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华
- 作品数:45 被引量:438H指数:11
-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14-3-3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机制
- 2012年
- 14-3-3蛋白在大脑中是含量最高的蛋白,具有调节细胞周期进程、程序性死亡、细胞增殖和生存等基本生命过程。从14-3-3蛋白的抗凋亡作用和与tau的作用中阐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AD的作用机制。但14-3-3蛋白靶蛋白有上百种,它在AD的发病和病理过程中的机制和综合效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 孙国杰刘若兰杜艳军陈邦国王述菊周华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 艾灸预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Hsp70、Hsp90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预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热休克蛋白Hsp70、Hsp90的影响,探讨艾灸防治AD的作用机理。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预艾灸组,每组各10只,以双侧海马注入Aβ1-42制作AD大鼠造模,造模前预艾灸组采用艾条温和灸"百会""肾俞"穴,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CA1区Hsp70、Hsp90的平均光密度表达。结果:通过4周的预艾灸治疗,预艾灸组大鼠海马CA1区Hsp70、Hsp90的平均光密度表达均较模型组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艾灸预刺激方法可能通过诱导脑内Hsp70、Hsp90的表达来抑制Aβ毒性级联反应,从而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 杜艳军宋杰周华陈帮国王述菊孙国杰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艾灸预刺激HSPS
- 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家兔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电针 (EA)对急性脑梗死家兔血脑屏障 (BBB)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理。方法 采用家兔自体血栓栓塞 ,建立急性脑梗死家兔模型 ,电针刺激督脉经穴“百会”、“水沟”穴 ,观察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家兔血浆心钠素 (ANP)和脑组织中环腺苷酸 (cAMP)、环鸟苷酸 (cGMP)含量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模型电针组血浆中ANP含量和脑组织中cAMP含量明显升高 ,而脑组织中cGMP含量明显降低 ,cAMP/cGMP升高且趋于正常。结论 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家兔BBB具有明显的保护和修复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具有升高血浆中ANP含量 ,升高脑组织中cAMP含量有关 ,降低脑组织中cGMP含量 ,从而起到保护和修复BBB的作用。
- 吴绪平周华王述菊张东友周益群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家兔血脑屏障EABBB
- 不同频率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效应及部分作用机制探讨被引量:43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百会"与"肾俞"穴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组织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影响,探讨不同频率电针防治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12只Wistar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2 Hz电针组、30 Hz电针组、50 Hz电针组,每组16只。正常组实验室常规饲养,不进行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于双侧海马齿状回注射0.9%Na Cl溶液;其他组采用双侧海马齿状回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制备AD模型。造模成功15 d后,模型组、假手术组不进行任何处理,2 Hz、30 Hz、50 Hz电针组大鼠选"百会""肾俞"穴进行相应频率电针治疗,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2个疗程。针刺组选穴与电针组相同,但仅针刺不接电针。治疗结束后立即进行水迷宫检测,记录大鼠逃避潜伏期、首次跨越平台时间、跨越平台次数,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GSK-3β、GAP-43的表达。结果:(1)水迷宫测试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首次跨越平台时间延长(均P<0.01),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针刺组、3组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逃避潜伏期、首次跨越平台的时间缩短(均P<0.01),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1)。50 Hz电针组与针刺组、2 Hz、30 Hz电针组比较,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P<0.05)、首次跨越平台时间缩短(均P<0.01),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1,P<0.05)。(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GSK-3β、GAP-43表达明显增多(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3组电针组GSK-3β表达明显减少(均P<0.01),GAP-43表达明显增多(均P<0.01)。与针刺组、2 Hz、30 Hz电针组比较,50 Hz电针组GSK-3β表达明显减少,GAP-43表达增加(均P<0.01)。结论:电针可能通过下调GSK-3β、上调GAP-43表达,从而促进突触损伤修复,改善AD大鼠的学习�
- 王颖孔立红李威张亢亢沈峰王亚文周华孙国杰
- 关键词:学习记忆能力
- 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记忆能力及额叶神经元的影响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观察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记忆能力的影响和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M eynert核注射微量Aβ1-40制备动物模型,选取百会、太溪、足三里电针治疗,以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记忆能力,并运用电镜观察AD大鼠额叶病理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记忆能力减退,神经细胞变性,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经电针治疗后,记忆能力增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基本正常。结论:电针可显著改变AD模型大鼠的记忆能力,对AD大鼠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 朱书秀孙国杰周华杜艳君王述菊
- 关键词:电针阿尔茨海默病记忆能力超微结构
- 急性脑梗死动态CT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4年
- 动态CT是静脉内快速注入造影剂后对某一选定层面进行快速连续扫描的一种检查方法.动态CT描绘的时间-密度曲线能提示与血流直接相关的指标,评价局部脑组织的血流循环状况,对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1].近年来关于急性脑梗死动态CT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将相关研究报道综述如下.
- 周华张东友吴绪平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动态CT造影剂血脑屏障药代动力学
- 不同频率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影响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电针对双侧海马注射Aβ1-42的阿尔茨海默症(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影响。方法选择健康Wistar大鼠,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筛选,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假针刺组、模型组、2Hz电针治疗组、50Hz电针治疗组,每组8只。以双侧脑室注射Aβ1-42诱导AD大鼠模型,2Hz、50Hz电针组选"百会""肾俞"进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日,共治疗2个疗程。假针刺组选穴同治疗组但仅针刺表皮且不接电流,假手术组双侧脑室0.9%氯化钠注射,治疗结束后各组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双侧脑室注射Aβ1-42诱导AD大鼠模型成功,各组大鼠分别进行Morris水迷宫检测:1定位航行试验:2Hz、50Hz电针治疗组的逃避潜伏期与模型组、假针刺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但仍长于正常组、假手术组(P<0.01),假手术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电针治疗组比较50Hz电针组逃避潜伏期较2Hz电针组组缩短(P<0.01)。2空间探索实验:2Hz、50Hz电针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首次跨越平台的时间缩短,跨越平台的次数增加(P<0.01),50Hz电针治疗组与2HZ电针治疗组比较首次跨越平台的时间缩短,跨越平台的次数增加(P<0.01)。结论电针能够改善AD大鼠的记忆障碍,AD改善程度与电针治疗频率有关。
- 李威沈峰王亚文周华王慧张亢亢孔立红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症不同频率电针学习记忆功能
- 腹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7年
- 颈型颈椎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颈椎病,其形成原因是椎间盘的早期退行性变,引起颈部肌肉防御性痉挛[1],其临床表现为枕颈部肌肉酸痛、僵硬伴有压痛,局部可触及条索状物及结节,项韧带剥离等[2]。我科采用腹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并设对照组观察,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黄颖媛周华
- 关键词:颈型颈椎病腹针推拿手法
- 针灸预处理对Alzheimer大鼠Wnt_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0年
- 目的建立老年性痴呆(AD)大鼠模型,探讨针灸预处理对AD模型大鼠Wnt1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及防治AD的机制。方法建立A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预艾灸组、预电针组、预电针加灸组。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Wnt1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Wnt1信号异常减弱,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预艾灸组、预电针组、预电针加灸组大鼠海马Wnt1的信号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结论针灸防治AD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Wnt信号转导通路影响学习记忆相关酶及蛋白在海马区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 周华孔立红沈峰曾晓玲杜艳军陈邦国王述菊孙国杰
- 关键词:针灸针刺预处理老年性痴呆
- 完善《针灸学》实训教学的几点体会被引量:4
- 2009年
- 孔立红孟培燕周华
- 关键词:针灸学教学改革实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