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军

作品数:15 被引量:61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南京军区“十一五”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静脉
  • 5篇脑损伤
  • 4篇手术
  • 4篇颅内
  • 4篇静脉窦
  • 3篇窦血栓形成
  • 3篇颅脑
  • 3篇颅脑损伤
  • 3篇脑膜
  • 3篇脑膜瘤
  • 3篇静脉窦血栓
  • 2篇血功能
  • 2篇上矢状
  • 2篇上矢状窦
  • 2篇矢状
  • 2篇矢状窦
  • 2篇凝血
  • 2篇凝血功能
  • 2篇肿瘤
  • 2篇窦旁脑膜瘤

机构

  • 11篇南京军区福州...
  • 4篇福州总医院
  • 2篇解放军第八五...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5篇李军
  • 11篇王守森
  • 5篇赵琳
  • 3篇张小军
  • 2篇丁陈禹
  • 2篇洪景芳
  • 2篇李世清
  • 2篇荆俊杰
  • 2篇魏梁锋
  • 2篇黄银兴
  • 1篇余英豪
  • 1篇肖德勇
  • 1篇陈宏颉
  • 1篇周春燕
  • 1篇兰风华
  • 1篇赵清爽
  • 1篇钟群
  • 1篇廖娟
  • 1篇郭小艳
  • 1篇张辉建

