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春华

作品数:48 被引量:169H指数:9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细胞
  • 8篇肿瘤
  • 7篇胃癌
  • 6篇结肠
  • 5篇骨髓
  • 5篇肠镜
  • 4篇晚期
  • 4篇胃肿瘤
  • 4篇息肉
  • 4篇结肠镜
  • 4篇基质
  • 4篇基质细胞
  • 4篇骨髓基质
  • 4篇骨髓基质细胞
  • 4篇恶性
  • 3篇代谢
  • 3篇增生
  • 3篇尿嘧啶
  • 3篇综合征
  • 3篇羟脯氨酸

机构

  • 17篇内蒙古医学院
  • 16篇内蒙古医科大...
  • 12篇内蒙古医学院...
  • 6篇内蒙古自治区...
  • 5篇内蒙古医科大...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肿瘤医...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呼和浩特市第...

作者

  • 44篇陈春华
  • 9篇苏秀兰
  • 8篇陈平
  • 8篇杜春
  • 6篇张立中
  • 6篇苏秉忠
  • 5篇王宏霞
  • 5篇舍英
  • 5篇杜春
  • 4篇邱立华
  • 3篇刘庆平
  • 3篇刘明
  • 3篇胡海清
  • 3篇马丽丽
  • 2篇黄应龙
  • 2篇闫美荣
  • 2篇陈必珍
  • 2篇张信来
  • 2篇李艳梅
  • 1篇侯金凤

