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刚

作品数:9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成像
  • 4篇卒中
  • 4篇急性
  • 3篇加权成像
  • 2篇性病
  • 2篇血管成像
  • 2篇预后
  • 2篇取栓
  • 2篇缺血
  • 2篇颌关节
  • 2篇脑卒中
  • 2篇急性脑卒中
  • 2篇关节盘
  • 2篇灌注
  • 2篇病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闭塞性
  • 1篇动脉闭塞性病...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血管

机构

  • 9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市中西医...
  • 2篇江阴市中医院

作者

  • 9篇吴刚
  • 4篇殷信道
  • 3篇王同兴
  • 2篇刘林栋
  • 2篇张建华
  • 2篇周星帆
  • 1篇薛昌敖
  • 1篇吴前芝
  • 1篇李东
  • 1篇芮娜
  • 1篇吴建东

传媒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口腔颌面修复...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MRI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预测急性脑卒中出血转化的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基于急性脑卒中血管内机械取栓切除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前MRI影像组学特征和机器学习,分析其在预测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行MRI检查和MT治疗的21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ITK-SNAP软件对治疗前MRI图像上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高信号梗死区和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灌注异常区进行分割,应用AK软件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和降维,最终使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确定HT相关的最佳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评估其在HT预测中的价值。结果 每例患者各提取792个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后筛选出10个与HT预测最相关的特征。ROC分析显示该模型预测训练集患者HT的AUC为0.98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32、0.967;预测测试集患者HT的AUC为0.92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26、0.852。结论 基于MRI的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分析是预测急性脑卒中HT的重要工具,对早期准确识别HT高风险患者具有较高的效能。
缪丽琼彭明洋王同兴陈国中殷信道吴刚
关键词:卒中出血转化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后的随访价值
目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疾病,介入方法已广泛用于该类疾病的诊疗;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使得下肢血管等较大范围的血管成像成为可能。本文搜集33例因患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而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于介入治疗后行MSCT...
吴刚
文献传递
3.0T磁共振颞颌关节扫描技术的探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颞颌关节的磁共振(MR)扫描技术及扫描参数。方法 28例受检者行颞颌关节MR检查,分别扫描颞颌关节闭口位和开口位的斜矢状位和斜冠状位,扫描序列包括:T1W-Atse、T2W-TSE、T2-SPAIR、PDWI。结果受检者均能够得到很好的图像,其颞下颌关节的解剖形态显示清晰完整,所有成像序列均能够显示关节盘、关节窝、关节间隙、髁突骨质形态、盘周组织以及翼外肌等。结论 3.0TMR扫描序列及参数的优化组合、病人体位及扫描方位的正确选择均有助于检测引起临床症状或体征的颞颌关节盘及周围组织的解剖与病变损伤情况。
刘林栋张建华吴刚吴前芝
关键词:颞颌关节关节盘
多层CT血管成像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应用多层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Angiography,MSCTA)研究髂总静脉汇合部的解剖及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探讨髂总静脉汇合部的解剖与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
吴刚
关键词:CT诊断血管成像阻塞性病变造影诊断
文献传递
尖牙保护性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疗效评估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尖牙保护性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治疗效果,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在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以经临床和MRI检查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盘紊乱病盘前移位的16例患者共26侧关节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尖牙保护性咬合板治疗,疗程为3-4个月,治疗前后,测量张口度评估下颌运动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VAS评分),并复查3.0T MRI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患者VAS评分平均为2.08±1.65,显著小于治疗前的7.19±1.58(P<0.001);张口度平均为(36.13±5.97)mm,明显大于治疗前的(25.15±6.02)mm(P<0.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后21侧关节的MRI表现变化不明显,仅有5侧关节的MRI表现有明显改变,均显示为关节腔积液减少或消失,其中3侧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关节盘回复至基本正常位置,另2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恢复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结论:尖牙保护性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能明显减轻疼痛,改善下颌运动功能,MRI表现不能作为评估咬合板疗效的单一标准。
芮娜张建华薛昌敖刘林栋吴刚
关键词:咬合板关节盘移位
