使用SS乳膏涂抹。在药物处理3,7,14,21 d时分别观察记录大鼠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愈合率。药物处理21 d时,苏木素-伊红(HE)法检测大鼠创面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试剂盒检测创面组织氧化应激反应因子活性,包括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Western blot法检测创面组织ERK/JN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ERK1/2、JNK)表达情况。结果模型大鼠出现明显的烧伤创面,说明造模成功。药物处理14,21 d时,与模型组比较,双氢青蒿素低、中、高剂量组和SS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明显提高(P<0.05)。药物处理21 d时,与sham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及创面组织MDA水平、p-ERK1/2/ERK1/2、p-JNK/JNK明显升高(P<0.05),SOD和CAT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双氢青蒿素低、中、高剂量组和SS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及创面组织MDA水平、p-ERK1/2/ERK1/2、p-JNK/JNK明显降低(P<0.05),SOD和CAT活性明显升高(P<0.05)。双氢青蒿素低剂量组与SS组间比较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及创面组织MDA水平、SOD和CAT活性、p-ERK1/2/ERK1/2、p-JNK/JNK无明显差异(P>0.05);与SS组比较,双氢青蒿素中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及�
王瑞汤志水周林贾晶
关键词:双氢青蒿素烧伤创面愈合
游离肌瓣联合植皮修复足部非负重区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游离肌瓣联合植皮在足部非负重区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0月-2019年12月,笔者科室共收治12例足部非负重区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大小14cm×10cm~20cm×13cm,伴骨外露或肌腱外露。创面均采用游离肌瓣联合植皮方法修复,其中背阔肌肌瓣10例,股外侧肌肌瓣2例。肌瓣供区采用改良埋没褥式缝合法美容缝合。结果:术后移植组织均成活良好,供区切口及受区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2年,所有患者伤口无继发感染,肌瓣与周围融合良好,无明显臃肿,移植皮片较完整,未见局部破溃、挛缩。供区仅留细小线性瘢痕。结论:游离肌瓣联合表面植皮修复后的创面外形良好,适合修复足部非负重区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张卓周林张瑞昌王瑞舒茂国何林
关键词:植皮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
透明质酸钠介导的创面修复中真皮细胞增殖周期的动态变化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本研究利用透明质酸钠作为磺胺嘧啶银药物载体作用于大鼠烧伤创面,观察大鼠烧伤创面真皮细胞周期DNA分布情况,以期制备出一种加快速面愈合的新型外用制剂。方法自制恒温恒压烧伤仪复制SD大鼠Ⅱ~Ⅲ度烧伤模型,创面标记后分别外涂安慰剂、磺胺嘧啶银混悬剂、透明质酸钠、磺胺嘧啶银和透明质酸钠混合制剂,行暴露疗法,创面每2 d清创后涂药1次,连续28 d,分别于烧伤后第3、5、7、10、14、21天采用颈椎脱臼法分批处死SD大鼠,每批5只。观察烧伤创面渗出和愈合情况,行创面皮肤组织病理和生化检测,机械加胰酶法制备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烧伤后创面真皮细胞G0/G1期和S期DNA含量。结果烧伤后第3、5、7、10、14、21天,磺胺嘧啶银组、透明质酸钠组和混合制剂组大鼠真皮细胞G0/G1期DNA含量均显著低于同期空白组(均P<0.05);烧伤后第5天和第7天,透明质酸钠组大鼠真皮细胞G0/G1期DNA含量均显著低于同期磺胺嘧啶银组(均P<0.05);烧伤后第3天和第5天,混合制剂组大鼠真皮细胞G0/G1期DNA含量均显著高于同期磺胺嘧啶银组和透明质酸钠组(均P<0.05),烧伤后第7、10、14、21天混合制剂组大鼠真皮细胞G0/G1期DNA含量均显著低于同期磺胺嘧啶银组和透明质酸钠组(均P<0.05)。烧伤后第3、5、7、10天,磺胺嘧啶银组大鼠真皮细胞S期DNA含量均显著高于同期空白组(均P<0.05);烧伤后第3、5、7、10、14、21天,透明质酸钠组和混合制剂组大鼠真皮细胞S期DNA含量均显著高于同期空白组(均P<0.05);烧伤后第5、14、21天,透明质酸钠组大鼠真皮细胞S期DNA含量均显著高于同期磺胺嘧啶银组(均P<0.05);烧伤后第7、10、14、21天,混合制剂组大鼠真皮细胞S期DNA含量均显著高于同期磺胺嘧啶银组和透明质酸钠组(均P<0.05)。结论透明质酸钠可促使大量处于G1和G0期的静止细胞进入S期进行DNA复制,细胞增殖效�
王瑞段辉辉汤志水彭慧子周林
关键词:磺胺嘧啶银透明质酸钠烧伤细胞周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