传媒

  • 9篇内蒙古医学院...
  • 7篇内蒙古医学杂...
  • 6篇内蒙古医科大...
  • 4篇现代消化及介...
  • 2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胃肠病学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解剖学报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世界复合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0
  • 3篇1997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镜直视下支架置入治疗食管恶性狭窄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食管恶性狭窄支架置入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消化内镜中心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对52例无手术适应证的晚期食管癌采用内镜下预扩张、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治疗,术后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消化内镜中心完成,无需X线透视,支架放置成功率98.3%,支架定位准确,术后的吞咽困难均显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放置记忆合金食管支架是治疗食道恶性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且较易掌握,近期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杜春陈春华陈平郭秀兰张占军胡海清苏秉忠
关键词:食道恶性狭窄食道支架
消化内科住院患者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应用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使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nutritional screening 2002)对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良、营养风险进行筛查并了解营养干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6月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288例,通过人体测量及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调查患者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情况。结果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13.31%(37/278),营养风险发生率33.45%(93/278)。无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为70.81%(131/185),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营养支持率为30.11%(28/93)。结论NRS-2002营养筛查工具适合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营养筛查。住院患者存在较高营养风险,但营养支持应用欠规范。
杜春陈平王宏霞孙圆圆张福桃张雅乐陈春华
关键词:营养风险营养支持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伴门脉高压症一例报道
2008年
杜春陈春华
关键词:巨大淋巴结增生症门脉高压症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医师诊断
胃腺癌组织中p53和NF-κBp65蛋白表达的关系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p53和NF-κBp65蛋白在胃腺癌中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胃腺癌及42例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灶中p53和NF-kB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胃腺癌组织中p53阳性表达率为53%。低分化胃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胃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χ2=7.486,P<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腺癌组中阳性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腺癌组(χ2=6.368,P<0.05);Ⅲ、Ⅳ期胃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组的阳性表达率(χ2=13.864,P<0.01);胃底/贲门、胃体、胃窦/幽门胃腺癌之间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异性(χ2=2.529,P>0.05)。胃腺癌组织中NF-κBp65阳性表达率为58%。低分化、中高分化胃腺癌之间,有淋巴结转移、无淋巴结转移胃腺癌之间,Ⅲ、Ⅳ期和Ⅰ、Ⅱ期胃腺癌之间的阳性表达率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χ2=4.624,P<0.05;χ2=3.876,P<0.05;χ2=7.436,P<0.01),而胃腺癌部位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异性(χ2=3.306,P>0.05)。42例淋巴结转移灶中p53和NF-kBp6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95%和35.71%,均明显低于胃腺癌原发灶(χ2=4.861,P<0.05;χ2=8.052,P<0.05),p53和NF-kBp65在胃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c=0.505,P=0.001;c=0.316,P=0.041)。结论:p53的异常表达和NF-κBp65分别在胃腺癌的发展、侵袭和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p53的和NF-κBp65在胃腺癌中协同表达,提示可能共同参与胃腺癌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联合检测胃腺癌中p53和NF-κBp65表达,可为临床诊断病情发展程度提供指导意义。
杨晓艳陈春华
关键词:胃腺癌P53免疫组化
两种方案治疗胃癌晚期病人恶性腹水的临床研究
2009年
目的:观察比较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腹腔给药和腹腔内热灌注氟尿嘧啶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恶性腹水患者的近期疗效、临床获益反应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30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晚期胃腺癌腹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腹腔给药组:将按500mg/m2注入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第14d再重复给药。热灌注化疗组:将5-FU1g溶于10%葡萄糖500mL中,加热至45°C,注入腹腔。第7d和第14d再重复给药。2周期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给药组和腹腔热灌注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64.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获益率分别为73.37%(11/15)和71.4%(10/14),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系统毒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血液系统毒性两组的腹泻、肾功能损害、周围神经炎、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恶性腹水疗效确切,均能显著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两组对比均无明显差异。毒副作用可以耐受,安全性好,但恶心/呕吐和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腹腔给药组比腹腔内热灌注化疗组低。
陈春华刘明杜春张信来
关键词:胃癌氟尿嘧啶缓释剂
COX-2及微卫星不稳定性与肿瘤
2012年
许多研究表明还氧化酶-2(cycloxgenase-2,COX-2)在多种肿瘤中有高表达,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在许多肿瘤中存在,本文就COX-2与MSI的关系及二者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王宏霞陈春华苏秀兰
关键词:COX-2微卫星不稳定性肿瘤
代谢综合征与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目前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其中肥胖或糖尿病与结肠癌有密切关系,然而,代谢综合征与结直肠癌重要的癌前病变结肠腺瘤关系的研究甚少,这种关系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现就其与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性研究做一综述。
李雪陈春华
关键词:结直肠腺瘤代谢综合征高脂血症
细胞化学观察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的羟脯氨酸-2-表异构酶活性
1990年
本实验利用液体静置法体外培养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对生长细胞进行倒置显微镜下的原位连续观察及数种细胞化学观察.结果发现,骨髓游高细胞在两周内逐日减少,而贴壁细胞逐日增殖和分化.网状细胞的生长过程中出现很强的羟脯氨酸-2-表异构酶(Hydroxyproline-2-epimerase,EC5.1,1,a简称HP-II-E)活性.这证明网状细胞在其功能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有杂环亚氨基酸-羟脯氨酸参与.
陈春华舍英
关键词:造血微环境骨髓基质细胞
血清胃功能三项联合Hp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3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17(Gastrin-17)、胃蛋白酶原I(pepsiongen,PGI)、胃蛋白酶原II(pepsiongen PGII)联合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检测对胃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2018-03~2018-08期间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因上腹部不适住院的病人纳入临床研究,入选病人在行胃镜检查前用ELISA方法检测空腹血清G-17、PGI、PGII及C 14 呼气试验检测Hp,根据胃镜和病理诊断结果,评估G-17、PGI、PGII、Hp对胃癌筛查的价值。结果:按照入选排除标准连续纳入72例病人,包括慢性非萎缩性胃炎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2例,胃癌10例,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相比,胃癌组血清G-17、PGII水平较高,Hp阳性率较高,PGI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G-17、PGII水平升高和Hp感染可提示胃癌风险。血清胃功能三项联合Hp诊断胃癌临床价值较高。可应用于人群早期胃癌筛查,从而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
杜春崔洁陈平苏秉忠黄应龙王宏霞马丽丽陈春华
关键词:胃癌幽门螺杆菌
嗜酸性筋膜炎二例
1994年
嗜酸性筋膜炎二例张立中,陈春华,张秀雨(内蒙古自治区医院皮肤科,细胞化学研究室)呼和浩特市010017嗜酸性筋膜炎是一种少见的结缔组织疾病,国内报道不多[1,2],在内蒙古地区尚未见报道。现报告2例典型病例。例1,女,24岁。因双手及双前臂肿胀发硬并...
张立中陈春华张秀雨
关键词:筋膜炎嗜酸性筋膜炎病例报告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