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娜
- 作品数:31 被引量:65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新生儿原发性局部小肠扭转10例临床分析
- 2024年
- 目的总结新生儿原发性局部小肠扭转(primary segmental volvulus,PSV)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23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新生儿PSV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0例PSV新生儿,平均胎龄(34.1±3.0)周,出生体重(2291±646)g。8例发病日龄≤3 d,2例发病日龄>3 d,10例患儿均以腹胀为主要表现,7例伴有胆汁性呕吐,5例伴有便血。影像学检查主要提示低位肠梗阻,无特异性表现;实验室检查主要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及不同程度贫血。9例患儿行诊断性腹腔穿刺,穿刺液为血性5例,清亮液体2例,血性混合粪样腹水1例,乳糜性1例。10例均行急诊剖腹探查术,于术中明确诊断PSV并行小肠部分切除,同时行一期肠吻合术或肠造瘘术。10例患儿均治愈,随访至4月龄~9岁,生长发育同正常同龄儿。结论新生儿PSV是一种独立的急腹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经过积极手术,总体预后良好。
- 张艳霞马立霜王莹魏延栋吴涛李景娜
- 关键词:新生儿原发性小肠扭转
- 新生儿重症膈疝围生期预后评估及综合治疗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分析近10年经治的新生儿重症膈疝患儿围生期临床资料、相关治疗和预后情况,探讨新生儿重症膈疝预后相关因素及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2007年9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42例新生儿重症膈疝患儿资料。根据是否引入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MDT)分为非MDT组和MDT组,其中MDT组23例,非MDT组19例。对性别、年龄、出生体重、胎龄、产前诊断、肝脏位置、Apgar评分、膈肌缺损大小及预后情况进行对比较研究。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早期产前诊断(〈25周)较晚期产前诊断(≥25周)病例存活率(17%比4%,P=0.011)明显降低,生后1min Apgar评分越低者存活率越低(P=0.029),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然而肺/头比(LHR)值、肝脏位置、膈肌缺损大小对患儿预后无影响。相较于非MDT组,MDT组平均1 min Apgar评分[(6.2±1.7)比(7.2±1.4),P=0.044]明显变小,产前诊断比率(91.3%比57.9%,P=0.030)、转运比率(92.3%比47.3%,P=0.002)明显增多,产前诊断胎龄[(26.4±5.5)周比(31.6±7.2)周,P=0.020]减小,腔镜手术占比明显增加(13∶5和2∶11,P=0.003),术后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6.8±2.7) d和(4.1±2.3) d,P=0.024]延长,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性别比、缺损位置、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术前死亡或放弃、手术年龄、平均住院时间、存活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重症膈疝预后与产前诊断胎龄及生后1min Apgar评分相关,MDT模式治疗重症膈疝是可行有效的,胎儿镜并非标准干预手段,产后手术治疗可行性高、接受度广。
- 李景娜马丽霜孙滨刘超冯翠竹王莹
- 关键词:围生期医护预后
- 胸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膈疝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膈疝的手术经验及技术难点分析。方法对27例新生儿CDH患儿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顺序还纳疝入脏器,脾脏还纳时切忌使用尖锐器械直接压迫还纳,应间接推挤或以胃结肠等空腔脏器辅助推挤还纳,避免脾脏及血管撕裂导致出血。后外侧膈肌缺损严重者可行膈肌缘-肋间肌-膈肌缘缝合,适度打紧线结完成膈肌闭合修复。膈肌缺损严重可先连续缝合尽可能对合关闭缺损,测量缺损薄弱处大小,将体外裁剪好的补片置入胸腔,贴紧固定补片至膈肌薄弱处并以4-0 prolene线间断缝合。结果27例膈疝中左侧25例,右侧2例。产前诊断23例,产前诊断胎龄为(28.2±5.1)周;出生孕周为(37.5±2.7)周,孕周最小为28.0周;出生体重为(2.90±0.70)kg,最小为1.36 kg。所有患儿均采用胸腔镜手术,23例顺利完成,4例中转。存活23例(85%),死亡4例(15%)。手术年龄为出生后(41.0±40.0)h,手术时间为(159.0±14.0)min,行补片修补3例,术后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为(5.1±1.2)d,术后住院时间为(18.0±4.0)d。术后1例复发,第二次经胸腔镜完成手术,预后良好,3例并发胸腔积液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CDH安全可行,术者有丰富的胸腔镜操作经验下,可优先考虑,补片修补可以在腔镜下顺利完成,术中心肺功能不稳定,二氧化碳分压(PaCO2)持续高于65~75 mmHg(1 mmHg=0.133 kPa)应及时中转开放手术。低体重早产儿对胸腔镜手术的耐受性并不低于足月儿。
- 马立霜李景娜于斯淼刘超王莹曲东魏延栋张悦冯翠竹张艳霞
- 关键词:新生儿胸腔镜
- Ⅲ型食管闭锁胸腔镜术后食管狭窄防治策略
- 2023年
