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广
- 作品数:13 被引量:49H指数:3
-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头部阳经循经透刺法治疗脑梗死后偏瘫30例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头部阳经循经透刺法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前提下予针刺,治疗组采用头部阳经循经透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进行简化FugI-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并统计。结果:针刺治疗10次后,简化FugI-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治疗组(71.43±11.07)优于对照组(58.97±10.56)(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治疗组(50.83±10.67)优于对照组(44.33±11.28)(P<0.05)。结论:头部阳经循经透刺法在改善脑梗塞患者运动功能及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方面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 魏文广陆忠
- 关键词:针刺疗法透刺脑梗死偏瘫
- 外用中药制剂术康治疗腹部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09年
- 术后并发症是临床外科围手术期的一种常见病症,是由于手术创伤预后不良或护理不当导致的以发热、疼痛、感染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笔者用自拟中药制剂术康局部敷贴治疗腹部手术患者180例,观察证明术康治疗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 尹重卢建军胡卫建魏文广
- 关键词:术后并发症活血化瘀疗效评价
- 针灸治疗雷诺氏病的近况被引量:1
- 2010年
- 在维普中文期刊网及清华同方CNKI数据库上搜索2010年以前针灸治疗雷诺氏病的相关临床报道。通过分析总结,评价针灸治疗该病的效果并对单纯针灸、温针灸、“烧山火”等几种治疗手段进行比较。
- 魏文广
- 关键词:温针灸烧山火雷诺氏病
- 上病下治法治疗周围性面瘫6例临床报告
- 回顾性分析采用韦氏整脊法治疗6例周围性面瘫伴上段颈椎偏移患者,阐述"理筋、调曲、练功"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提出"脊源性面瘫"一说,依据解剖分析上段颈椎偏移与面瘫发生的关系。解释韦以宗教授提出的"脊柱轮廓应力四维平衡理论"...
- 陈剑俊魏文广凌俊
-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整脊寰枢关节
- 文献传递
- 一种可调式多力点颈胸椎牵引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式多力点颈胸椎牵引器,包括牵引椅和悬吊牵引器,所述牵引椅包括椅子本体和压肩装置,所述牵引椅上还设有反曲椅背和颈后推力装置,所述牵引椅可以自由调节椅背的高度和倾斜角度,所述牵引机构可以自由调节作用力...
- 魏文广韩睿刘裕张峰极周昌
- 文献传递
-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和穴位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液引流量,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胃液引流量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液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为90.7%,对照组为4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是一种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 陆忠魏文广
- 关键词:水针电针胃轻瘫
- 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针灸治疗初探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前临床用于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手段有限。针灸作为一种治疗神经精神类疾病确切有效的方法能否被用于该病的治疗,本文综述创伤后应激障碍近年来的研究现状,并从中西医角度探讨针灸治疗PTSD的可行性。
- 尹重张虹陈炜炜魏文广冯跃
-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针灸治疗可行性
- 电针头穴“通督调神”法治疗脑病研究体会
- 笔者研究生在读期间跟随导师张虹教授陆续完成了电针头穴“通督调神”法治疗血管性痴呆、轻度认知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脑病的临床RCT研究和治疗机理的初步研究,认为电针头穴治疗以上脑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且操作简便,可作为相...
- 魏文广张虹
- 关键词:脑病中医病机电针疗法
- 文献传递
- 整脊结合针刺疗法治疗上段颈椎病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整脊结合通督调阳针刺疗法治疗上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通督调阳针刺结合上颈段微调法和腰骶侧扳法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针刺及上...
- 魏文广董成伟胡卫成陈剑俊
- 关键词:推拿手法中医整脊学针刺疗法
- 文献传递
- 针刺、整脊、功能锻炼综合治疗产后骶髂关节错缝症疗效观察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观察针刺、整脊、腰臀肌功能锻炼综合治疗产后骶髂关节错缝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产后骶髂关节错缝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10例。A组采用针刺、整脊、腰臀肌功能锻炼综合治疗,B组采用针刺配合整脊治疗,C组采用针刺配合腰臀肌功能锻炼治疗,D组采用整脊配合腰臀肌功能锻炼治疗,4组均隔日治疗1次。治疗5次后观察4组治疗前后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4组临床总有效率均为100.0%,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与同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与C组和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整脊、腰臀肌功能锻炼综合治疗产后骶髂关节错缝症疗效确切,针刺配合整脊在近期疗效及消除症状方面作用明显,腰臀肌功能锻炼远期疗效作用明显。
- 魏文广陈剑俊董成伟
- 关键词:针刺疗法整脊功能锻炼正骨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