基于ASPECTS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首过再灌注对功能结局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同梗死体积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经血管内机械取栓(EMT)治疗后首过再灌注(FPR)对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接受EMT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00例,其中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6分100例,ASPECTS<6分100例。FPR定义为首次取栓时即达到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TICI)2b-3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分析不同梗死体积卒中患者EMT治疗后FPR对功能结局的影响。结果:ASPECTS≥6分卒中患者FPR组(n=59)治疗后颅内出血转化率(6.78%vs12.20%)、3个月致死率(11.86%vs21.95%)、3个月功能结局良好率(66.07%vs53.66%)与非FPR组(n=4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PECTS<6分卒中患者FPR组(n=56)治疗后颅内出血转化率(8.93%vs13.64%)、3个月致死率(14.29%vs20.45%)与非FPR组(n=4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PR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功能结局良好率明显高于非FPR组(46.43%vs25.0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4,P=0.03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PR为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ASPECTS<6分患者良好功能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OR=3.817,95%CI1.219~6.918;P=0.017),但FPR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SPECTS≥6分患者良好功能结局未能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预测价值(OR=1.482,95%CI0.734~2.716;P=0.325)。结论:FPR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影响依赖于梗死体积,当患者梗死体积较大(ASPECTS<6分)时,FPR对卒中功能结局的影响更显著。
徐翔彭明洋王同兴周星帆殷信道吴刚
关键词:卒中弥散加权成像
基于NIHSS评分和多模MRI构建急性卒中机械取栓后预后预测模型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本文旨在基于入院NIHSS评分和多模MRI构建急性卒中机械取栓后预后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06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9例。收集所有患者机械取栓治疗前多模态MRI(DWI和PWI)数据和一般临床资料。应用m RS评分评估患者3个月预后。应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并构建卒中预后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其对卒中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预后不良组(n=43)相比,预后良好组(n=36)的入院NIHSS评分较低(10.22±5.13 vs 15.02±4.98;t=4.211,P<0.001)、入院DWI梗死体积较小(19.29±22.60vs55.63±48.48;t=-4.1 3 4, P <0.001)、 Tmax> 6 s体积较小(80.29±42.42vs130.69±62.60;t=-4.104,P<0.001)、低灌注强度比值(hypoperfusion intensity ratio,HIR)较高(0.32±0.10 vs 0.53±0.17;t=-6.454,P<0.001)。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OR 1.176;95%CI:1.019~1.359;P=0.027)、HIR(OR 4.687;95%CI:5.647~38.892;P=0.002)为预测卒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ROC分析显示临床联合MRI模型预测急性卒中预后的效能明显高于其他单因素模型,AUC达0.914(95%CI:0.845~0.983),其敏感性为95.3%,特异度为86.1%。结论 入院NIHSS评分联合多模MRI的预测模型可准确预测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后预后。
杨小庆周星帆殷信道陈国中吴刚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预后
缺血核心体积结合相对灌注率在评估急性脑卒中血管再通及预后中的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血管内机械取栓(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EVT)治疗前缺血核心体积(ischemic core volume,ICV)结合相对灌注率在评估血管再通及预后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200例,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24 h内行MRI检查。灌注加权缺血核心体积(perfusion weighting ICV,pw-ICV)为ICV与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相乘。血管完全再通采用mTICI分级评估(0~2a:不全再通;2b~3:完全再通)。预后评估采用3个月mRS评分(0~2分:预后良好;3~6分:预后不良)。统计学分析pw-ICV在血管再通及预后中的预测价值。结果与不全血管再通组(n=68)相比,血管完全再通组(n=132)的治疗前ICV(27.31±19.18 vs.54.45±29.87)较小、pw-ICV(103.82±77.46 vs.216.20±88.19)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不良组(n=71)相比,预后良好组(n=129)的入院NIHSS评分(15.71±6.18 vs.18.27±6.37)较低、治疗前ICV(28.42±17.38 vs.53.51±28.79)较小、pw-ICV(113.27±79.61 vs.221.07±87.37)较小、血管再通率(89.15%vs.23.94%)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pw-ICV(OR 0.930;95%CI:0.854~1.465;P=0.016)为预测急性脑卒中血管再通的独立预测因子。pw-ICV(OR 0.971;95%CI:0.551~1.865;P=0.025)和血管完全再通(OR 5.26;95%CI:1.572~13.179;P=0.037)为预测急性脑卒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VT治疗前pw-ICV在血管再通及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
李东彭明洋王同兴陈国中殷信道吴刚
关键词:卒中灌注成像血管再通预后
成人脑积水术后脑室-腹腔分流管断裂的原因及处理策略(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成人脑积水术后脑室-腹腔分流管断管的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成人脑积水术后分流管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术后分流管系统连接中断的相关因素,以及对分流管连接中断的预防、诊断及处理方法。结果 1例患者女性,36岁;1例患者男性,33岁;分别于术后5年、3年发生断管(均在颈部活动时);主要表现为头痛及颈部包块。经腹部X线片或CT检查示,腹腔端引流管脱落。均予以腹腔镜下取出原有引流管,重新置入分流管;术后患者症状均消失。结论成人脑室-腹腔分流管连接中断的发生率低,但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其与生长发育、颈部活动、宿主反应、分流管系统退化、手术操作、外伤等因素相关,通过X线片、CT重建、放射性核素以及手术探查等方式明确断管位置,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
马冕丁志良吴刚阮文华成之奇邓朋唐晓宇吴建东
关键词: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