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关盈

作品数:21 被引量:208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淮河流域气象开放研究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污染
  • 4篇臭氧
  • 3篇气溶胶
  • 3篇气象
  • 3篇近地面
  • 3篇PM
  • 2篇地面臭氧
  • 2篇订正
  • 2篇多模式
  • 2篇预报效果检验
  • 2篇污染特征
  • 2篇近地面臭氧
  • 2篇空气质量
  • 2篇PM10
  • 2篇PM2.5
  • 2篇CALIOP
  • 2篇垂直分布特征
  • 1篇大雾
  • 1篇大雾气候
  • 1篇氮氧化物

机构

  • 17篇安徽省气象局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中国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中国大气本底...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安徽省人工影...
  • 1篇蚌埠市气象局
  • 1篇气象灾害重点...
  • 1篇天津市气象信...
  • 1篇安徽省环境监...
  • 1篇安徽省公共气...

作者

  • 21篇杨关盈
  • 13篇邓学良
  • 12篇翟菁
  • 12篇霍彦峰
  • 8篇于彩霞
  • 6篇石春娥
  • 6篇吴必文
  • 5篇于彩霞
  • 4篇樊曙先
  • 3篇金赛花
  • 3篇张浩
  • 2篇乜虹
  • 2篇汤洁
  • 2篇孟昭阳
  • 2篇黄勇
  • 1篇余金龙
  • 1篇弓中强
  • 1篇汤莉莉
  • 1篇朱彬
  • 1篇牛生杰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气象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高原气象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气象科技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三峡生态环境...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地区多模式空气污染预报效果检验与订正被引量:2
2021年
为提高安徽地区空气污染预报预警能力,采用实况观测数据,对CUACE、WRF-Chem和CMAQ 3种模式业务产品预报的PM_(2.5)、PM_(10)、O_(3)、SO_(2)、NO_(2)和CO小时浓度进行评估和订正。结果表明,3种模式产品和集成预报对于PM_(2.5)、PM_(10)、O_(3)、NO_(2)和CO浓度的预报在安徽地区16个地市均能达到“达标”范围,而集成预报的方法预报结果达到“优秀”范围内的城市更多。集成预报对于PM_(2.5)、PM_(10)的预报在多个城市中均好于3种模式预报结果,在大部分城市集成预报的RMSE小于其他3种模式的,表明其预报值更为接近实况值。集成预报的方法能较为有效改进CUACE、WRF-Chem和CMAQ 3种模式对于PM_(2.5)、PM_(10)、O_(3)、SO_(2)、NO_(2)和CO 6种污染物浓度的预报效果,可为空气污染预报预警提供客观参考。
杨关盈邓学良邓学良霍彦峰翟菁吴文玉
气象微博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发展初探
微博为信息传播带来了新的方式与变革,气象微博基于微博这一平台发布与传播天气信息,是气象影视服务的新发展.通过对气象微博具有的特定用户群、时效性强、形式与风格个性化、互动性强的特点进行探讨,提出气象微博在新时期气象服务中的...
罗艳璩瑛王传辉朱桦杨关盈
关键词:公共气象服务受众需求信息传播
文献传递
基于CALIOP探测的合肥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17年
利用2012~2013年CALIOP卫星产品及合肥地面常规观测资料,筛选统计卫星过境的晴日、霾日过程,通过532nm消光系数、532nm后项散射系数、体积退偏比及色比对合肥霾日及晴日的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霾日夜间,合肥污染物聚集层在500m以下,最大消光系数约为0.55.霾日白天,受湍流作用影响这一高度被抬升到300~700m,最大消光系数为0.67.霾日与晴日气溶胶消光系数差异最为明显的是在1km以内高度内,霾日消光系数为非霾日的3倍,说明霾时的气溶胶聚集在低层大气0~1km内.合肥霾发生时,不规则的、色比在0.2~0.6、后项散射系数在0.001~0.0050km-1?sr-1之间的一般陆地性气溶胶增加.
于彩霞杨元建邓学良石春娥杨关盈霍彦峰翟菁
关键词:CALIOP光学特性气溶胶
合肥地区O3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利用2013年至2016年合肥市近地面O及其前体物CO、NO的连续观测资料以及同期气象资料,对该地区地面O的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四年来合肥地区臭氧浓度先降后升,且2015、2016年出现臭氧污染现象...
杨关盈霍彦峰胡元海陈飞邓学良于彩霞翟菁
关键词:臭氧近地面气象要素
文献传递
瓦里关及西宁PM_(10)和多环芳烃谱分布的观测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为了研究青海瓦里关和西宁PM10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其来源,于2007年5月24日~6月1日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瓦里关大气本底站和青海气象台进行了观测并各采集7组气溶胶样品,分析了PM10质量浓度、粒径分布和多环芳烃谱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瓦里关PM10日均浓度为24.85μg.m-3,粒径分布呈三模态;西宁PM10日均浓度为65.25μg.m-3,呈明显双模态。瓦里关积聚态颗粒物质量百分比大于西宁观测点。瓦里关PM10中多环芳烃含量远低于同季节西宁地区,浓度值为8.38ng.m-3;高分子量的PAHs主要集中在细颗粒上,而粗颗粒上低分子量PAHs相对较多。两地区高分子量多环芳烃均为单峰分布。后向轨迹分析表明,瓦里关PM10中PAHs污染与西宁市以及黄河河谷工业带方向的输送密切相关。