- 目的探讨食管狭窄防治策略对食管闭锁胸腔镜术后食管狭窄患儿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Ⅲ型食管闭锁并完成胸腔镜手术治疗的56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26例。将术后接受食管狭窄防治策略的患儿分为A组(23例),其中食管闭锁ⅢA型12例,ⅢB型11例;患儿出生体重为(2573.26±112.77)g,手术年龄为(31.70±5.86)h;合并先天性心脏病8例。将接受传统食管闭锁术后管理模式的患儿分为B组(33例),其中ⅢA型18例,ⅢB型15例;患儿出生体重为(2598.79±94.88)g,手术年龄为(37.00±7.15)h;合并先天性心脏病6例。对比两组患儿的术前资料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Ⅲ型食管闭锁胸腔镜术后采用食管狭窄防治策略与传统管理模式间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儿的手术年龄(P=0.593)、体重(P=0.863)、先天性心脏病比例(P=0.43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儿一期手术完成气管食管瘘修补及食管吻合术,术后治愈出院,规律复查。A组患儿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26.09%(6/23),较B组的60.61%(20/33)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A、B两组患儿吻合口漏(0例比3例,P=0.001)、扩张次数[(0.61±0.27)次比(2.00±0.41)次,P=0.014]、顽固性狭窄发生率(0%比12.12%,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手术期综合管理对于食管闭锁胸腔镜术后食管狭窄的防治起到一定作用,效果满意。
- 王莹马立霜刘超魏延栋张艳霞李景娜吴涛
- 关键词:食管闭锁食管狭窄胸腔镜
- 先天性肺发育畸形产前诊断特点及新生儿期手术时机探讨
- 2023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肺发育畸形(congenital lung malformations,CLMs)的产前诊断特点及新生儿期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于新生儿期实施手术的12例先天性肺发育畸形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2例;足月儿9例,早产儿3例,最小胎龄32^(+5)周;平均出生体重3135.42 g,最低出生体重2200 g。收集所有患儿产前超声检查资料、孕期干预方式、出生后临床特点、手术方式以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12例均获得产前诊断并接受产前咨询。产前诊断为先天性肺气道畸形(congenit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CPAM)9例,支气管隔离肺(broncho-pulmonary sequestration,BPS)2例,先天性肺叶气肿(congenital lobar emphysema,CLE)1例。产前诊断时间:11例为孕中期(孕20~24周),1例为孕晚期(孕37周)。产前超声动态监测先天性肺气道畸形体积比(congenit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volume ratio,CVR)最大值为0.68~5.00,末次超声CVR均值1.48,合并不同程度胸/腹腔积液8例,羊水过多3例。12例分娩后均出现不同程度呼吸困难,9例需呼吸支持。术前诊断CPAM 6例,BPS 4例,CLE 2例;术前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持续肺动脉高压2例,患侧张力性气胸2例。行胸腔镜微创手术6例,开胸手术6例。术后出现气胸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漏斗胸1例,于3岁时手术矫治,其余患儿恢复良好。结论先天性肺发育畸形产前CVR数值高,分娩后较早出现呼吸困难,需新生儿期手术可能性大。新生儿期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呼吸状态,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可以获得良好预后。
- 王莹马立霜刘超李景娜魏延栋张艳霞吴涛
- 关键词:先天性肺发育畸形产前诊断外科手术
- 胸腔镜手术治疗低出生体质量儿Ⅲ型食管闭锁经验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低出生体质量儿Ⅲ型食管闭锁的临床经验,总结其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行胸腔镜手术的25例低出生体质量Ⅲ型食管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Ⅲa型18例,Ⅲb型7例。出生体质量1350~2460 g,平均(2082±331)g,其中极低出生体质量儿2例,分别为1350 g、1440 g。足月儿8例,早产儿17例,出生胎龄为30+3~38+6周。手术时年龄最小者为出生后4 h,最大者为出生后20 d。5例患儿术前需要有创呼吸机支持。术前均行食管造影确诊,在胸腔镜下完成食管气管瘘结扎术+食管端端吻合术。结果21例患儿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4例中转开胸手术。手术时间143~300 min,平均(189±40)min。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18~841 h,中位数168 h。住院时间8~83 d,中位数30 d。术后吻合口漏2例,予保守治疗1~3周后自愈。食管气管瘘复发1例,予保守治疗后自愈。术后吻合口狭窄12例,予定期胃镜下食管球囊扩张,症状明显缓解。1例患儿合并多囊肾伴肾发育不全,术后7 d出现重症感染、肾功能衰竭,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余24例治愈出院。24例术后随访1~60个月,中位数28个月。2例术后4~5个月出现胃食管反流,行腹腔镜胃底折叠术。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低出生体质量儿Ⅲ型食管闭锁总体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未见增多,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围术期管理的改善,胸腔镜治疗低出生体质量儿食管闭锁可逐步开展。
- 魏延栋王莹马立霜冯翠竹刘雪来张艳霞刘超吴涛李景娜冯众
- 关键词:食管闭锁胸腔镜低出生体质量儿食管造影食管气管瘘
- 先天性膈疝产后评估研究进展
- 2020年