传媒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创伤...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199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伤性颅内静脉窦闭塞的危险因素及早期诊断策略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 分析外伤性颅内静脉窦闭塞(CVSO)的危险因素,探讨早期诊断外伤性CVSO的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5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40例创伤性中、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外伤性CVSO的危险因素.结果 24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CVSO患者共40例,分为3型:血栓型静脉窦闭塞(Ⅰ型CVSO)、压迫型静脉窦闭塞(Ⅱ型CVSO)以及混合型静脉窦闭塞(Ⅲ型CVSO).跨静脉窦的颅骨骨折(OR=8.03;95% CI:3.11 ~ 20.73)和跨静脉窦的硬膜外血肿(OR=3.06;95% CI:1.36 ~6.92)是CVSO的危险因素,其中跨静脉窦的颅骨骨折与CVSO的相关性更为显著.女性(OR=10.31:95%CI:1.72~61.94)为Ⅰ型CVSO的危险因素;跨静脉窦的硬膜外血肿(OR =5.65;95% CI:1.77~18.08)为Ⅱ型CVSO的危险因素;既往静脉血栓病史(OR=11.28;95% CI:1.32~96.66)为Ⅲ型CVSO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外伤性CVSO的早期诊断中,应关注跨静脉窦的骨折线和硬膜外血肿,重视静脉血栓病史的追查.此外,MR静脉造影/CT脑静脉造影有助于早期确诊CVSO.
李军魏梁锋许丙洋张小军王守森
关键词:颅脑损伤
热射病模型大鼠凝血功能、炎症反应程度及脑组织内细胞凋亡的评估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热射病模型大鼠的凝血功能、炎症反应程度及脑组织内细胞凋亡。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热射病组和对照组,热射病组在环境温度(40.0±0.5)℃、相对湿度60%的条件下建立热射病模型并使肛温达到42.5℃、对照组进行常规饲养;造模后60min、120min时,分别测定凝血功能、血清炎性因子含量以及脑组织含水量、凋亡细胞数目、凋亡分子表达量。结果:(1)血液生化指标:热射病组大鼠的APTT、PT长于对照组,血清中D-D、TNF-α、IL-1β、IL-6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脑组织损伤指标:热射病组大鼠的脑组织含水量、凋亡细胞数目、Caspase-3表达量以及LC3-II/LC3-I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热射病模型大鼠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全身炎症反应激活且脑组织中细胞凋亡明显增多。
赵琳李军
关键词:热射病凝血功能脑损伤细胞凋亡
脑静脉与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V与DSA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MRV对不同时期脑静脉与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5例CVST患者,同期行MRV和DSA检查,将3D CE-MRV及2D TOF-MRV与DSA进行对比,探讨MRV对不同时期CVST的诊断价值。结果在急性及亚急性期CVST,3D CE-MRV的诊断准确性优于2D TOF-MRV。对于慢性期CVST,两者评价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是:69.44%、98.15%和100%、89.47%;两者评价CVST治疗后再通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是:81.82%、71.88%和60.00%、100%。结论对急性及亚急性CVST,3D CE-MRV较2D TOF-MRV的诊断准确性高。对慢性期及再通后的CVST,宜同时行3D CE-MRV和2D TOF-MRV检查,结合原始图像及MIP图像综合评价,必要时行DSA检查。
叶景张小军李军钟群洪景芳王守森
虚拟现实技术在颅内静脉窦旁脑膜瘤手术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VR)技术在颅内静脉窦旁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及其辅助手术的疗效。方法连续收集颅内静脉窦旁脑膜瘤患者47例,包括上矢状窦旁脑膜瘤28例、大脑镰脑膜瘤14例、横窦和窦汇区脑膜瘤4例和乙状窦脑膜瘤1例。术前构建VR图像,评估肿瘤对静脉窦的侵袭程度和静脉侧支循环等级,做手术模拟,并对手术相关资料综合分析。结果VR环境下,各组织结构均原位清晰显示,可全方位观察和手术模拟。静脉窦未受累9例、受压13例、狭窄13例、闭塞12例,形成侧支循环者分别占22.2%、23.1%、61.5%、100%。在VR技术指导下制订手术策略,肿瘤获得SimponⅠ级切除37例,Ⅱ级4例,Ⅳ级6例;随访4—18个月,45例恢复良好,远期生活质量评分(KPS)为(88.30±22.392)分,植物生存1例,肿瘤复发并死亡1例。通过统计分析,复发、术中出血及年龄仅影响患者短期预后,年龄不影响患者长期预后。结论利用VR技术对颅内静脉窦旁脑膜瘤与静脉窦、皮质静脉的关系进行术前评估,准确、全面、直观,术前应考虑患者年龄、手术史对预后的影响,对静脉侧支循环要尤其注意评估和保护,这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李世清宋增亮张尚明李军洪景芳王守森
关键词:脑膜瘤静脉窦显微手术侧支循环
组织因子阳性微颗粒及其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约占单纯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3%左右,在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中占23%^[1]。深静脉血栓继发肺动脉栓塞对患者生命构成强大威胁^[2]。最近10年来微颗粒在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颇受关注,其对细胞通路交互连接有意想不到的生物学影响,并会引起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和血管增生^[3]。
李军王守森
关键词:微颗粒静脉血栓形成颅脑损伤高凝状态
创伤性颅脑损伤继发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机制被引量:6
2016年
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可继发凝血功能异常,其发生机制包括:血小板功能异常、u PA/t PA的异常激活、神经细胞源性微颗粒的释放、蛋白C系统激活、组织因子释放、凝血因子Ⅶ活性改变等。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阐述在TBI的不同时期继发凝血功能异常的可能机制。
李田飞李军魏梁锋王守森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凝血功能异常
神经内镜治疗重症脑室炎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应用治疗重症脑室炎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9年8月至2015年6月,对17例脑室感染患者,男10例,女8例,并且MR提示室管膜或脑室内有分隔状强化信号,并伴随脑积水或脑室扩张、形态改变;或脑室内有脓性灶影像表...
陈宏颉李军张辉建
关键词:神经内镜手术
“催乳素与肿瘤直径比”鉴别催乳素型垂体腺瘤
2014年
目的 提出“催乳素与腺瘤直径比”的概念,探讨其在催乳素型与非功能型垂体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所收治经病理证实的催乳素型与非功能型垂体腺瘤,收集术前垂体激素水平及MRI资料,对比催乳素值与“催乳素与肿瘤直径比”的鉴别诊断效果.结果 共有213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非功能型腺瘤160例,催乳素为0.65 (0.04~6.06) nmol/L,催乳素与肿瘤直径比(催乳素/肿瘤最大直径)为0.03 (0.00~0.23) nmol/(Lomm);催乳素型腺瘤53例,催乳素为18.56 (0.99 ~ 439.73) nmol/L,催乳素与肿瘤直径比为1.35 (0.11~10.60) nmol/(Lomm).以催乳素水平鉴别时灵敏度为96.2%,特异度为88.1%;以“催乳素与肿瘤直径比”鉴别时的灵敏度为92.5%,特异度为98.1%.两者鉴别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01).结论“催乳素与肿瘤直径比”可用于催乳素型与非功能型垂体大腺瘤的鉴别诊断,比单纯的催乳素值更准确.
丁陈禹肖德勇李军王守森赵琳黄银兴
关键词:垂体腺瘤催乳素肿瘤直径磁共振成像
一例散发1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NF1基因嵌合突变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对1例散发1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NF1基因进行嵌合突变分析。方法提取先证者外周血基因组RNA,PCR扩增NF1基因编码区序列并进行序列测定;找到突变后,基因组DNA途径证实突变,并对先证者儿子的NFI基因相应外显子也进行序列分析;针对NF1基因第51外显子已发现的突变,取先证者全血淋巴细胞、口腔上皮细胞和尿路上皮细胞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PcR产物T克隆及测序。结果先证者的临床表现符合1型神经纤维瘤病。先证者外周血RNA途径检测出无义突变C.7911C〉T(P.Q2510X);基因组DNA途径证实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口腔上皮细胞和尿路上皮细胞中均有该突变,尿路上皮细胞中该突变测序信号较弱;在PCR产物的T克隆-测序中,来自先证者的血液、口腔上皮、尿液上皮细胞无义突变c.7911c〉T(P.Q2510X)突变体的重组菌分别占总数的42%、36%、12%。其儿子、正常对照不存在上述突变。结论先证者在胚胎早期发生了NF1基因突变,使其体内部分细胞带有NF1基因突变,导致形成全身嵌合的1型神经纤维瘤病。
周春燕李军郭小艳廖娟王志红兰风华
关键词: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基因突变分析
颅内压监测在婴幼儿脑损伤中的应用(摘要)
<正>目的:无论是基于最新版美国颅脑损伤救治指南,还是基于隆德概念,颅内压监测技术在成人颅脑损伤的监测及治疗中均已成为必须的手段;但颅内压监测在婴幼儿脑损伤中的报道极少,其临床意义尚无法准确评估,本研究拟探讨颅内压监护在...
荆俊杰赵清爽李军张尚明王守森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