汤莉莉牛生杰樊曙先乜虹高润祥金赛花杨关盈
关键词:多环芳烃谱分布PM10
多模式集成方法在安徽地区PM_(2.5)预报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权重平均、多元线性回归和神经网络的集成方法,对3种空气质量模式在安徽地区2017年2月—2018年2月PM_(2.5)预报结果进行集成释用.结果表明:各模式和订正产品的预报值与实况值之间均能达到显著相关,相较于WRF-Chem,多元线性回归的均方根误差(RMSE)下降了21.7%,归一化平均偏差(NMB)下降了6%,且在16个地市中NMB均下降至-25%~25%之间;从不同时次的预报效果来看,在3个代表性城市(淮北、合肥和芜湖),多元线性回归均能大幅度降低RMSE和NMB,但从时间和空间效果来看,其对于提升预报值与实况值之间的相关性方面,略差于权重平均的集成方法;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于重污染天气PM_(2.5)预报评分(TS)最高,为0.46.该方法能较为有效地提升不同模式的预报效果,可为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杨关盈石春娥石春娥翟菁邓学良于彩霞翟菁
关键词:空气质量模式
长江三角洲区域本底大气中致酸气体体积分数变化特征被引量:7
2008年
利用2003-12—2004-11浙江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大气NOx、SO2体积分数的连续观测资料,分析其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区域本底大气中致酸气体NOx、SO2体积分数值均为冬季最高,分别为23.81×10-9和37.3×10-9,主要受来自东北方向宁、沪区域城市群的相对高浓度污染物随气团传输影响;夏季最低,主要是局地源的贡献。降水对SO2去除作用明显,对NOx去除效果不大。NOx体积分数值冬季的日变化最为明显,呈现出一低一高的双峰型,09:00出现较高体积分数值,18:00出现最高体积分数值;而夏季为单峰型日变化,07:00出现最高体积分数值。SO2冬、春季的日变化明显,最高体积分数值出现在06:00左右,最低体积分数值出现在15:00左右。该区域NO2全年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1996)一级标准,SO2冬、春季超标较多,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明显。NO2和SO2空气污染指数在12月最大,分别为50和93。该区域NO2和SO2并未出现"周末效应"。
樊曙先杨关盈朱彬汤洁孟昭阳
关键词:SO2长江三角洲
临安近地面臭氧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大气环境质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该区域受到光化学污染的威胁,高浓度臭氧经常被观测到。因此,对近地面大气臭氧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大气污染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杨关盈
关键词:臭氧氮氧化物
文献传递
降水和风对大气PM2.5、PM10的清除作用分析被引量:44
2018年
对合肥2015—2017年的降水、风和PM_(2.5)、PM_(10)浓度观测数据统计研究发现,降水对PM_(2.5)、PM_(10)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尤其在秋冬季节.秋冬季节小雨、中雨分别导致PM_(2.5)和PM_(10)浓度降低23.1%、40.4%和32.0%、63.7%.雨日PM_(2.5)/PM_(10)比例上升8.4%,表明降水对PM_(10)清除作用更显著.降水前后PM_(2.5)浓度变化与降水前PM_(2.5)浓度、降水强度、降水时长密切相关.当降水强度大于4 mm·h^(-1)或PM_(2.5)初始浓度高于115μg·m^(-3)时,降水对PM_(2.5)产生明显清除作用;而降水强度小于1 mm·h^(-1)或PM_(2.5)初始浓度低于115μg·m^(-3)时由于吸湿增长作用极易造成PM_(2.5)浓度反弹升高;且持续3 h以上雨强介于1~4 mm·h^(-1)的降水也对PM_(2.5)产生清除作用.降水前后PM_(10)浓度变化与初始浓度密切相关,而与雨强相关性较弱.当PM_(10)初始浓度大于50μg·m^(-3),降水就对PM_(10)产生明显清除作用,且PM_(10)初始浓度越高,降水后PM_(10)浓度下降越多.风速大于2 m·s^(-1)可显著降低PM_(2.5)浓度,因此,当风速大于4 m·s^(-1)时合肥较少出现中度及以上污染,但易造成地面起尘,使PM_(10)浓度不降反升.合肥冬季严重污染主要出现在西北风向,夏季中度以上污染天气较少,主要出现在风速低于3 m·s^(-1)的东南风向.
于彩霞邓学良邓学良吴必文石春娥杨关盈吴必文
关键词:降水雨强PM2.5PM10
传输指数在合肥市重污染过程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利用潜在源区贡献法计算了合肥市2015年冬季传输指数,并基于传输指数和PM_(2.5)浓度将合肥市的重污染过程划分为3类,同时对各类重污染过程进行气象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污染物传输型重污染过程的传输指数明显增大且PM_(2.5)浓度急剧增大;污染物积累型重污染过程的传输指数无明显增大且PM_(2.5)浓度逐渐增大;污染物暴发性排放型重污染过程的传输指数无明显增大但PM_(2.5)浓度急剧增大.污染物传输型重污染过程主要是高压南下迫使北方重污染气团输送引起的;污染物积累型重污染过程主要是静稳的天气形势导致污染物堆积造成的;污染物爆发性排放型重污染过程是由污染物暴发性排放而无法及时扩散引起的.
霍彦峰邓学良杨关盈吴必文翟菁于彩霞程龙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