- 先天性膈疝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差异较大,轻症患儿可全部存活,重症患儿死亡率较高。准确地筛选高风险患儿,制定相应诊疗策略,可有效提高其存活率。近年来国际上对先天性膈疝产后评估的研究逐渐增多,包含单因素指标及5种主要评分模型,但我国对此方面研究较少,尤其是评分模型。本文对先天性膈疝的产后评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李景娜马立霜
- 关键词:产后期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 产前诊断先天性膈疝的转运救治机制与临床实证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的转运救治机制与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与北京市及周边地区8家产前诊断中心建立合作网,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合作网接受产前咨询的CDH孕妇为研究对象。产前转运救治机制包括:产前以新生儿外科与产科为主导,协同超声影像科、遗传科组成专家小组进行不定期多学科会诊,对产前发现畸形患儿的诊断与预后进行评估;同时对分娩时间、分娩方式、出生后处置及转运、治疗等问题进行商讨,初步确定病情危重程度,分析出生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最优个性化诊疗方案。结果共88例CDH孕妇接受产前咨询,最终经绿色通道转运收治63例。63例中,男41例,女22例;足月儿52例,早产儿11例(中位出生胎龄34周);出生体重(2978.73±607.69)g;产时气管插管22例(34.9%),产房内高频呼吸机辅助呼吸22例(34.9%)。9例二氧化碳分压大于70 mmHg,54例小于70 mmHg。产前评估为重度CDH 31例,中度CDH 32例。产前诊断孕周(27.69±5.33)周。左侧膈疝53例,右侧膈疝10例。肝脏疝入15例。58例行手术治疗,术后存活率为87.9%(51/58);5例产前评估为极重度膈疝,出生后虽经全面抢救仍无法改变呼吸循环衰竭状态而死亡。58例采用手术治疗的患儿中,开放手术8例(13.8%),腔镜手术50例(86.2%);无疝囊35例,有疝囊23例;术中发现B级缺损20例(34.5%),C级和D级缺损共38例(65.5%)。使用补片修补膈肌者占10.3%(6/58)。结论先天性膈疝治疗水平的提升有赖于产科、儿科密切合作。新生儿外科专业转运团队在产前参与诊断和评估、产时进驻产房共同完成生后抢救及转运工作、以及后续有效的手术治疗和围术期管理,对改善先天性膈疝患者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
- 王莹马立霜刘超魏延栋李景娜赵云龙张艳霞张悦
- 关键词:产前诊断病人转送
- 先天性膈疝患儿产后五种评分模型的初步探索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索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患儿产后5种评分模型对预后的评估效能及其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9月至2018年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先天性膈疝新生儿共126例,均经产前超声、产后X线影像、手术或病理确诊,其中>28 d入院的CDH患儿45例,产前诊断后引产或流产患儿16例,此61例患儿不纳入本研究,余65例符合入组标准,纳入研究,入组65例。将入组患儿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所有入组患儿产后临床指标数据,代入5种评分模型中(包括SNAP-Ⅱ、Brindle、CDHSG、WHSRpf和BOI-d1评分),分别对整体分值、分度病情和两两联合三部分内容进行统计学分析,选出最适合的评估模型。结果整体分值:SNAP-Ⅱ在这5个评分模型中准确性及拟合度最高(AUC为0.813)。病情分度:SNAP-Ⅱ和Brindle评估准确性较好(AUC分别为0.803和0.725),SNAP-Ⅱ准确性高于Brindle。两两联合:SNAP-Ⅱ+Brindle联合模型的准确性和拟合度最好(AUC为0.841,H-Lp值为0.737)。结论产后5种评分模型中SNAP-Ⅱ的评估效能最好,其次为Brindle,可用于目前CDH患儿的预后评估,进而指导临床诊疗。
- 李景娜马立霜王莹刘超于斯淼魏延栋张艳霞张悦冯翠竹
- 关键词:先天性膈疝评分模型预后
- 腹腔镜诊治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54例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总结腹腔镜诊治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9年5月54例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资料。年龄1~26 d,中位数1 d;出生体重1155~4400 g,平均2771.9 g。术前诊断十二指肠梗阻,其中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12例,环状胰腺28例,十二指肠膜式闭锁14例。结果腹腔镜探查结果除确定上述病因外,肠旋转不良12例中合并空肠闭锁2例;环状胰腺28例中合并肠旋转不良2例,异位胰腺1例,同时合并肠旋转不良、空肠闭锁及异位胰腺多发畸形1例;十二指肠膜式闭锁14例中合并肠旋转不良3例。除2例肠扭转局限肠坏死中转开腹行肠切除吻合术外,其余52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术中并发症。2例术后放弃治疗出院。其余52例术后初次经口喂养时间(5.3±1.2)d,完全经口喂养时间(12.5±4.2)d。1例肠旋转不良术后1个月因肠扭转再次行腹腔镜手术。余51例术后1个月复查超声,其中20例复查上消化道造影,均无消化道梗阻。52例随访3~36个月,平均12.5月,均生长发育良好。结论胃肠超声、消化道造影等可以初步判断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病因,腹腔镜手术可以探查有无多发肠道畸形并同时处理,对于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同样安全适用。
- 王莹马丽霜张艳霞冯翠竹刘超魏延栋李景娜
- 关键词: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腹腔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