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 作品数:15 被引量:6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甲胺磷对鸡脑和脊髓蛋白质磷酸化的作用
- 2005年
- 杨琳刘杰李薇伍一军
- 关键词:迟发性神经毒性甲胺磷蛋白磷酸化
- 化学杀虫剂对松墨天牛体内代谢酶的作用被引量:2
- 2006年
- 以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和新烟碱类共3种植物保护上常用的重要的化学杀虫剂作为实验药物,研究它们对重要林业害虫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体内与杀虫剂毒性作用相关的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影响。分别从天牛的头部、脂肪体提取CarE和GST,研究甲胺磷、溴氰菊酯和吡虫啉对松墨天牛体内上述两种酶的作用情况。结果发现,甲胺磷对GST和CarE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溴氰菊酯和吡虫啉对上述代谢酶均无显著影响。另外,通过抑制曲线分析,发现CarE和GST对甲胺磷的敏感性不同,甲胺磷对这两种酶的抑制程度存在很大差异。
- 刘杰高希武伍一军
- 关键词:杀虫剂松墨天牛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
- 甲胺磷诱发母鸡迟发性神经毒性模型被引量:3
- 2005年
- 以成年鸡为实验动物,对甲胺磷原药诱发鸡的迟发性神经毒性进行了研究。检测了甲胺磷对鸡脑神经病靶标酯酶(NTE)的体外抑制情况以及急性中毒后期鸡神经组织NTE活性变化。毒性试验发现,甲胺磷对京白母鸡(Gallusdomestics)的毒性主要表现为急性中毒,未见有明显的迟发性神经毒性症状。结果表明,本实验未能通过经口及经皮两种染毒途径在母鸡上建立甲胺磷诱发的迟发性神经毒性模型。
- 杨琳刘杰李薇伍一军
- 关键词:甲胺磷迟发性神经毒性母鸡
- 小麦热胁迫响应的分子开关
- 【研究背景】小麦是典型的喜凉作物,对高温尤为敏感。随着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平均气温升高,高温极端天气频发,严重制约了小麦产量的稳定性。HsfA1s作为热胁迫响应(heat stress responses, HSRs)转录...
- 王浩然刘杰倪中福孙其信彭惠茹
- 关键词:小麦热激转录因子SUMO化修饰
- 神经病靶标酯酶调控结构域结合蛋白筛选及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
- 2005年
- 本研究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探寻与神经病靶标酯酶(NTE)调控结构域相互作用的蛋白因子,揭示与NTE信号转导相关的可能机制。通过构建含有NTE调控结构域的诱饵蛋白载体筛选胎脑文库,并将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在酵母中进行了验证,随后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了该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阳性克隆为前列腺素受体结合蛋白54(ARA54),具有泛素连接酶活性,提示细胞可能存在依赖于细胞周期的NTE活性调节机制,为阐明NTE生理功能创造了条件[动物学报51(5):840-844,2005]。
- 陈瑞杨琳姚智刘承云李晓华李琴刘杰常平安李薇伍一军
-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系统泛素
- 杀细菌剂高通量筛选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为了提高杀细菌剂的筛选效率,促进新型杀细菌剂的开发,从而有效的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开展了高通量筛选研究。[方法]将引起西甜瓜果斑病的Acidovorax citrulli作为防治对象,采用小型化的筛选体系,以及使用微孔板读数仪对试验结果进行快速批量调查,对大量化合物进行高通量筛选研究。[结果]通过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调查方法进行优化改进,建立了高效、准确的杀细菌剂高通量筛选体系,将筛选效率提高到每年6万个化合物。[结论]高通量筛选体系能够高效的从大量化合物中发现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对获得的活性化合物展开深入研究,极有可能发现新型高效杀细菌剂。
- 陈亮张力群刘君丽孙宝祥刘杰
- 关键词:杀细菌剂高通量筛选
- 水稻凝集素类受体蛋白激酶SIT抗病机理研究
- 水稻是我国四大主粮之一,在其生长周期中会遭受各类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深入了解类受体蛋白激酶抗病相关分子机制,将有助于合理防治病害。其中,凝集素类受体蛋白激酶家族蛋白是一类跨膜蛋白家族,在抵御病原菌侵害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
- 刘杰张候小江韦霖穆会琦陈东钦
- 关键词:水稻
- 多倍体小麦进化和驯化的分子基础
- 【研究背景】小麦是禾本科小麦族小麦属植物的统称,可以划分为4个系、22个种(董玉琛和郑殿生,2006)。中国小麦遗传资源中包含小麦属的20多个种,从古代就种植的普通小麦、密穗小麦、圆锥小麦、硬粒小麦、波兰小麦和东方小麦到...
- 倪中福郭伟龙刘杰彭惠茹王梓豪刘静杜德杰程雪娇姚颖垠辛明明胡兆荣宿振起邢界文孙其信
- 关键词:物种形成分子基础基因资源
- 新疆冬小麦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基于SNP芯片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6
- 2020年
- 新疆是我国西北重要的小麦优势产区和消费区。解析新疆冬小麦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对新疆冬小麦育种中杂交组合的合理选配以及后代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小麦55K 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芯片对134份新疆冬小麦地方品种及54份育成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估算其品种间的遗传距离,揭示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所有SNP位点的多态性比率达到95.62%(50,743/53,063)。每条染色体分布1068~2616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标记在基因组间分布呈现A>B>D。188个品种间的两两遗传距离在0.002~0.723之间,平均为0.378。其中134个地方品种两两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002~0.400之间,平均为0.070;54个育成品种两两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004~0.337之间,平均为0.114;134个地方品种与54个育成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605~0.723之间,平均为0.699。聚类结果显示可将所有材料分为10个不同类群。综合SNP和系谱分析,育成品种与地方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最大,其次是育成品种之间,而地方品种之间遗传差异最小。鉴于育成与地方品种之间较大的遗传差异,新疆冬小麦品种可以利用地方种来丰富其育种的种质基础,拓宽遗传背景,进而提高当地小麦育种水平。本研究为新疆冬小麦品种选育和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 马艳明马艳明陈朝燕肖菁肖菁徐麟倪中福
- 关键词:冬小麦育成品种SNP
- 甲胺磷和溴氰菊酯对松墨天牛的生化毒理学研究
- 2005年
- 刘杰杨琳李薇高希武伍一军
- 关键词:松墨天牛蛋白质磷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