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强

作品数:70 被引量:680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天文地球
  • 23篇生物学
  • 19篇农业科学
  • 4篇建筑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8篇草地
  • 12篇哺乳动物
  • 11篇土壤
  • 10篇盐碱
  • 10篇化石
  • 9篇中新世
  • 7篇盐碱地
  • 7篇羊草
  • 7篇碱地
  • 7篇补播
  • 6篇动物群
  • 6篇上新世
  • 6篇松嫩草地
  • 6篇土钻
  • 6篇盆地
  • 6篇晚中新世
  • 5篇英文
  • 5篇植物
  • 5篇层土
  • 4篇动物化

机构

  • 63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东北师范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厦门大学
  • 4篇大连民族大学
  • 3篇甘肃省博物馆
  • 2篇南加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地质图书...
  • 1篇哥伦比亚大学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作者

  • 70篇李强
  • 29篇周道玮
  • 18篇黄迎新
  • 9篇王晓鸣
  • 8篇宋彦涛
  • 7篇邱铸鼎
  • 5篇郑绍华
  • 5篇蔡保全
  • 4篇王世骐
  • 4篇邓涛
  • 4篇钟荣珍
  • 3篇梅林
  • 3篇王士君
  • 3篇颉光普
  • 3篇侯素宽
  • 3篇孙海霞
  • 3篇王平
  • 2篇陈笑莹
  • 2篇神祥金
  • 2篇曾志杰

