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平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东莞东华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单抗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肿瘤
  • 2篇肿瘤患者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恶性
  • 2篇恶性肿瘤
  • 2篇恶性肿瘤患者
  • 2篇二甲双胍
  • 2篇非小细胞
  • 2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肺癌
  • 2篇2型糖尿
  • 2篇2型糖尿病
  • 1篇电图
  • 1篇心电

机构

  • 4篇东莞东华医院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6篇杨平
  • 3篇彭玉龙
  • 3篇陈荣辉
  • 2篇庞伟
  • 1篇黄连涛
  • 1篇邓惠君
  • 1篇曹永新
  • 1篇莫如洁

传媒

  • 2篇北方药学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非小细胞肺癌Ⅲb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介素-2(IL-2)、白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let-7c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IL-2、IL-12、IFN-γ、let-7c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贝伐珠单抗联合化放疗的效果更为显著,可以降低血管VEGF水平,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张露陈荣辉杨平彭玉龙庞伟
关键词:化放疗疗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贝伐珠单抗联合放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炎症因子、VEGF及Let-7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研究贝伐珠单抗联合放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炎症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Let-7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同步放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贝伐珠单抗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白介素-2水平和白介素-1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干扰素-γ和Let-7测定结果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肺、食管、骨髓和皮肤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理想,可有效降低VEGF,提高Let-7,提高患者近期疗效,且具备一定的安全性。
陈荣辉杨平张露彭玉龙庞伟曹永新
关键词:放化疗非小细胞肺癌炎症因子VEGFLET-7
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置管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东莞东华医院接受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这12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置管,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PICC置管。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1)在观察组患者中,一次性置管成功患者的例数为58例,其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为95.08%。在对照组患者中,一次性置管成功患者的例数为49例,其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为80.32%。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置管后,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其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63%;对照组患者中有7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其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1.47%;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进行常规的PICC置管相比,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置管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提高其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降低其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黄连涛莫如洁杨平石艳飞黄少虹
关键词:PICC置管恶性肿瘤深静脉血栓
2型糖尿病及二甲双胍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探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和二甲双胍治疗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3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300例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非二甲双胍治疗)和研究组(二甲双胍治疗)各150例,对比死亡率和预后情况。结果:随访1年发现,108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为11.11%,与未合并2型糖尿病的恶性肿瘤患者相比有显著提升(X^2=5.43,P<0.05);且研究组的死亡率和肿瘤转移率分别为5.33%、22.00%,均低于对照组(X^2=6.43,7.12;P<0.05)。结论:2型糖尿病与恶性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存在一定相关性,且通过予以二甲双胍治疗能够帮助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值得重视。
杨平
关键词: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恶性肿瘤病死率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急性放射性黏膜炎所致疼痛的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应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处理急性放射性黏膜炎所致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8年9月我院肿瘤内科收治106例鼻咽癌放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3例;对照组常规行口腔护理、雾化治疗、非甾体类止痛药物治疗、抗炎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替代非甾体类止痛药物,比较两组患者在放疗期间及结束时止痛效果、睡眠状态、体重变化、口腔黏膜损伤恢复情况及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镇痛总有效率为88.68%,高于对照组的1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体重变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应用羟考酮缓释片期间15.09%的患者出现便秘,5.66%的患者有轻度的恶心头晕,副反应小可耐受。结论应用小剂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减轻急性放射性黏膜炎所致疼痛效果显著,药物不良反应小,无成瘾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影响预后。
张露刘铭彭玉龙陈荣辉杨平盘爱兵邓惠君
关键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癌痛
探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康复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研究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的疗效,并分析对患者预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病史,将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86例,划分为研究组(二甲双胍治疗)和对照组(无二甲双胍治疗)各43例,对比两组的预后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中的低分化结肠腺癌比例为13.95%、存在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占18.6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X^2=6.86,5.98;P<0.05);研究组死亡率为2.33%,较对照组低(X^2=5.84,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予以二甲双胍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降低淋巴结转移风险和死亡率,需引起重视。
杨平
关键词: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结直肠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