传媒

  • 13篇古脊椎动物学...
  • 4篇草业科学
  • 3篇草业学报
  • 3篇第四纪研究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理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东北师大学报...
  • 2篇中国草地学报
  • 2篇土壤与作物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地质论评
  • 1篇人类学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8篇2023
  • 8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泥河湾盆地上新世生物地层序列与环境被引量:13
2008年
总结了泥河湾盆地晚上新世生物地层,讨论了12个剖面含哺乳动物化石层位的相互关系,以稻地老窝沟剖面的地层顺序为基础排列出约3.7~2.6Ma时段内的9个代表性的生物地层单位。哺乳动物以Paenelimnoecus chinensis、Lunanosorex cf.L.lii、Trischizolagus、Pliopentalagus nihewanicus、Ungaromys、Mimomys sp.、Chardina truncatus、Mesosiphneus praetingi、M, paratingi、Plio- siphneus lyratus、Pseudomeriones complicidens、Castor anderssoni、Huaxiamys downsi、Chardinomys yusheensis、C.nihowanicus、Hipparion houfenense和Gazella blacki组合为特征。动物群在时代上与榆社麻则沟动物组合、静乐红土动物群、灵台雷家河剖面V带及任家沟静乐红粘土动物组合、宁县水磨沟动物组合、游河动物群及沂南棋盘山洞穴动物组合相当。动物群所反映的是温带草原为主、间有树林和干草原的稀树草原环境。
李强郑绍华蔡保全
关键词:泥河湾盆地上新世哺乳动物生物地层序列
生长季初刈割时间对羊草群落特征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为了研究不同刈割起始时间对羊草种群和群落特征的影响,在我国东北松嫩草地开展了刈割控制实验。刈割起始时间间隔为10d,留茬高度2cm。结果表明:生长季初不同时间刈割对松嫩草地羊草群落特征有显著的影响。5月下旬之前刈割,为家畜提供高品质饲草的同时,对再生羊草种群和群落的产量和质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而进入6月后进行刈割不利于羊草再生,降低了羊草在群落中的竞争力和优势地位,群落组成中一年生杂草比例增加,饲草质量降低,不利于草地健康维持。但生长季初不同时间刈割,对群落功能群丰富度都没有显著影响,表明对于羊草占绝对优势的松嫩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对干扰的响应更敏感,在草地管理中应更关注物种丰富度而非功能群丰富度。
宋彦涛周道玮于洋李强乌云娜
关键词:羊草刈割时间干草产量松嫩草地
中国新近纪哺乳动物群的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被引量:16
2015年
新近纪哺乳动物的起源、辐射、扩散、绝灭等方面反映了气候环境的重大变化,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的形成对东亚地区哺乳动物的演化具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高原的隆升使自然环境发生改变,环境的变化又导致动物组成和分布的分异,以及动物对环境适应性的调整。中国新近纪哺乳动物化石研究的结果不仅表明哺乳动物群的组成和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而且中国还是一些代表性门类的起源扩散中心,也是哺乳动物洲际迁徙的关键通道。青藏高原新近纪晚期的哺乳动物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在随之而来的第四纪冰期中这些寒冷适应性动物获得了优势地位,由此成为现代动物地理区系和多样性的基础。通过以点带面的综合研究,将能够全面地认识新近纪动物地理区系对重大气候事件的响应,更准确地判断青藏高原隆升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邓涛王晓鸣王世骐李强侯素宽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地理区系新生代陆地生态系统
内蒙古高特格上新世哺乳动物群(英文)被引量:19
2003年
简短报道了 2 0 0 0年和 2 0 0 2年采自内蒙古高特格上新统的一批哺乳动物化石。这些材料包括小型和大、中型哺乳动物 ,计有 7目 2 2科 41属 46种。在群体的结构上 ,这一哺乳动物群与最晚中新世二登图动物群、早上新世比例克和高庄动物群接近 ,但其时代比二登图和比例克动物群都晚 ,而可能比高庄动物群的上部稍早。高特格动物群似乎代表中国新近纪哺乳动物群序列中的一个新成员 ,时代应为早上新世晚期 ,或中国哺乳动物年代的榆社期早期 ,大体与欧洲陆相哺乳动物时代的早露西尼晚期或MN1 5a的时代相当。动物群的组合指示了一个以温带草原为主 ,局部地方有灌木丛林和水体的生态环境 ,与二登图和比例克动物群的情况相似。从晚中新世二登图动物群到早上新世高特格动物群的演替表明 ,内蒙古中部地区在这一时期的环境似乎渐趋干旱和草原化。
李强王晓鸣邱铸鼎
关键词:上新世哺乳动物群化石生态环境
松嫩草地两种广布豆科植物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关系被引量:9
2014年
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了松嫩草地中五脉山黧豆、野豌豆这两种广泛分布的豆科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分布特征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五脉山黧豆地上生物量分布的最大值为286.25 g/m2,最小为51.73 g/m2,野豌豆的最大地上生物量分布为494.77 g/m2,最小为61.19 g/m2.两种豆科植物种群聚集水平主要在100~200 g/m2和100~300 g/m2.两种豆科植物地上生物量和群落高度、地上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之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群落密度有显著负相关关系.两种豆科植物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pH、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土壤总磷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低豆科地上生物量下,群落特征和土壤因子随豆科植物地上生物量增加变化更大,而高豆科植物地上生物量下,群落特征和土壤因子随豆科地上生物量增加变化幅度较小.与野豌豆相比,群落特征和土壤因子随五脉山黧豆生物量增加的变化幅度更大.通过上述研究结果我们得出:51.73和61.19 g/m2是五脉山黧豆和野豌豆在群落中维持种群延续的最小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两种豆科植物的生态性状可能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有促进作用,且单位质量的五脉山黧豆较野豌豆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可能更强;土壤盐碱程度不会或至少不会单独构成对两种豆科植物分布的限制;磷可能是豆科植物分布的限制因子之一.这个研究为在本区内保护和发展这两种豆科植物提供了重要参考.
李强周道玮宋彦涛
关键词:豆科植物地上生物量群落特征土壤盐碱化
西藏札达盆地发现的最原始披毛犀揭示冰期动物群的高原起源被引量:3
2012年
冰期动物群长期以来已被认识到与更新世的全球变冷事件密切相关,其中的动物也表现出对寒冷环境的适应,如体型巨大、身披长毛,并具有能刮雪的身体构造,以猛犸象和披毛犀最具代表性。这些令人非常感兴趣的绝灭动物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它们的上述特点曾经被假定是随着第四纪冰盖扩张进化而来,即这些动物被推断可能起源于高纬度的北极圈地区,但一直没有可信的证据。本研究根据来自西藏的新化石材料证明,冰期动物群的一些成员在第四纪之前已经在青藏高原上演化发展。冬季严寒的高海拔青藏高原成为冰期动物群的"训练基地",使它们形成对冰期气候的预适应,此后成功地扩展到欧亚大陆北部的干冷草原地带。这一新的发现推翻了冰期动物群起源于北极圈的假说,证明青藏高原才是它们最初的演化中心。
邓涛王晓鸣李强
关键词:披毛犀上新世全球变化
一种结合深埋秸秆和浅埋滴灌综合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一种结合深埋秸秆和浅埋滴灌综合改良盐碱地的方法,涉及一种改良盐碱地的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目前在盐碱地中秸秆还田存在秸秆难以分解,播种时作物难以扎根、萌发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深翻秸秆的方式改良及利用盐碱地,...
黄迎新王鹤琪胡娟李强周道玮刘硕王世睿
文献传递
藏北伦坡拉盆地丁青组哺乳动物化石对时代和古高度的指示被引量:15
2011年
藏北班戈县论波日地点丁青组上部所含的犀科肱骨远端是在伦坡拉盆地新生代沉积中发现的第一件哺乳动物化石.论波日肱骨标本远端滑车内髁自内向外逐渐收缩,内髁内侧边缘不突起,内上髁发达,强烈向后伸展,与内髁关节面之间以沟相隔,符合犀科的特点.内髁下宽上窄,内侧副韧带窝相当浅,内侧韧带结节非常微弱,内髁上缘的内侧部分与其上的骨面平滑过渡,没有明显的界线,与近无角犀(Plesiac eratherium)一致.对比结果显示,论波日标本在大小和形态上最接近于山东临朐山旺动物群中的P.gracile,从而判断其时代为早中新世晚期(山旺期),年龄约18~16Ma.伦坡拉盆地犀科化石的发现,表明丁青组上部已进入新近纪,恢复的古生态环境经早中新世的古气温校正后指示当时其地的古海拔高度接近3000m.
邓涛王世骐颉光普李强侯素宽孙博阳
关键词:青藏高原伦坡拉盆地中新世犀科
在中度盐碱地上种植野韭的方法
在中度盐碱地上种植野韭的方法,它涉及一种种植野韭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盐碱地上无法直接种植野韭的技术问题。本方法:一、将轻、中度盐碱地附近的风沙土施到轻、中度盐碱地上表面,使得风沙土上表面到轻、中度盐碱地上表...
黄迎新王鹤琪李强周道玮
文献传递
松嫩草地草本植物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多样性被引量:14
2016年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有重要的影响。作为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方面,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多样性引起了生态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有关松嫩草地的生物多样性一直缺乏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对松嫩草地42种植物群落(涉及427个物种)的调查,全面探究了松嫩草地草本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从整体上看,松嫩草地主要以禾本科、菊科、豆科植物为主。松嫩草地优势种地上生物量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其地上生物量与群落地上生物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04)。不同群落之间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很大,其中最主要群落——羊草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2.6)最小。同时,松嫩草地不同功能群多样性指数之间差异明显,C4禾草为优势种的群落功能群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C3禾草为优势种的群落。松嫩草地功能群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功能群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指示松嫩草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范高华神祥金李强宋彦涛周道玮黄迎新
关键词:松嫩草地物种多样性功能群多样性优势种地上生物量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